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檔案
教育部檔案
教辦[2016]7號
教育部關於頒發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決定
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活動的通知》(教辦廳函[2016]35號),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公示和評獎委員會審核通過,共有298項成果獲獎,其中《教育改革的“中國問題”》等23項成果獲得一等獎,《職業院校實踐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等85項成果獲得二等獎,《未完成的轉型:高等教育影響力與學生髮展》等190項成果獲得三等獎。國防軍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活動由軍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單獨組織,獲獎名單另行公布。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教育類社團組織和學校要以本次評獎工作為契機,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促進我國教育科學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屬檔案: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
教育部
2016年11月2日
附屬檔案: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
獲獎名單
一等獎
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一等獎
(23項)
成果名稱 | 作者 | 工作單位 | 成果類型 |
教育改革的“中國問題” | 吳康寧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 | 葉瀾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學術新域與範式轉換——教育活動史研究引論 | 周洪宇 | 華中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視野 戰略 實踐——郝克明終身學習研究文集 | 郝克明 |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 | 著作類 |
認知發展心理學 | 陳英和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新學校十講 | 李希貴 | 北京市十一學校 | 著作類 |
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 張瑞林 | 吉林體育學院 | 著作類 |
外國教育史教程(第三版) | 吳式穎、李明德、張斌賢、單中惠、王保星、楊漢麟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變革性實踐與中國基礎教育的未來發展 | 裴娣娜、李偉健、劉志軍、李松林、韓平、李奕 | 浙江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 周遠清、瞿振元、謝桂華、趙書生、胡建華、王建華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 著作類 |
我國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 袁本濤、王傳毅、王頂明、李鋒亮、文雯、趙琳 | 清華大學 | 著作類 |
新中國中國小教科書圖文史(六卷) | 石鷗、吳小鷗、張增田、趙長林、張景斌、李祖祥 | 首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江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 崔景貴、夏東民、沈健、臧志軍、賀文瑾、尹偉民 | 江蘇理工學院 | 著作類 |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鄉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戰略選擇 | 李森 | 西南大學 | 論文類 |
學習科學與兒童情境學習 | 李吉林 | 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國小 | 論文類 |
讀書·修身·治家——《曾國藩日記》閱讀札記 | 田正平 | 浙江大學 | 論文類 |
“後4%時代”的教育經費應該投向何處?——基於跨國數據的實證研究 | 胡詠梅、唐一鵬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Effects of a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a blended learning class for English subject | 賈積有、陳宇淏、丁竹卉、阮美賢 | 北京大學 | 論文類 |
關於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理論認識 | 張應強、蔣華林 | 華中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積極穩妥地推進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 鍾秉林、杜瑞軍、方芳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 | 林崇德、莫雷、張文新、趙國祥、李紅、劉霞 | 北京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2020年江蘇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研製報告 | 沈健、丁曉昌、楊九俊、彭鋼、傅祝余、馮大生 | 江蘇省教育廳 | 研究報告類 |
義務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 | 宋乃慶、朱德全、李森、楊欣、張輝蓉、王天平 | 西南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二等獎
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二等獎
(85項)
成果名稱 | 作者 | 工作單位 | 成果類型 |
職業院校實踐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 | 張桂春 | 遼寧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高等教育與社會公平研究——基於分流施教與和諧互動視角 | 陳新忠 | 華中農業大學 | 著作類 |
