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性文化

《孔子與性文化》,作者劉達臨,2012年09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儒家文化與性文化相互關係的著作。

基本信息

書名:孔子與性文化
作者:劉達臨
定價:24.00元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9月
供貨商:東方出版社
圖書分類:學術文化

出版社推薦語

中國古代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孔孟之道。世人多認為孔孟之道提倡性禁錮、封建禮教在殺人,那么實際上它和性文化是共存、互補還是相互鬥爭的呢?本書以大量的史實材料為依據,還孔孟之道在性學問題上的真實面目,也使中國古代性文化立於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儒家文化與性文化相互關係的著作,也是對中華性文化探根究源的著作。古往今來有許多人研究孔孟之道,卻從未有人系統地研究孔孟之道與性這一人類兩大基本生活需要之一的關係;近幾十年來人們研究中華性文化,又往往把儒家文化、封建禮教作為性文化的對立面。作者以翔實的史料、縝密的分析得出結論:真實的孔孟之道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只是在許多方面被後世的封建統治者利用而走向異化;中華性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後者是前者的源泉與靈魂。作者由古及今地分析了許多性文化的基本理論和孔孟之道息息相關,而且創造性地提出了現代性文明的內容和基本精神,其來源為中庸之道,從而開闢了一條以傳統文化的精華為現代社會文明建設服務的道路。

作者簡介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中華性文化博物館創始人,著名社會學家、性學家。曾在國內舉辦第一個向社會公開的性學系列講座,舉辦第一個性教育骨幹培訓班,建立第一個性學術團體,出版第一部《性社會學》,創辦第一份性學刊物《性教育》,組織了迄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性調查――“全國兩萬例性文明調查”,承辦了首屆國際性學研討會,創建國內第一個性文化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性學家。 出版著作140餘部,作品被譯為英、日、德、韓等文字,曾四次獲得國際大獎,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引導中國走向幸福的21世紀的六個代表人物”之一。

目錄

前 言 為什麼要把孔子和性連在一起(1)……
第一章 孔子生長中的性問題(1)…
一、孔子是“野合”的產物(2)……
二、單親撫養對孔子的性格影響(10)…
第二章 孔孟之道論性(16)…
一、孔子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17)……
二、“好貨”與“好色”(24)…
三、孔子評《詩經》(36)……
四、“柳下惠坐懷不亂”(40)……
第三章 中庸之道影響性文化(49)…
一、什麼是中庸之道(49)…
二、“道”與“術”相結合(61)…
三、房中術中的中庸之道(78)
第四章 孔子和女人(92)……
一、孔子歧視婦女嗎(92)…
二、孔子的戀愛與婚姻(102)…
三、阿谷女子及採桑女(104)…
四、美女排擠了聖人(111)……
五、孔子和一位風流艷後(117)…
第五章 儒家提倡的婚姻與性關係(129)…
一、男女有別和一夫一妻(130)…
二、儒家重視婚禮(152)…
三、對妻子的取和舍(166)…
四、孔子三代出妻之謎(175)…
五、儒家婚姻觀的得與失(182)…
第六章 後世的大儒們背離了孔孟之道(186)…
一、大儒們緋聞累累(186)…
二、“程朱理學”的虛偽與醜惡(193)
三、孔孟之道在任人打扮(205)……
第七章 對“孔孟之道”的撥亂反正(216)…
一、袁采開明的婚姻觀與婦女觀(217)…
二、李贄的以死抗爭(223)……
三、清代的思想家和革命志士(229)…
四、真理與謬誤的反覆(242)……
後 記 研究人性,發揚人性(254)……

書摘

那么孔子為什麼要見南子呢?從《論語》中看不出其原因來,而在《史記》中則說明這是因為南子主動要見孔子,而且叫人去說明了其中的利害關係,說四方君子如果要和衛靈公結成親密的關係,是一定要和我南子會見的,現在我南子願意見你,於是孔子“不得已而見之”,以禮為答吧!?
司馬遷的這些記載頗有一些為聖人開脫的意思,但是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南子當時恃寵而驕,權勢炙手可熱,聽說孔子這么一個有學問、有名望的大人物來了,出於好奇,也可能出於提高自己聲望的考慮,想見見孔子,這也沒有什麼不正常。而孔子當時離開齊國開始流浪,第一站就到了衛國,頗想在衛國有所作為,而衛靈公開始時對他也不錯,曾經問過孔子,你在魯國時年俸祿是多少,孔子說是六萬斗粟,衛靈公就給他六萬斗粟,在當時這是很高的年薪了。不過,主要還不是收入,最主要的還是有可能在衛國一展身手,那么,為什麼要自命清高不理南子、自己為自己設定政治障礙呢?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世上有許多靈活的、策略性的做法,說得好聽吧叫“以禮相待”,說得不好聽吧叫“虛與委蛇”,在人和人的交往中常常必須這樣做,這也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可是,子路這個人是“一條腸子通到底”的,他對老師大為不滿。其實,有個人去會見南子,這實在是太平常的事情了,太“波瀾不驚”了,但是,為什麼當事人偏偏是你孔子呢?一個大聖人,應該是道貌岸然、不苟言笑、從不逾矩的,怎么可以去見這個風流女人,而且還要“北面稽首”呢?是不是孔子也對這個壞女人有興趣呢?子路對老師有意見,不會在政治上對老師有什麼懷疑,而是認為在作風上不妥。有意思的是,無論《論語》還是《史記》上寫到這件事時,都講到孔子為自己辯解,都用了“夫子矢之曰”這幾個字,“矢”字不僅有發誓的意思,還指反應像箭一樣快,孔子還說了“如果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上天拋棄我,上天拋棄我”這樣的狠話,這都說明孔子著急了。?
為什麼孔子會發急?這是因為古今中外都有這么一個規律:如果要把一個人搞臭,造幾條桃色新聞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對一般人來說尚且如此,對一個已有聖名的人來說吃得消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