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

基本信息

內容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套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套用

大學時候外教的小組討論。

一些企業組織了讀書會的形式,頭腦風暴解決問題。

有的企業也時興“拓展”的團隊培訓。

從“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第五項修煉》中了解到,還有實戰模擬商戰遊戲。

但這些資訊對於我們都是零散的信息。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以語言學習為例,在初次學習兩個星期後:

閱讀能夠記住學習內容的10%; 聆聽能夠記住學習內容的20%; 看圖能夠記住30%; 看影像,看展覽,看演示,現場觀摩能夠記住50%; 參與討論,發言能夠記住70%; 做報告,給別人講,親身體驗,動手做能夠記住90%註:藍色是被動學習,紅色是主動學習;

美國緬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過類似的研究,結論跟戴爾差不多,只是把閱讀和聆聽掉了個個。認為閱讀比聆聽記住的東西更多。這個結論與我們的經驗更加貼近一些。下面,我們結合一個課堂實錄(選自《直擊美國課堂》)來詳細了解一下學習金字塔的套用。

我們聽的是6年級的歷史/語文課。6年級在這所學校里已經算國中了。老師講的內容是前歷史時期。

首先,老師給每位學生髮了一塊石頭和一些油彩,讓學生假設手中的石頭是化石,讓學生在石頭上畫畫,想畫什麼都可以,但必須是學生對前歷史時期的理解。學生們很興奮,開始埋頭在石頭上畫畫,有的學生嫌不過癮,還拿了兩塊石頭。有些學生畫的是前歷史時期的原始人,有的畫的是前歷史時期的洞穴,有的畫鑽木取火的場景。有一個學生最有意思,畫的動物非牛非獸,可能這就是他對前歷史時期的理解吧。(蕭愚註:親身體驗,動手做能夠記住90%)

在學生們畫畫的時候,我在教室里隨意轉了轉,發現教室的四周擺滿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場景,有的是生活場景模型,有的是學生收集來的圖片資料,有的是學生手工製品,當然,我還發現了我們中國的兵馬俑模型。(蕭愚註:看展覽能夠記住50%)

畫完了,學生們就請這些變得花花綠綠的“化石”去外面曬太陽,老師進入了第二個環節——一個非常年輕的歷史學者來給同學們講前歷史時期的鑽木取火。在出示了鑽木取火的圖片和相關文字內容後,這位歷史學者開始拿出實物,向學生們演示如何做鑽木取火的工具。(蕭愚註:看演示,現場觀摩能夠記住50%)

然後把學生分成5人一個小組,發給學生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們很快做好了。(蕭愚註:動手做能夠記住90%)

歷史老師一邊讓學生們擺弄工具,一邊開始啟發學生:這個工具是怎樣工作的,裡面涉及了什麼樣的技術原理,這個工具除了可以鑽木取火,還能用來乾什麼。在現在的生活中,還有沒有類似的技術工具?它與現在的新技術有什麼聯繫?學生們回答得很踴躍,顯然他們對自己能親手做出幾千年前的工具感到好奇和興奮;通過動手製作和巧妙地提問,老師輕易地把幾千年的時光輕輕地拉過。(蕭愚註:參與討論,發言能記住70%)最後,老師號召同學們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來製作實用的工具。

不要以為這節課就結束了。第三個環節是扮演與回答。老師已經事先布置了家庭作業----閱讀兩本故事類的歷史書籍(蕭愚註:這才是真正的預習),然後在課堂上請兩位同學扮演書中的主人公,其他同學就這兩本書中的內容提問,這兩位主人公回答。我注意到其中一本書的書名是《寒冷的洞穴》(可能是講原始人生活的)。顯然,6年級的學生還很調皮,有的學生的提問相當“高難度”,而主人公的回答也相當俏皮和幽默,教室中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蕭愚註:做報告,給別人講能夠記住90%)(選自《直擊美國課堂》一書,作者:王秋英)

通過這堂課我們可以看到。主動學習是美國課堂的主鏇律。

而我們的課堂,照本宣科、單向灌輸是主流。我們印象中的上課,基本等同於聽課。老師帶張嘴,學生帶雙耳朵就可以了,一堂課就這么混下來了。實際上這種上課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記不住什麼東西,當然,如果老師思路清楚,語言感染力強,可能還好些,就怕有些講課如念經的老師,讓人昏昏欲睡,純屬浪費學生的時間。我們看到許多小學生的預習作業,非常莫名其妙。這些知識應該在課堂上由老師幫助孩子記住,學會,如果孩子們預先學會了,還要老師乾什麼?

真正的預習作業就像上面這個老師布置的,是讓孩子自己讀書,第二天在課堂上套用。而不是像我們一樣,僅僅是把課本的內容反覆地抄寫,這種做法大多時候是在浪費孩子們的時間。

國外的孩子學得輕鬆,但國外的優秀學生並不少,原因在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語文,歷史這類文科的內容,更需要孩子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們的許多孩子雖然腦瓜聰明,解題能力強,但往往口才不佳,動手能力差,這種刻板的文科教學方式難辭其咎。

其實這節課更可貴的不僅僅是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套用,而是通過體驗式的學習,給孩子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更容易激發起孩子們對那段歷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老師相當於利用短短的一堂課,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播下了知識的火種,相信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之後,會利用各種方式,讀書,看視頻,網頁瀏覽等等,繼續關注和探究這段歷史(可惜沒有網頁搜尋能夠記住多少百分比的統計,估計效果一定不會差)。這種“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注意

實際上,目前網上流傳的學習金字塔並沒有真正被核實出自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某項研究,因為沒有人能證明看到過這份研究報告,網上也無法搜到相關研究論文,因此學習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誤傳。此外,金字塔上的數字也並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後人主觀臆想加上去的。這個假說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並廣為流傳,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人們的常識。許多人及教育機構不斷推廣和嘗試,然而卻始終沒有完整而嚴謹的實證研究推出,但這並不會影響到,學習金字塔對選擇高效學習方法的重要指導作用。因為不同的學習者學習對知識的保持率是不一樣的,所以平均學習保持率不會是一個定值,金字塔上的數字原本沒有是正常的。數字也可理解為巨觀角度的機率,對具體的個體而言,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