職業教育教學論 | 鄧澤民 |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 | 著作類 |
高等教育評價範式轉換研究 | 杜瑛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嬗越與創新:中國百年師範教育傳統及現代意蘊 | 方健華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當代道德教育的人學論域 | 馮建軍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文革”時期我國高校組織及制度變遷 | 高田欽 | 江蘇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教育學原理 | 胡德海 | 西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績效評估及發展研究 | 解月光 | 東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學前兒童心理學 | 李甦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 著作類 |
概念的尋繹:中國當代課程研究的歷史回顧 | 劉徽 | 浙江大學 | 著作類 |
高校學術委員會制度研究 | 孫綿濤 | 瀋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科學探究論 | 王晶瑩 | 首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 | 于海琴 | 華中科技大學 | 著作類 |
Teaching Science in Out-of-School Settings: Pedagogies for Effective Learning | 翟俊卿 | 浙江大學 | 著作類 |
John Dewey, Liang Shuming, and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Cultivating Individuality | 張華軍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教育管理的倫理向度 | 郅庭瑾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讀懂課堂 | 鍾啟泉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責任與限度:高等教育辦學主體研究 | 祝愛武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站起來的兒童數學 | 莊惠芬 |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國小 | 著作類 |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 | 李庾南 | 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 | 著作類 |
教育其實很美 | 劉可欽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國小 | 著作類 |
教學論新編 | 陳佑清、羅祖兵 | 華中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 | 陳玉琨、田愛麗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論教育法的精神: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 褚宏啟、茅銳、徐建平、褚衛中、江雪梅、張俊友 |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教育概論 | 鄧佑玲、謝夢、石玉昌 | 北京舞蹈學院 | 著作類 |
比較教育(第五版) | 顧明遠、朱旭東、劉寶存、吳雪萍、徐小洲、張東嬌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20世紀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 | 侯懷銀、郭芬雲、王喜旺、徐冰鷗 | 山西大學 | 著作類 |
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 | 黃書光、王喜旺、劉靜、張濟洲、崔玉婷、馬雲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課程論(第二版) | 靳玉樂、於澤元、艾興、張家軍、李寶慶、金玉梅 | 西南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結構與經濟成長 | 李立國、黃海軍 | 中國人民大學 | 著作類 |
解碼MOOC: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的教育學考察 | 李曼麗、張羽、葉富貴 | 清華大學 | 著作類 |
質量與公平——上海PISA 2009研究報告 | 陸璟、朱小虎、張民選、尹後慶、占盛麗、譚軼斌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國小數學教學論(第四版) | 馬雲鵬、張春莉、孔凡哲、孫興華 | 東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西方教育史學百年史論 | 史靜寰、周采、延建林、鄭崧、傅林、趙萍 | 清華大學 | 著作類 |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研究 | 汪霞、崔軍、孫俊華、錢銘、馮暉、劉學東 | 南京大學 | 著作類 |
高校特色專業培育的理論與實踐 | 王保華、張婕、宋彩萍、宋文紅、耿益群、葛自發 | 中國傳媒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政策體系研究 | 王鑑、安富海 | 西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基礎教育公平論——中國基礎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的政策研究 | 吳遵民、單中惠、黃欣、黃忠敬、周彬、鄧璐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戰略研究 | 徐小洲、梅偉惠 | 浙江大學 | 著作類 |
在連線我們的網路世界裡共同學習 | 徐曉東、楊剛、劉海華、譚姣連、林書兵 | 華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身體鍛鍊與心理健康 | 楊劍、季瀏、陳福亮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理論與實踐 | 張力、馬陸亭、劉承波、範文曜、王英傑、馬永紅 |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著作類 |
