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學者:社會學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者”:是指具有一定學識水平、能在相關領域表達思想、提出見解、引領社會文化潮流的人;狹義“學者”:是指追求學問之人,即專門從事某種學術研究的人。廣義學者包括: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各類文化專家。“學者”有時亦稱“專家”,能在自己所在領域做出相應成就的人。
詞源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滎陽呂公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 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這裡是當年文人學者宴會聚集的地方。”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說,躬自執卷受業焉。”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是文學家,是學者。”例如:陳寅恪、厲麟似、王國維、錢鍾書等,以及郭沫若、季羨林、饒宗頤等都是中國著名學者。
代指
一般學者,副高以上職稱的、國家級學術團體會員、知名學術作品著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