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古蹟

它山古蹟

它山古蹟位於慈谿市觀海衛城北浪港山。 據推斷,它山古蹟可能是嘉慶二年重修鎮峰塔時一起募建的。 它山古蹟點綴衛山,見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

簡介

它山古蹟位於慈谿市觀海衛城北浪港山。浪港山在當地稱衛山,在明代此地是內輔郡邑、外控倭患的東南重鎮。它山古蹟東西橫跨衛山兩峰之山坳間,坳內有嶺稱它山嶺,上有它山殿與古蹟毗鄰。嶺墩有鎮峰塔(又名它山塔),面向它山古蹟拔地而立,兩者近在咫尺。它山古蹟全部採用條石錯縫疊砌,中間開設類似城門的拱形通道。通道高2.9米,寬2.7米,拱頂刻太極圖案,拱門南額書“它山古蹟”,北額書“表海安瀾”。它山嶺穿拱門而過,二側巔峰烽堠對峙。古蹟總體布局大氣古樸,儼如關隘。

它山古蹟它山古蹟
拱頂壁上的太極圖拱頂壁上的太極圖

它山古蹟銘刻“嘉慶歲次二年四月中浣重修”,始建何時至今尚未發現明確記載。據《嘉靖觀海衛志》、《重建鎮峰塔碑記》等記,明初信國公湯和建設觀海衛城時,認為城北浪港山二峰對峙,中凹為垤,按方位正當城之乾方,乾方無峰,不是財殫貨竭,便是生靈塗炭,因而建鎮峰塔,合形輔勢固其保障。塔高五丈四尺計七層,建於矮嶺山峰,初以木為之,嘉靖年間都督王寶江重建,始易以石。康熙元年都閫王自功又於塔西北隅築石欄護之,歲久漸圮。乾隆四十六年塔為颶風所壞,嘉慶二年合衛捐資,鳩工重修。從史料獲悉,它山嶺最早稱矮嶺,光緒《慈谿縣誌》也有“它山嶺因建它山殿得名”的記載,說明它山古蹟必晚於它山殿。據推斷,它山古蹟可能是嘉慶二年重修鎮峰塔時一起募建的。

北側題額:表海安瀾北側題額:表海安瀾

它山古蹟占踞昔日烽火連天的抗倭要塞它山嶺,特別是拱門上鐫刻的“表海安瀾”四字,抒發了觀海衛人民追懷抗倭將士豐功偉績的情懷。時過境遷,衛山的戰略地位也逐漸淡化。清朝康乾盛世,國泰民安,觀海衛已演變成一座商賈雲集、店肆林立的貿易重鎮。它山古蹟點綴衛山,見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1986年8月慈谿縣人民政府將它山古蹟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