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研究 | 周萍、沈貴鵬、沈葉忠 | 江南大學 | 著作類 |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 周小剛、李麗清、李立文、余沖、賈偉強、劉晶仁 | 華東交通大學 | 著作類 |
追問“學生學會了什麼”:兼論三維目標 | 崔允漷 | 華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殘疾兒童失學的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 | 侯晶晶 | 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高校學術資本:特徵、功用及其積累 | 胡欽曉 | 曲阜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知識商品化及其對高等教育公共性的侵蝕 | 蔣凱 | 北京大學 | 論文類 |
亞洲一流大學本科課程設定與課程管理特點評析 | 樂毅 | 復旦大學 | 論文類 |
民辦本科院校的轉型: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 | 劉莉莉 | 華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合法性反思 | 婁宇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論文類 |
關於將新建本科院校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探討 | 聶偉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論文類 |
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演進邏輯與未來走向 | 阮成武 | 安徽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論學術職業的獨特性 | 沈紅 | 華中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教育下鄉:一個鄉鎮的教育治理實踐 | 沈洪成 | 河海大學 | 論文類 |
社會同情與公民形成 | 石中英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傑出人才培養:大學必須守持學術理性 | 眭依凡 | 浙江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Developing excellence: Chinese university reform in three steps | 張傑 | 上海交通大學 | 論文類 |
i-實驗:社區教育模式創新 | 張少剛 | 國家開放大學 | 論文類 |
Interword spacing effects on the acquisition of new vocabulary for read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白學軍、梁菲菲、Hazel I. Blythe、臧傳麗、閆國利、Simon P. Liversedge | 天津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區域結構的制度安排與反思 | 韓夢潔、宋偉 | 大連理工大學 | 論文類 |
通過學校自身的內涵發展促進“教育結果公平”的創新舉措 | 何克抗、余勝泉、吳娟、馬寧、陳玲、趙興龍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現代職業教育的實踐訴求——基於生成性視角 | 胡斌武、吳傑、陳春霞 | 浙江工業大學 | 論文類 |
知識的加工階段與教學條件 | 黃梅、黃希庭 | 西南大學 | 論文類 |
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 黃兆信、王志強 | 溫州醫科大學 | 論文類 |
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現狀調查與思考 | 劉紅、王洪禮 | 貴州省心理健康教育協會 | 論文類 |
隨遷子女教育政策複雜性研究 | 劉謙、生龍曲珍 | 中國人民大學 | 論文類 |
重大成就:教育基本理論的創新發展 | 柳海民、周霖、王澍、姚玉香、林丹 | 東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ternalizing/externalizing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 聶衍剛、黎建斌、竇凱、司徒巧敏 | 廣州大學 | 論文類 |
A study of learner-oriented negative emotion compensation in E-learning | 秦繼偉、鄭慶華、李海飛 | 新疆大學 | 論文類 |
“灌輸”的雙重視界——馬克思主義“灌輸論”與當代西方灌輸批判理論的話語差異 | 孫來斌、高岳峰 | 武漢大學 | 論文類 |
近十年我國教師教育政策的調整及未來發展趨勢 | 檀慧玲、王晶晶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中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理論溯源與框架構建 | 汪曉贊、季瀏、郭強、金燕、李有強、吳紅權 | 華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十年走勢與政策議題 | 鄔志輝、史寧中 | 東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家長參與的力量——家庭資本、家園校合作與兒童成長 | 吳重涵、張俊、王梅霧 | 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 論文類 |
謹防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可能出現的三方面風險 | 柯政 | 華東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基於雲技術的現代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 | 劉國偉、易國棟、胡霞、羅清紅、俞獻林 | 成都市第七中學 | 研究報告類 |
高校資產資源最佳化配置的研究報告 | 彭新一、鍾建華、廖芹、張玲、陳舒 | 華南理工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係研究 | 史薇、曲一帆、周禹彤、孔坤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我國中小學生學業質量標準體系研究論證報告 | 辛濤、劉霞、姜宇 | 北京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以美育重構中學生活的實踐研究 | 楊培明、戴加成、馬維林、馮德強、印曉明、劉正旭 |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 研究報告類 |
