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馬逸

孔子馬逸

《孔子馬逸》出自【呂氏春秋】 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說如此其無方也而猶行,外物豈可必哉?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也。

原文

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

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說如此其無方也而猶行,外物豈可必哉?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也。

注釋

1 行︰走

2 逸︰逃跑

3 野人︰居於野的人,農夫

4 稼:莊稼

5 說︰通“悅”,高興

6 息:休息

7 取:扣留

8 子貢:孔子的學生,傳說他能言善辯

9 鄙人:指居住在郊野的人,也指鄙俗的人,此指僕人

10 “君子……必見愛”句:君子只管按照自己的準則去做,敬重別人而不必要求被別人敬重,愛護別人而不 必要求被別人愛護.

11 向:從前

12 獨:怎么能,豈

13 道:路。

14 食:吃。

15 請:請求。

譯文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吃了別人的莊稼,農民把馬牽走了。

子貢(以能言善辯著稱)請求去說服那農民,什麼話都說了,那農民不聽他的。有個剛剛跟隨孔子學習的粗俗的人,說:“請讓我去說服他。”接著對農民說:“您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不是在西海種地,我的馬不可能不吃你的莊稼。” 那農民很高興,對他說:“說話就要這樣明白了當!不能像剛剛那人那樣。”解開馬的韁繩就給了他。勸說別人如此沒有方略還行得通,別的事物又怎么可以依靠呢?有道德的人只管按照自己的準則去做,尊敬別人而不必要求別人尊敬自己,愛戴別人而不必要求別人愛戴自己。尊敬愛戴別人,那是自己的事;被別人尊敬愛戴,那是別人的事。有道德的人只決定自己的行為,不能決定別人的反映。自己該做的都做到了,就不會沒有機遇。

啟示

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種族、不同地方的人,還有其他的劃分方式如不同職業的人等等,會形成不同的思維定勢。有的在另一些人看來簡直是可笑的,但我們不能武斷地就判定別人是錯誤的。就如西方觀點,覺得中醫無法理解一樣。但中醫救治一方人五千年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地去蔑視別人的思維定勢。

書本簡介

這本書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