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術推理旨在利用極符合科學觀念的相關知識來實現改變一個事件或多個事件。學術推理的概念來源於文藝復興後期的歐洲數學家們,他們對數學的掌控使得其不得不反思這個世界上所形成的一切。學術推理,與日常的推理不同,推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根據已有或已知的條件,推導出一個未知的結論的思維過程。而學術推理,在運用上,比普通的推理更加需要毅力,運用學術推理的人,需要帶著懷疑世界真相的內心去考究身邊發生的一切。特別是當發生一些足以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時,學術推理越彰顯其重要性。
學術來源
學術推理是一門理性的運用手段,不帶一絲幻想,不帶一點藝術感。學術推理的概念出自數學家之手,卻與歷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甚至,學術推理的運用還較多涉及了:政治、地理、經濟學、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馬克思哲學、宗教、文化、教育等。而,這樣的一個概念,卻是因為古代眾多數學家們對這個世界的懷疑而產生。正如我們今日坐在辦公桌面前,思索著人類起源之謎一樣,那時起,數學家們已經在為人類未來發生的種種可能做假設了。
學術關鍵字
真相真相。當我們一眼見到這個詞時,思緒便會飄進某個事件。以舉例來說明,1937年7月7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代表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而在當時的政治頭領看來,這也許只是一次日軍的軍事演習,但在不久之後,這卻成為了日軍發起全面侵華的藉口。可將事件放到70年後的今天,我們會認為,這是日本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所走的第一大步,是其帝國主義的邪惡計畫。以此為標誌,真相在一步步“擴大化”。這在某些人看來,這是不可被接受的,因為通常他們都被動的認為真相只有一個。
可在學術推理的運用中,真相是個變數。比如我們在沙漠中行走,第一天的時候,我們感到口渴,於是我們喝光了身上帶的所有水,而這個時刻的真相,無外乎其他,我們只是感到口渴了,所以喝光了所有的水。可在10天之後,我們依然沒有找到任何水源,除了一股子懊惱和悔恨,真相也產生了變化,對,此時的真相是我們過早的浪費了水資源。而又在一天之後,在我們奄奄一息時,有好心路過並給了我們一壺水,那么,此時的真相如何理解?真相將不再以我們為準,因為產生決定性因素的不是我們,此時真相是:某人路過,大發善心救了幾個可悲之人。可再放大一級,當我們數10年之後,向朋友回憶起這個事件時,我們會這樣闡述這個事件的經過:當我在沙漠中行走時,就快死在荒野之中時,被人救了一命。而這樣的真相,是在該事件的變數已經不再出現後,以我們的標準出發而得到的。因此,真相除了會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變化之外,還會因為不同人的理解而產生變化,甚至,在不同地域的理解里,真相也會有變化。
那么,回過頭來,在學術推理的世界裡,到底有沒有真相?答案是:沒有。但,學術推理需要真相。而這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也就是學術推理的意義所在,學術推理,只為尋找真相,也許我們會得出一個又一個結論,但終有一天,我們以前的這些結論,會被一個個推翻掉,因此,學術推理的真相,是一個不可預知,不固定,不單調且極度複雜的一個變數。
宇宙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世界觀。我們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在哪裡?宇宙有多大?時間可以被逆行么?而這些疑問的存在,導致我們每個人的宇宙觀都不一樣。那么, 學術推理為什麼會出現一個這樣的關鍵字呢?