正確引導研究生學術研究走出意識形態盲區 | 易連雲、毋改霞、邱永瓊、 舒丹、易然 | 西南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中國小教師準入制度與評價內容方式研究 | 余仁勝、吳倫敦、惠中、李季湄、高夯、馮加根 | 教育部考試中心 | 研究報告類 |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研究 | 張珏、杜瑛、晏開利、吳海燕、史雯婷、王中奎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研究報告類 |
三等獎
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三等獎
(190項)
成果名稱 | 作者 | 工作單位 | 成果類型 |
未完成的轉型:高等教育影響力與學生髮展 | 鮑威 | 北京大學 | 著作類 |
學校德育問題診斷研究:框架、流程與實務 | 班建武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兒童藝術與教育 | 邊霞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大學“蘇聯模式”課程體系的形成與變革 | 陳興明 | 福州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近代大學精神史 | 儲朝暉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中國義務教育擇校治理的政策研究 | 董輝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高等教育管理價值通論 | 董立平 | 廈門理工學院 | 著作類 |
歐盟職業教育政策研究 | 苟順明 | 雲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與縣級地方義務教育財政支出 | 黃斌 | 南京財經大學 | 著作類 |
農村中國小校布局調整與教育公平 | 賈勇宏 | 武漢理工大學 | 著作類 |
教育研究的邏輯 | 金生鈜 | 浙江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高等教育政策史(1949-2009) | 李均 | 深圳大學 | 著作類 |
互動生成: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轉化之力 | 李政濤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Conscientiz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nscience | 劉克奇 | 嶺南師範學院 | 著作類 |
什麼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 | 劉鐵芳 | 湖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比較教育學 | 盧曉中 | 華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校友文化與世界一流大學創建 | 羅志敏 | 雲南大學 | 著作類 |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學前教育法律研究及啟示 | 沙莉 | 首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台灣地區公民教育發展中“文化認同”變遷之研究 | 尚紅娟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 | 孫峰 | 陝西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具身道德的心理機制及其干預研究 | 唐芳貴 | 衡陽師範學院 | 著作類 |
文化變遷中的課程與教學:一個經濟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的實地研究 | 吳亮奎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表現學習研究 | 肖龍海 | 浙江大學 | 著作類 |
心理學研究方法 | 辛自強 | 中央財經大學 | 著作類 |
職業教育課程論 | 徐國慶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內地西藏班教學模式與成效調查研究 | 許麗英 | 中央民族大學 | 著作類 |
循證心理治療 | 楊文登 | 廣州大學 | 著作類 |
大學生學習方式實證研究 | 楊院 | 天津大學 | 著作類 |
學校課堂中教育機會平等的文化分析 | 余保華 | 華中科技大學 | 著作類 |
有效教學 | 余文森 | 福建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社會調節高等教育質量的機制研究 | 余小波 | 湖南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近代大學通識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 | 張亞群 | 廈門大學 | 著作類 |
承傳與超越:當代德育理論發展研究 | 張忠華 | 江蘇大學 | 著作類 |
解密學業負擔: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荷研究 | 趙俊峰 | 河南大學 | 著作類 |
財政分權與公共教育:教育財政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 鄭磊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思想政治教育審美研究 | 周芳 | 湖北大學 | 著作類 |
“新國民”的想像:民國時期民眾學校研究 | 周慧梅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復歸與重構——當代美國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變革 | 朱曉宏 | 首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藍繼紅與詩意教育 | 藍繼紅 | 成都市草堂國小 | 著作類 |
西藏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研究 | 巴果 |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 | 著作類 |
