簡介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ovimentoPopulardeLibertacaodeAngola),簡稱安人運(MPLA),自安獨立後一直為執政黨。1956年12月成立。1990年,安人運“三大”決定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將黨改為民眾黨,確定其戰略目標是“民主社會主義”,並決定在安實行多黨制。2003年12月,安人運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多斯桑托斯總統再次當選為黨主席,安東尼奧·內圖(AntonioNeto)和儒利昂·馬特烏斯(JuliaoMateus)分別當選為黨的副主席和總書記。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葡萄牙語:MovimentoPopulardeLibertaçãodeAngola)簡稱安人運(MPLA),成立於1956年12月,自1975年安哥拉獨立以來一直為執政黨。

歷史
1956年12月,安哥拉共產黨與安哥拉非洲人聯合鬥爭黨合併,成立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安共主席維里亞托·達克魯茲出任新黨總書記。此後,又有安哥拉民族獨立運動和安哥拉民主解放陣線等多個政黨陸續併入。
安人運的核心基礎包括姆本杜族和首都羅安達的知識分子。安人運最初與歐洲和蘇聯的共產黨關係密切,但如今則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集團社會黨國際的正式成員。
安人運的武裝力量是安哥拉解放軍,後來成為安哥拉國家武裝力量。
1960年,安人運與幾內亞比索和維德角的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結成聯盟,共同反抗葡萄牙殖民帝國在非洲的統治。次年,葡萄牙殖民地民族主義者組織大會取代了葡萄牙殖民地民族獨立革命陣線,新增了莫三比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的前身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委員會。
1974年,葡萄牙里斯本發生康乃馨革命,新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並向安哥拉三政黨聯盟(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移交權力。但聯盟迅速瓦解,安哥拉陷入內戰。南非、薩伊和美國武裝支持保守的安解陣和安盟,而古巴在1975年出兵數千支援安人運,蘇聯則支持古巴和安人運。後來,美國國會禁止美國軍事力量進一步捲入安哥拉內戰,以免成為另一個越南戰爭。
1975年11月11日,在葡萄牙人放棄羅安達當天,控制首都和沿海石油資源的安人運宣布安哥拉獨立。詩人、自由鬥士阿戈什蒂紐·內圖成為首任總統,1979年,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繼任。
1976年,安人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定為黨的指導思想,與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保持緊密聯繫,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和一黨制國家。
安盟一直受到南非和美國不同程度的支持,直至2002年安盟領袖若納斯·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隨後,安盟與安人運達成停火協定,安盟完成非軍事化轉變,成為一個普通政黨。

外國支持
安人運曾受到以下政府的軍事和人道主義支持: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維德角、捷克斯洛伐克、剛果共和國、古巴、幾內亞比索、摩洛哥、莫三比克、奈及利亞、朝鮮、中國、羅馬尼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蘇聯、蘇丹、坦尚尼亞、越南和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