學術推理中的宇宙觀是固定的,也是不可變的,不像上文所介紹的真相一般,有什麼發生,真相便會產生什麼變數。學術推理中的宇宙觀只有一個:人類創造一切。這句話說的模稜兩可,可這就如我們高中所被要求的死記硬背的知識點一般,這句話是不容許有質疑的。而,這句話為什麼不可變,宇宙觀為什麼被固定,是因為,在學術推理的運用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基礎的條件,確定一個基礎的條件,恰恰是推理能夠實現的基本要求。學術推理的運用,可以改變未來某些事件的起因過程或者結果。可我們如何去改變,把這個事件變成什麼樣?這就需要一個基礎條件,便是學術推理宇宙觀。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是為了延續人類這個種族的存在。我們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被積累出來的世界,世界由無數個基點所構成,基點是什麼,原子?質子?什麼都好,但我們要確定下來的是,沒有基點,就沒有世界。就好像當我們吃飯時,便是一種基點的累計,我們在吃飯時吃進石頭,也是一種基點的累計,因為石頭而硌到牙齒,也是一種基點的累計。但無論如何,突然的變化是不會出現我們這個世界的。我們在哪裡?我們在這個由基點構成的宇宙中,也許會在正中央,也許會在邊界,科學的發展會得出這些,而根據我們人類過往的知識,我們生活在地球。時間可以被逆行么?時間不能被逆行。基點是一種正物質,它只能不斷從舊事物累計到新的事物上,卻不能突然消失在舊的事物上,可以參考的有守恆定律。逆行時間代表著基點的消失,而消失的基點不會出現在別的地方,它屬於突然的改變,是不能被接受的,正如我們不能接受我們沒有原因的死亡一樣。
也許,有人會接受不了這些,他們不相信自己的世界沒有一點藝術感,不相信學術推理中的“基點理論”可以解釋的了世界的起源。可這就如我在開頭說的一樣,學術推理是極符合科學觀念的一門學問,這不像宗教信仰一般,也許你信則有不信則無。這需要考證,我們是人類,人類做不到的事不代表永遠做不到,2000年前我們絕不會想到未來有坐上飛機的這一天,可現在,我們必須要想到我們終有再創造一個宇宙的那一天。
1+1=2。這就是數學中所體現的一種絕對的規則。沒有變化,沒有其它的選擇。可如果只是為了得到2,很多人會說1*2或者3-1.這是一種只求結果而得出的幾個推理運用方式。可在學術推理運用中,除了結果,還需要過程,甚至是起因。
那么回到正題,規則這兩個字,在學術推理中如何定義?學術推理中的規則,是指當我們運用學術推理去改變事件以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同時,不能改變其餘我們不期望改變或無關的事件。比如,經過長期的規劃,我們現在需要對已經成型的當地商業模式進行改組,使他們從主商日常生活物品,變為主商奢侈消費品。而在學術推理的觀點中,直接利用經濟優勢強制改變是違反規則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越高級的商業區域,無論其地價,或者商品價格,或者這個地區在範圍內的知名度,也會越高。如果我們期望這個商業區,能夠如我們所想變為主商奢侈消費品,那么,我們同時需要將該地區知名度和各項指標全部提升,這樣才會使投資者集中在此地。換個說法,怎么賣奢侈消費品?一家門面就夠了。怎么賣日常生活用品?一家門面也夠了。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左邊的門面在賣米,右邊的門面在賣鑽石?拋開個人立場,可以這么賣么?我相信我們都會說可以,但是我們實際還是會左思右想,這樣的話,交易安全會不會沒有保障,鑽石店會不會因為旁邊的米店而生意不好,畢竟大家都不習慣在菜市場看到鑽石店的感受。無論你我他,都不願意在一個米店旁投資建設一個鑽石店。但情況如果是這樣,該地區周圍房產全面升級,並在旁邊重新建設了大型的步行商業街,那么,此時此刻這裡如果再作為菜市場,又會有多少人感覺到不適呢。
當然以上只是淺淺的舉了一個小例子,僅僅是告訴我們在運用時,必須要同時操有一個規則,學術推理容許蝴蝶效應的出現,但不能容許蝴蝶效應颳起一陣颱風。學術推理可以讓你改變世界,但不能讓你摧毀原有世界的一切。我們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目的破壞了其他。就像在推理的理論中,沒有完美的犯罪,但卻依然能有不可破解的謎案一樣。
學術運用手段
學術推理是用來乾什麼的,淺顯的說,學術推理的唯一功能,是對人類未來發展路程進行判斷(請注意不是推測)。那么學術推理怎么用,是否可以被用來製造大陰謀?
首先我們得解決一個疑問,學術推理,是否和現有網路上瘋傳的各種陰謀論有關。答案是:沒有。陰謀論是什麼,以學術推理的觀點來看,陰謀論是一種輿論手段,被某些人用來製造所謂的輿論恐慌,是用來破壞上層建築與下層人民的關係網的。目的之初衷是為了使世界大亂,而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個出了名的陰謀論無一對我們日常的生活造成不可理解的改變,即使陰謀是真相,但也都被人們遺忘在深處。也就是說,陰謀論的產生,是人為製造,目的使基點發生非轉移性的改變,也就是消失,但是上文已經說到過,這是不容許出現的。所以,在事情沒有得到可知的改變前,陰謀論這個辭彙,是不會被放入學術推理中去的。但學術推理是否可以對陰謀論進行判定呢?可以。世界由基點構成,哪怕是藏得再深的真相,也是由基點構成的,是世界中的真實物質,當然,如果本來就是空穴來風,自然會被學術推理否認。
那么回過頭來,我們來看看這個課題的真正重要部分,如何運用學術推理。普通的推理,我們都知道是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果的。但學術推理,我們需要得到什麼?除了要達到我們的目的(改變這個事件),還要精確得出這個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