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選舉

子彈選舉

“子彈選舉”,是指在台灣民主政治選舉中出現的“槍擊暴力”現象。該現象對台灣民主選舉制度也是一種諷刺。

歷史

子彈選舉台灣“子彈選舉”

2004年3月19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一天,在街頭拉票造勢的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分別被混在人群中的槍手開槍擊中,一顆子彈擦破陳水扁肚皮,另一顆子彈打在呂秀蓮的膝蓋上。因“兩顆長眼睛的子彈”,民進黨民調落後的情況發生了180度的翻盤。助陳水扁勝選的“兩顆子彈”刑案,因開槍者和調查者神秘死亡、作案現場關鍵證據神秘丟失,至今(2010年)仍是懸案一樁。

2010年11月26日晚8點30分,在台灣“五都選舉”前夕,兩名槍手進入台北縣國民黨議員候選人陳鴻源競選造勢會,對著競選站台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的頭部開槍,子彈打穿連勝文顱面,“差一點就會沒命”,另一顆子彈誤擊中一平民頭部,致其死亡。

背後原因

1、在選民準備投票前一刻,槍聲響起,必然會引發情緒衝擊波,經媒體和輿論的放大,轉換為選民思維定勢,進而使投票的方向夾雜上非理性的選擇。譬如,憚於暴力的,會把票投向認為能換來平安的候選人;憎於暴力的,因懷疑某一黨涉暴,而草率地改變投票方向。

2、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快速民主化轉型時期,與之前軍政權有密切聯繫的台灣黑幫,並沒有得到徹底改造。黑幫與政客進行密室交易、進而操縱基層選票的空間,依然沒有最大限度收窄。這與歐洲的義大利有某種類似之處,“黑手黨”依然活躍在該國南部,並頻繁與不良政客進行利益交易。一旦選情膠著、難分難解之時,黑幫的暗處恐嚇和破壞,往往成為某一方政黨勝選的最後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說,直接幹掉對手,是最廉價最有效果的競爭方式。

3、台海地區沒有淪為菲律賓“血腥民主”,原因在於台灣的“過度民主”。然而,“過度民主”能遏制顯性犯規,卻不能管束隱性犯規,也會放縱“暴力民主”。“暴力民主”鼓勵了一些不良政客尋求第三種解決方式。

影響

這顆從連勝文左臉穿入、右太陽穴穿出,甚至流彈波及打死了台下無辜民眾的一顆子彈,是如此徹底瓦解了台灣民主選舉的“脆弱假象”。“子彈選舉”現象也對台灣民主選舉的諷刺,將自此深深的刺進這個民主制度的記憶中,所成為的一抹陰影,終將不是選後開票結果的高低,所能覆蓋的了。

此外,自“五都”選戰開打以來,國民黨擁有“守三望四”的優勢,台中、新北、台北藍營基本盤,而民進黨則“守二望三”,台南高雄屬於綠營的基本盤。然而,藍營操盤頗為不順,攻打綠營基本盤只派出“中將”對抗對方的“老將”,一開始就釋放了放棄競爭、轉守藍營基本盤的意思。

不料,民進黨以攻為守,揮舞大棒攻擊藍營基本盤,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掛帥攻打朱立倫鎮守的新北,另一“天王”蘇貞昌則主攻台北的郝龍斌。一時兩黨打成平手,民調差距縮短。誰失守基本盤,誰就很可能在2012年的大選“決戰”中敗北。因此,在這場2012年大選前哨戰中,藍綠都輸不起,“子彈選舉”重現,恐是宿命。

評論

台灣、日本、泰國、緬甸、菲律賓……這些亞洲已經實現民主或正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嘗試民主的國家,都走過很多的彎路,比如日本,現在還是首相有如走馬燈一樣的輪替,動輒就有內閣大臣因為腐敗或這醜聞辭職,不過至少他們實現了社會穩定,換的只是執政的班子而已;泰國雖然紅換藍綠各種“紅衫軍”圍堵國會大廈,時不時還有暴力流血衝突,他們還是在堅持不懈地嘗試。台灣的民主之路也還沒有抵達成熟的彼岸,所以在選前有人擔心會出現奧布,連勝文遭槍擊之後很多人感慨維護民主的價值有多么不易。

事實上,一顆子彈不僅僅會造成實際選情的改變,更是對台灣民主的又一次打擊。在台灣的政治生活中,無論是議事還是選舉,也常常可見到叫罵對立甚至是打鬥暴力的場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