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研發 | 邊玉芳、梁麗嬋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育才經緯——“三自”教育的傳承與發展 | 陳青雲、汪秀紅、林斌、陸紅芳、李元、劉軍 | 上海市育才中學 | 著作類 |
“輕負擔,高質量”的區域求索:提高中小學生學業效能的實證研究 | 陳宇卿、戈一萍、張揚、曹培英、王俊山、黃根初 |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 | 著作類 |
做強省域高等教育研究 | 丁曉昌、龔放、胡建華、宋旭峰、崔玉平、吳立保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共生與和諧:生態學視野下的學校發展 | 范國睿、李政濤、李家成、周彬、李偉勝、鄧小泉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當代學校德育範式轉換與走向研究 | 范樹成、李海 | 河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三尺書桌何處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困難與破解 | 范先佐、郭清揚、賈勇宏、馮幫、雷萬鵬、唐斌 | 華中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基於兒童經驗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 | 龔衛玲、翟偉榮、朱曉英、褚紅宇、金怡、楊莉 | 上海市浦東新區南門幼稚園 | 著作類 |
探究學科思想 改善教學方式 | 郭雄、馬越、戴向明、王健、嚴重威、張萌 | 上海市延安中學 | 著作類 |
教育學的改造 | 郝文武、郭祥超 | 陝西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教育人學論綱 | 扈中平、蔡春、吳全華、文雪 | 華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智障學生職業教育模式 | 黃建行、雷江華、黃建中、康小英、 陸瑾、周媛 |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 | 著作類 |
教師職業道德新論 | 黃蓉生、張學敏、陳躍、白顯良、鄒紹清、崔健 | 西南大學 | 著作類 |
政治教育學範疇研究 | 黃少成、傅安洲、阮一帆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著作類 |
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制機制研究 | 李玲、宋乃慶、鄭家福、朱德全、張輝蓉、張學敏 | 西南大學 | 著作類 |
大學治理 | 李維安、王世權 | 天津財經大學 | 著作類 |
遠程開放教育輟學研究 | 李瑩、陳洪玲、杜永新、劉永權、羅紅衛、齊艷生 | 國家開放大學 | 著作類 |
職業教育分級制研究 | 李宇紅、李慧鳳、齊再前、蘇艷芳、楊潔 | 北京聯合大學 | 著作類 |
必要的不平等:高校學術職業分層 | 李志峰、廖志瓊、 高慧、易靜、江俐、楊開潔 | 武漢理工大學 | 著作類 |
高校科研團隊隱性知識共享行為及其管理對策研究 | 李志宏、殷姿 | 華南理工大學 | 著作類 |
陪伴兒童成長 | 劉暢、商紅領、張海宏、穆倩、胡文利、梁小紅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國小 | 著作類 |
中國教育發展指數 | 劉復興、薛二勇、謝祥、董宏建、莫雷鈺、檀慧玲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利益相關者參與下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研究 | 劉曉、劉輝、胡斌武、李敏、徐珍珍 | 浙江工業大學 | 著作類 |
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國際比較研究 | 馬健生、孫珂、陳玥、饒燕婷、劉茜、陳志強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 馬樹超、王伯慶、郭揚、張晨、任君慶、經貴寶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做強地方本科院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潘懋元、車如山 | 廈門大學 | 著作類 |
國中發展:中國基礎教育無法缺場的研究 | 彭鋼、馬維娜、楊孝如、陸雲峰、 喬暉、許建國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推進中農村教育布局調整研究 | 史寧中、鄔志輝、劉善槐、秦玉友 | 東北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 史秋衡、汪雅霜 | 廈門大學 | 著作類 |
當代教育基本理論論綱 | 王北生、李桂榮、劉黎明、魏宏聚、王萍、王振存 | 河南大學 | 著作類 |
生命價值論 | 王定功、高愛榮、王慧琳、王衛平、王青平、齊彥磊 | 河南大學 | 著作類 |
西北地區教育現狀與發展研究 | 王嘉毅、李穎、何慧麗、程東亞、朱紅梅、劉玉傑 | 甘肅省教育廳 | 著作類 |
中學理科課程標準國際比較與研究(化學卷) | 王磊、黃鳴春、姜言霞、王維臻、張榮慧、張莉娜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比較公民教育:范型與變革 | 王小飛、檀傳寶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區域教育公共服務支持組織間合作網路研究 | 王曉科、陳珍國、李彥榮、姜美玲、陳靜靜、殷鳳 | 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 | 著作類 |
教育信息化標準與套用 | 吳砥、彭嫻 | 華中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高等教育強國夢:中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新論 | 吳岩、劉永武、 劉祖良、楊振軍、王俊、王懷宇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 | 著作類 |
教學的穩與變 | 吳潁惠、叢立新、郭華、易進、陳紅兵、李艷瑩 |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 著作類 |
農村教師的發展狀況和保障機制研究 | 肖正德、林正范、容中逵、孫德芳、 王凱、付淑瓊 | 杭州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模式研究 | 邢暉、佛朝暉、許玉乾、郭靜、蔣慕東、馮文宇 |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 著作類 |
