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道德生活教育模式的探尋與思考

內容介紹

《學校道德生活教育模式的探尋與思考》分五章。第一章,近30年德育發展趨勢與德育模式研究。本章從近30年來社會發展的全球化與信息化給青少年發展帶來的新影響出發。分析了德育的人性化、學習化與生活化這三大新趨勢,井指出在這一新的趨勢背景下,德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問題。研究指出當下我國德育模式值得重視的一些新特點是:德育模式研究從譯介西方德育模式轉向研究我國自己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研究成了教育研究的一個專門領域;德育模式被定位為一種行動理論;德育模式研究與學校德育改革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實踐敘事為主的德育模式研究方法特色。不過我國德育模式研究還有待在以下幾個問題上作進一步研究:一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指導的自覺性、適洽性;二是需要從多學科視角拓寬研究的思路;三是還需要進一步作整體一融合性的研究。
第二章,德育模式研究的歷史探尋與理論發展。本章從德育模式的釋義探源出發,指出模式研究是一種古老的研究,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因而,重要的不是去分辨哪些研究是模式,而是既要探究不同時期德育模式本身的內容,也要探究它所揭示的思考方式(ways of thinking)或研究的形態(pattems for re。earch)、研究架構。本章在對德育模式及其研究的歷史性探究中指出,西方德育模式研究經歷了敘事性言說、經驗直觀、神性內省、智性思辨、實證性與結構性探究幾個重要的階段:而我國德育模式研究則經歷了譯介性研究、本土化建構與模式反思幾個階段。
第三章,德育模式的哲學探索與建構策略。本章從實踐哲學的角度,對德育模式的理論性質、模式研究的實踐創造性、模式研究的方法與策略進行了探究。研究指出德育模式是一種新的以買踐敘事為主體的理論方式。它有助於構築德育實踐的理論範式,表達德育實踐的理論精神。而模式研究的實踐創造性表現於它能提供德育的理論假設,促進德育知識的結構化,並形成完整的德育操作體系。德育建構的方法與策略主要有:提煉鮮明獨特的價值概念,建立結構性的作業系統以及形成德育經驗的普遍形式。德育模式的建構有幾個基本的理論要素,即:結構的不可缺少性,教育內容的包容性,原理與操作的統一性。 第四章,德育模式與學校德育文化。本章從德育模式與學校文化的關係出發,指出德育模式建構與學校文化是一種互動的關係,理想的德育就是要創造學生精神成長的道德環境和校園文化。德育模式在中國小校德育工作中的興起和發展,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進展,而且改變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精神氣質和文化性格。這種改變顯現於德育模式建構中新的學校德育價值確立、更具陶冶性的學校德育文化形成;以及教師持續的道德成長之中。這些現象說明德育模式既不是簡單的規則系統,也不是校園行動的刻板程式,它是德育價值的一種實現方式和操作過程。
第五章,新時期學校德育模式的實踐探索。本章從若干德育模式研究的新進展以及普通中國小德育實踐探索中的德育模式類型的歸納和分析角度,對我國新時期德育模式的實踐探索作了梳理。關於德育模式的新進展主要表現為人們對網路德育模式、學會關心德育模式、審美化德育模式的關注與研究,這是新時代與新理論給德育模式研究帶來的新視角。新時期我國中國小在實踐中探索的德育模式,從其建構的出發點來分主要有三大類:特色文化德育模式,觀念性德育模式,行動性德育模式。這三大類又可根據其關注目標的不同概括為自主育德模式、情感陶冶模式、共生性人格培育模式、民主對話模式、人際關係類模式等。

作者介紹

薛曉陽,男,1958年生,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2003年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教育學原理碩士生導師、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原理和教育基本理論。出版專著《希望德育論》、《學校道德生活的教育敘事》,並於2005年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先後主持全國教育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
班華,男,1935年生,安徽巢縣人,現為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教育學原理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德育》編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編委,《思想理論教育》學術顧問,《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顧問,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德育原理。主編、參編著作及教材《心育論》、《現代德育論》、《中學教育學》等10餘部。

作品目錄

第一章近30年德育發展趨勢與德育模式研究/001第一節社會發展、人的發展與德育改革/001 一、時代發展與德育改革/002 二、人的發展與德育改革/004 三、大眾文化與青少年生活/008第二節近30年德育發展趨勢/012 一、從工具化到人性化/012 二、從道德教育到道德學習/016 三、從道德教育到道德生活/020第三節德育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024 一、關於德育模式基本理論的研究/024 二、關於學校德育模式建構的實踐探索/027第四節德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視的新特點/029 一、我國德育模式研究工作的新開端/029 二、重新定位德育模式的理論價值/031 三、德育研究範式的轉變/033 四、闡釋了德育模式是一種“行動理論”/035 五、形成了以實踐敘事為主的德育模式研究特色/036第五節德育模式研究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037 一、進一步加強理論指導的自覺性、適洽性/037 二、從多學科視角拓寬研究的思路/038 三、進一步做整體一融合性的研究/039第二章德育模式研究的歷史探尋與理論發展/041第一節人類原初的德育實踐及其敘事性言說/044 一、原初的德育實踐/045 二、原初德育中的神話敘事/048第二節德育模式研究在西方的發軔與演變/051 一、在智性思辨與神性內省之間:19世紀前的西方德育模式及其研究/052 二、理性追尋中的科學化嘗試: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的西方德育模式及其研究/058 三、民主訴求中的多元化努力:20世紀60年代後的西方德育模式及其研究/065第三節德育模式研究在我國的興起與發展/073 一、20世紀80年代前我國德育研究方法論的演變/073 二、20世紀80年代後我國的德育模式研究/075 三、新時期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新特點/087第三章德育模式的哲學探索與建構策略/099第一節德育模式的理論性質/099 一、實踐哲學的本質/099 二、德育模式研究的實踐意義/103第二節模式研究的實踐創造性/115 一、行動方法論/115 二、模式研究的方法論——實踐創造性/117第三節德育模式建構的方法與策略/131 一、德育模式建構的一般過程/131 二、德育模式建構的理論與問題/142第四章德育模式與學校德育文化/151第一節在德育模式中改變德育價值/151 一、價值立場的改變:確立人的主體地位/152 二、核心價值的改變: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157第二節在德育模式中塑造學校文化/160 一、學校德育文化的整體建構/160 二、學校德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165 三、學校德育環境的營造/182第三節在德育模式中尋求教師的專業成長/190 一、校園倫理生活形態的形成/190 二、教師在德育模式中獲得成長和發展/192第五章新時期學校德育模式的實踐探索/205第一節若干德育模式研究的進展/205 一、關於網路德育模式的研究/205 二、關於學會關心德育模式的研究/211 三、關於審美化德育模式的研究/219第二節普通中國小德育實踐探索中的德育模式類型/227 一、用特色文化建構德育模式/228 二、觀念性的德育模式——模式化的德育理念/245 三、行動性的德育模式——在模式觀念指導下的學校道德教育/293參考文獻/316後記/3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