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路引領

學路引領是新課堂倡導教學模式的重要特徵,與舊課堂相比教學設計包含導案和學案兩部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基本信息

定義

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學習方法,從教師備課的角度來看,編寫的具有導學案性質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

內容

學路引領一般包括:溫故知新、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課前預習、課中研討、課堂與反饋練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環節。

學路引領的原則  

 1、課時化原則儘可能的將一課時的內容寫成一個學案。國中思想品德教材按單元主題編寫,單元里的課由幾個項目組成,一個項目一課時,這樣有利於導學案的編寫。按課時編寫導學案,有利於控制課時學習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畫性,有利於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和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2、問題化原則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德育點隱入創設的一個個具體的材料情景(生活場景)或課堂活動中。通過一個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地學習之中。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問題的設定,應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和認知規律,學科信息要準確,問題的針對性要強。設定的問題既有利於扎紮實實打好基礎又有利於加強知識的拓展,強化與生活的聯繫,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從而有效地把學生引入課本,把生活納入課堂,激發自主學習,引導交流討論又學會看書。

3、方法化原則在學生讀書、思考、解答問題等環節的學習中,教師都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便能夠及時適時的點撥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學案中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

4、層次化、遞進行原則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要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要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設疑應首先考慮其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導學導練要有適當的梯度。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使用特點

可以採取學生自學,討論,展示,再由教師精講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路引領的載體是導學案,導學案是導案與學案的一體化。本人認為可以分離,教師用的是導案,學生用的是學案。導案是教師引領學生如何有效學習的案子,學案是學生用的,可以代替作業等。


學路引領的設計

學路引領的設計包括兩個方面導案和學案

一、理清“導學案”框架結構及內部邏輯關係

1、以“課時”為基本單位設計導學案(1)一般以課時獨立成篇目前,教學組織的基本形式是“課時授課制”,學生的學習都是以課時為基本單位的學習,導學案不能獨立於這一組織形式之外,理應為學生的課時學習服務,一般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導學案。(2)應依據學生學習需要增設相應課時學生要形成技能和穩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不斷總結歸納已有經驗,形成概念並同化原有認知結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材的設定課時中,經常增加習題課,根據學生學習需要補充一些專題課,單元或章節完成後增加複習課。

2、理清每課“導學案”各個要素的邏輯關係(1)每課“導學案”的基本欄目之間關係我們一般把每一課時的導學案分為以下欄目:學習目標、導學過程、資源連結、課後作業。其中“學習目標”板塊是整篇導學案靈魂,統領整全篇,其他板塊均為其它服務,作它的子系統,因此,它在位置上居於篇首,編輯上套用不同字型和橫線隔開的方式予以區別對待。導學過程、資源連結、課後作業欄目之間是並列的關係,因此,在編輯上這幾個欄目既體現整體,又相對獨立。(2)“導學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程式、問題”之間的關係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導學過程”是一篇導學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達成目標的關鍵,是導學案的最重要的設計內容。“導學過程”要實現導學功能,學生首先要知道怎樣學和學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其次,學生要知道具體可執行程式和研究的問題。也就是說,導學過程首先要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然後進行的學習活動的設計,把“學習方式”細化為學習活動中具體為可執行程式(包括學習指令或指導語言),把學習內容細化為在學習活動中的系列問題。縱向上,把學習方式及程式概括為“學線”,學習內容及問題概括為問題線索,那么導學過程就是圍繞“學線”和“問題線”實現的自主學習,這兩條線是並行而又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必須從縱向上清晰地展出這兩條線索。橫向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組合成“學習環節”,學習程式及問題組成學習活動,學習環節分解成若干學習活動,導學案設計中必須從橫向上體現出它們的總分關係。具體設計辦法見“二(1)(2)”。

二、重點設計學習目標、學習環節和學習活動1、學習目標的設計方法在教案中,我們經常用了解、理解、掌握來描述教學行為和目標程度,然而在導學案中,學生需要通過學習目標來確定學習任務,並通過學習來檢測目標的達成程度,因而,學習目標的設定應概括準確、簡潔易懂、操作性強等特點。實踐中,我們辦法如下:(1)學習目標應包含三個方面的關健詞:用什麼具體方式來學,學什麼內容,學到什麼程度如《不等關係》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不等號涵義,說出不等式的意義,會用不等號表示常見的不等關係。其中“知道、說出、表示常見的”等詞語既表示學習方式又指出了達標程度。(2)學習目標和“導學環節”大致對應《不等關係》課中學習目標與下面“2”中所列學習環節大體一致。(3)學習目標和課堂檢測及課後作業要求一致我們要求:目標定什麼,學什麼,練什麼,測什麼。這樣編寫使導學案克服了過去習題超前布置的現象,減小了學習難度,減少了作業容量。當然,目標確定的恰當是否致關重要,需要教研集體研究決定。(4)學生重點概括目標中的重要內容

2、學習環節的設計方法(1)“雙命名”或“三命名”學習環節我們把每課學案劃分為3-5個大的環節,採用雙命名方式,前面是學習方式,後面跟學習內容。如:在學習《不等式關係》課的命名如下:第一環節“自主閱讀—聯繫舊知識,認識不等號”,第二環節“指導學習——不等關係的意義”,第三環節“自主練習——列不等式”,第四環節“引導探究——在套用背景中列不等關係”,第五環節“歸納總結——不等關係回顧”;有時為了促進學生掌握學科學習方法,也有一些採取三命名的方式。比如在學習《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條件》一課中的第一環節:“自主閱讀——類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條件,思考相似條件”,其中“類比”一詞指明了學科思維方法。(2)根據內容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導學案以自主學習為主,輔之以教師指導、引導和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具體的學習方式有: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模仿學習、自主練習、實踐操作、合作探究、指導學習、引導學習、歸納總結。第一,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一般地,難度較大的可選用指導、引導、合作的學習方式。第二,根據學習內容特點進行選擇。概念形成和性質定理探究一般選擇自探究、實踐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學習、綜合複習一般選擇引導、指導學習,然後模仿學、自主練習、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據學習內容的呈現階段進行適當地選擇。一般地,第一個環節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或舊知相聯繫,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認知注意,採取自主閱讀的方式進行;第二環節一般是例題示範、原理探究、方法歸納等其中內容,採取的學習方式可選擇:指導學習、引導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第三、四環節內容一般是鞏固訓練、變式訓練、方法形成,可選擇“模仿學習、實踐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練習”;最後一個環節為歸納總結。

3、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法與經驗1、指令、指導語言與問題任務的處理方法(1)每一個活動前先指明學習的步驟,用不同的字型加以區別。(2)在問題前用簡短的學習動作詞語概括並加標識。這些指導語言有:歸納、小結、猜測、驗證、證明、例題示範、反思、提示、分析、觀察、實驗等。下面方框是“單項式概念”的一個學習活動。通過上面兩種方式既清楚地展現了學習的程式,又較好地表達要研究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