教育在變革——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 | 熊才平、何向陽、吳瑞華 | 華中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學生身體與教育真相 | 熊和平、康潔、潘躍玲、孫文書 江挺 | 寧波大學 | 著作類 |
中德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 | 徐涵、周樂瑞、聶磊、蘇雲海、李守明、張英傑 | 瀋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中小學生學科學業評價標準 | 徐岩、鄭旺全、趙占良、顧之川、盧江、李偉科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著作類 |
早期兒童自我認知發生髮展研究 | 楊麗珠、劉凌、徐敏 | 遼寧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模式探索 | 楊文軒、張細謙、李衛東、龔建林、鍾衛東、楊明發 | 廣州商學院 | 著作類 |
轉危為機:世界一流大學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應對策略 | 喻愷、徐揚、查嵐 | 上海交通大學 | 著作類 |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 | 翟博、孫百才、高靚、竇貴君、陳貴臣、徐友禮 | 中國教育報刊社 | 著作類 |
媒體體育與體育媒體 | 張德勝、李峰、張鋼花 | 武漢體育學院 | 著作類 |
義務教育優質學校辦學標準研究 | 張新平、程晉寬、陳學軍、徐金海、喻小琴、陳紅燕 | 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教育經濟學(第2版) | 張學敏、葉忠 | 西南大學 | 著作類 |
體育教學策略與設計 | 張振華、劉永珍、金濤、高升 | 安徽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社會心理學 | 章志光、寇彧、金盛華、楊宜音、劉力、魏運華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讓評價成為一種專業行為——教師在課程實施中質量監察與管理的研究 | 鄭惠萍、楊偉清、於子麗、郁青、陳文奇、李芳芳 | 上海市靜安區芷江中路幼稚園 | 著作類 |
跨境民族教育研究 | 鍾海青、歐以克、王瑜、張進清、張宏宇、歐陽常青 | 廣西民族大學 | 著作類 |
中國民辦教育發展報告2012 | 周海濤、鍾秉林、景安磊、劉俠、史少傑 | 北京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兒童早期數學學習困難:成因與干預 | 周欣、康丹、田麗麗、李正清、汪光珩、趙振國 | 華東師範大學 | 著作類 |
課程教學模式論:中學教育與農村建設 | 朱德全、宋乃慶、袁頂國 | 西南大學 | 著作類 |
英國教育思想之演進 | 朱鏡人、張珍珍、韋立君、湯雪花、王薇、楊婷 | 合肥師範學院 | 著作類 |
在變革中超越—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國小課程建設與學校發展研究 | 祖雪媛、杜文麗、梁艷同、魏華麗、李瑞霞 |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國小 | 著作類 |
本科教學中的高階學習:問題、實踐和挑戰 | 岑逾豪 | 上海交通大學 | 論文類 |
晚清科舉評價的負面化傾向 | 陳興德 | 廈門大學 | 論文類 |
申請者·評價者·招生者——美國研究生入學評價制度中參與主體的互動關係 | 戴一飛 | 教育部考試中心 | 論文類 |
芻議制度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功效 | 馮永剛 | 山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當代中國教育美學研究三十年:回顧與反思 | 何齊宗 | 江西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公共性視域下的現代大學治理 | 胡莉芳 | 中國人民大學 | 論文類 |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從環境、模式到體制 | 黃榮懷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大眾化時代中國高校本科專業調整的三維分析 | 雷洪德 | 華中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指標體系探索 | 李虎林 | 西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大學去行政化四問 | 廖小平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Quality assess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mpact o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 劉水雲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異地升學政策如何影響了隨遷子女的身份認同與社會融合——基於國內若干個大中型城市的調查分析 | 呂慈仙 |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類 |
人才培養模式、勞動力市場與大學生就業 | 馬廷奇 | 武漢理工大學 | 論文類 |
中高職銜接關鍵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 | 孟源北 |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類 |
新時期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及其實踐導向 | 歐陽康 | 華中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變遷 | 邱吉 | 中國人民大學 | 論文類 |
論教師專業道德的實踐品格 | 蘇啟敏 | 廣州大學 | 論文類 |
