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姓

jīn 孛兒只斤·烏爾袞:(公元1670~1721年),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 孛兒只斤·巴咱爾濟哩弟:(公元1859~1916年),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旗人。

孛兒只斤[孛兒只斤、博爾濟錦、博爾濟吉特,讀音作bó ér jì jǐn(ㄅㄛˊ ㄦˊ ㄐㄧˋ ㄐㄧㄣˇ),不可讀作bó ěr zhī jīn(ㄅㄛˊ ㄦˇ ㄓ ㄐㄧㄣ)]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乞顏部族,一說源於姬姓軒轅氏,出自蒙古族尼倫奇雅特·古孛爾只斤·乞顏部(亦稱乞彥、奇渥溫),屬於以部落、部族名稱為氏。
關於乞顏氏的遠源,一說為白狄,一說為拓拔氏,而拓拔氏即為黃帝軒轅氏的北支後裔。遠古蒙古族人的圖騰為“孛兒貼赤那”,形象示為蒼狼,亦可能為孛兒只斤氏的姓氏起源,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孛兒只斤氏的始祖是蒙古族孛端察爾,出自孛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概被稱為“尼倫”(黃金家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耶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他自稱孛兒只斤·奇雅特(藍眼睛的奇雅特人)。依照血統,成吉思汗應該是奇雅特氏人,其祖輩是該氏族的族長。所以自成吉思汗始,奇雅特就以高貴和偉大而聞名於世,並且凌駕於其他各部之上。史籍《元史》上稱為:“奇渥溫氏”,也是正確的。
孛兒只斤氏在古突厥語中意為“藍眼睛的人”,漢姓為鮑、寶、包、孛、鐵、余、博、奇、羅、波等諸氏。
孛,一字二音。《新華字典》中僅有書面讀音為bèi。因為“孛兒只斤”在姓氏用語中之“孛”是音譯,故只用口頭讀音為bó。在漢語中,文白異讀現象在方言中較普遍,現代漢語中也有,但不是很多。《新華字典》中只注了文字讀音bèi,卻未能指出口語讀音bó,是不全面的。如“孛兒只斤”的另一譯音為“博爾濟錦”,在清朝時期從滿語漢譯音為“博爾濟吉特”。
得姓始祖:孛端察爾。
孛端察爾是成吉思汗的上十代先祖。孛端察爾在兄弟的幫助下俘獲了札兒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從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馬群、家貲、隸民、奴婢等。出自孛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號,概被稱為“尼倫”。 到屯必乃的兒子合布勒汗時,才復用古老的奇雅特稱號,其子孫被稱為奇雅特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他自稱孛兒只斤·奇雅特。奇雅特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孛兒只斤·奇雅特是其分支。孛兒只斤氏後裔皆尊孛端察爾為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蒙古族有一個始祖母阿蘭,據記載阿蘭與丈夫生了兩個兒子,在丈夫死後又生了三個兒子。阿蘭說三個小兒子是她與一個黃白色的神人的後代,是上天的兒子。從此之後,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屬於其中的一支孛兒只斤氏,除此之外,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蒙古部的可汗都出於這個家族,所以被稱為“黃金家族”。
三 歷史名人:(皇帝略)
孛兒只斤·烏爾袞:(公元1670~1721年),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將領。
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薩克多羅郡王鄂其爾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達。
烏爾袞勇敢剛強,善騎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二十歲,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參加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烏蘭布通之戰。在打敗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中,烏爾袞及其從戰巴林兵丁英勇戰鬥,表現出色。烏爾袞榮立戰功,部下晉爵。康熙帝對烏爾袞十分賞識,遂於翌年農曆6月(公元1691年)將十九歲的次女和碩榮憲公主賜嫁。烏爾袞迎娶公主後,被封為和碩額駙。
孛兒只斤·巴咱爾濟哩弟:(公元1859~1916年),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旗人。著名清朝官吏。
系阿魯科爾沁旗第十二代札薩克。
幼年喪父,三歲時襲阿魯科爾沁旗札薩克職,因年幼,由其母執掌旗政。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正式執政後,盡職盡責,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獎賞。
孛兒只斤·拉喜彭斯克:(公元1755~?年待考),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史學家。
他自幼聰敏、好學,智力過人,學業精深,通曉蒙、滿、漢、藏文字。
孛兒只斤·貢桑諾爾布:(公元1871~1930年),蒙古族,字樂亭,號夔庵,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生。
系成吉思汗勛臣烏梁海濟拉瑪的後裔,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第十四代世襲札薩克多羅都棱郡王,加親王銜(民國時封親王),兼卓索圖盟盟長。
北伐戰爭後,為了生活,又當了一任蒙藏學校校長,因學生反對而辭職。1930年因腦溢血病逝於北京官邸,終年五十九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