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永錫橋

安化永錫橋

安化永錫橋是益陽市安化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木構風雨廊橋。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橋樑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永錫橋益陽市安化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木構風雨廊橋。位於錫潭村,橫跨麻溪,橋長83米,高13米,寬4.2米,有石墩5個,木橋亭34間。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資訊

為清光緒年間(1876年4月)本地善人陳五芝等22人為首、“九鄉”百姓捐資修建。光緒七年(1881)十月落成,並設亭方便行人。當時,由於整個縣內不通公路,而永錫橋所在地洞市鄉錫潭村為“前鄉”與“後鄉”,新化通安化的必經之路。往來過客經此,必須乘船過河。一遇春夏漲水,只能繞道而過,多有費時。而那敢於冒險的急性人,漲水也要船家硬撐過去。於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慘事故發生(橋志有載),鄉紳遠客聞知此事,便遠近倡議,義捐修橋。

自發起捐資到動工修建,到大橋竣工建成,越六載寒暑,耗數十萬捐資,牽動二縣九鄉百姓,可謂當時的大工程。此橋橋墩為純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為巨大鵲木橫臥其上,鵲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連而成的主體廊橋。屋面蓋瓦,以蔽風雨。

橋的兩頭則飛檐翹角,畫棟雕梁。正面兩隻木雕獅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獅子中間是神態安詳、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又稱笑和尚,彌勒佛正上方則是金光燦燦的“永錫橋”橋名三字。從橋的上游或下游遠望廊橋,但見廊橋如龍似虹,橫臥麻溪河上。心中快意騰騰而生。

今存碑刻記其善舉。贊曰:“天餘缺憾人能補,神著先鞭石不頑;好是津梁通兩岸,行人到此盡歡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