中國教育現代化運動中的中國化與美國化、歐洲化之爭 | 孫邦華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教育研究的人類學範式及其改進 | 孫傑遠 | 廣西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論教育改革的邏輯 | 唐漢衛 | 山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抉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政策的話語演變 | 滕珺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全球史觀視野下的我國外國教育史學科建設斷想 | 王保星 | 華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關於我國現代教育發展階段問題的探討 | 王本陸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規則抑或美德:教師專業道德建構的理論路徑與現實選擇 | 王夫艷 | 山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為何成效不足 | 王寰安 | 首都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架構與理論價值 | 王占仁 | 東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高校學術生產數量繁榮與學術制度的內在邏輯 | 楊光欽 | 洛陽師範學院 | 論文類 |
探尋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機制——以集團化辦學為例 | 楊小微 | 華東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同濟魂”:李國豪與洪堡的大學理念 | 章仁彪 | 同濟大學 | 論文類 |
G8還是G9?——德國文理中學教育制度改革之再改革 | 周海霞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論文類 |
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模型建構 | 朱旭東 | 北京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構建 | 崔延強、吳葉林 | 西南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研究報告 | 凡勇昆、鄔志輝 | 東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 范方、周雅、劉賢臣、龍可、鄭裕鴻 | 華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基於CIPP的高校創業教育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葛莉、劉則淵 | 大連海事大學 | 論文類 |
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 | 關晶、石偉平 | 上海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課程學習評價與不同學科本科生學習之間的關係 | 郭芳芳、史靜寰 | 山西大學 | 論文類 |
世界的澄明與真實的顯現——論馬列維奇、蒙德里安的抽象繪畫及其在當代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 郝文杰、程麗敏 | 四川大學 | 論文類 |
我國課程改革理論基礎研究的反思 | 和學新、張丹丹 | 天津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套用型大學視域下新建本科院校辦學定位選擇 | 侯長林、羅靜、葉丹 | 銅仁學院 | 論文類 |
現代國家建構中的大學治理——中國大學治理歷史演進與實踐邏輯的整體性考察 | 蔣達勇、王金紅 | 華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Can distance education increase educational equality? Evidence from the expans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 李鋒亮、張少剛、周孟穎、范寶龍 | 清華大學 | 論文類 |
福州市大學生社會性發展遲滯的現狀及行為實驗研究 | 連榕、劉建榕 | 福建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預期收入、風險與教育選擇——來自北京六所高校的經驗證據 | 廖娟、Joop Hartog、丁小浩 | 首都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推進省級教育研究機構向教育智庫轉型的若干思考 | 劉國瑞、王少媛 | 遼寧教育研究院 | 論文類 |
“慕課”之於大學教學變革:價值與限度 | 劉濟良、王洪席 | 河南大學 | 論文類 |
清末民初蔡元培對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傳播 | 劉正偉、薛玉琴 | 浙江大學 | 論文類 |
課程史研究:問題與展望 | 劉志軍、王洪席 | 河南大學 | 論文類 |
Peer effects in microenvironments: The benefits of homogeneous classroom groups | 陸方文、Michael Anderson | 中國人民大學 | 論文類 |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公平問題的分配正義與關係正義之考察 | 羅雲、鍾景迅 曾榮光 | 中國人民大學 | 論文類 |
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從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 | 馬莉萍、劉彥林 | 北京大學 | 論文類 |
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及其社會心態影響研究 | 祁志偉、雷霆 | 新疆農業大學 | 論文類 |
高校大學生資助管理績效評估研究 | 曲紹衛、范曉婷、曲垠姣 | 北京科技大學 | 論文類 |
試論教育回歸人性的基本方式 | 塗艷國、周貴禮 | 華中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人學視域下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現實探問與發展路向 | 王健、潘凌雲 | 華中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中-英雙語者語言理解中非加工語言的自動激活 | 王瑞明、李利 | 華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大學社會責任的本原性質、履約機理與治理要義 | 王世權、劉桂秋 | 東北大學 | 論文類 |
MOOC:特徵與學習機制 | 王永固、李曉娟、劉迎春、張慶 | 浙江工業大學 | 論文類 |
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的實踐困境與路徑抉擇——基於布迪厄“實踐邏輯”的分析 | 王振洪、邵建東、成軍、侯長林、蔡澤寰、王亞南 |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類 |
治理視角下小學生課後託管的制度設計 | 吳開俊、孟衛青 | 廣州大學 | 論文類 |
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政策分析 | 吳霓、朱富言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論文類 |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類型與取向之比較——基於廈門大學與萊頓大學教師的問卷調查 | 吳薇、謝作栩、Nico Verloop | 廈門大學 | 論文類 |
論科學假設能力的結構與培養 | 許應華、徐學福 | 重慶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誰更可能被自主招生錄取——兼論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評價指標體系 | 尹銀、周俊山、陸俊傑 | 中央財經大學 | 論文類 |
理性的視角: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的歷史誤區 | 展立新、陳學飛 | 北京大學 | 論文類 |
Adolesc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 in high schools: Mediation effec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 張寶山、高倩雲、劉倩 | 陝西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Culture effects on the knowledge sharing in multi-national virtual classes: A mixed method | 張兮、Patricia Ordóñez de Pablos、Qingkun Xu | 天津大學 | 論文類 |
幼兒心性教育芻議 | 張向葵、張斯珉 | 東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用人單位對本科工科畢業生培養質量滿意度的調查研究 | 趙婷婷、王彤、楊翊、馮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論文類 |
高校學生髮展影響因素的探究性研究 | 周廷勇、周作宇 | 中國傳媒大學 | 論文類 |
城鄉教育統籌治理:概念與理論架構 | 周曄、王曉燕 | 西北師範大學 | 論文類 |
中外合作辦學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的問題歸因與對策研究——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調研報告 | 陳麗萍、朱玉成 |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 論文類 |
最佳化我國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的政策建議 | 黃海軍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研究報告類 |
服務國家“全球治理”戰略創建聯合國“二類機構” | 張民選 | 上海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我國高等學校科技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 | 杜德斌、張仁開、王俊松、龔利、李鵬飛、孔翔 | 華東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對民辦教育機構分類管理的制度架構研究 | 方建鋒、董聖足、謝錫美、田光成、房欲飛、胡伶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研究報告類 |
依託地方特色學科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 馮志敏、葉飛帆、汪浩瀚 王幼芳、單佳平、胡赤弟 | 寧波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中國小信息技術套用培訓課程標準 | 郭紹青、郭炯、趙健、常詠梅、賀相春 | 西北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測研究 | 韓映雄、沈玉順、晉素靈、冀惠 | 華東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關於提升我國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建議 | 胡衛、董聖足、方建鋒、周翠萍、謝錫美、何金輝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研究報告類 |
“圖式”教學新樣式:基於概念構圖的國小簡約教學研究 | 梁曉明、胡遠萍、包曉敏、包莉莎、單蓮芳、蔣靜 | 浙江省東陽市吳寧第五國小 | 研究報告類 |
選擇和交往:差異教育的操作路徑設計及實踐 | 樓朝輝、龐科軍、許海燕、鄭玉珊 | 杭州市天長國小 | 研究報告類 |
高等學校與工程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案例研究 | 馬永紅、劉賢偉、田華、任秀華、張樂、於苗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雙語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及農村雙語幼稚園課程設定方案 | 閔蘭斌、孟凡麗 楊淑芹 王曉梅 | 新疆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基於網路環境的教學資源庫在高中學科教學中的最佳化套用研究 | 田間、張偉、毛偉、趙清芳、廖林春 | 成都市石室中學 | 研究報告類 |
湖北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 童靜菊、趙耿、田明華、江劍、余彪、馮長運 | 湖北省教育廳教師管理處 | 研究報告類 |
在“新常態”下進一步完善財政教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 王善邁、呂東偉 | 北京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山西省農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及有效性研究 | 衛建國、張海珠、范慶安 | 山西師範大學 | 研究報告類 |
2014年成都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報告 | 文春帆、萬朝麗、鄧濤、趙躍進、黃靜梅 |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研究報告類 |
多舉措並重加快我國青年海歸科技人才再適應的政策建議 | 朱佳妮、朱軍文、劉念才 | 上海交通大學 | 研究報告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