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令闊

嫁令闊

“嫁令闊”是赫哲族民歌的總稱,意即小調、小曲的意思。涉及了號子、兒歌、小調等多種體裁。嫁令闊是一種情感純樸、輕柔悠揚、流傳很廣的抒情歌曲,曲調旋律和節奏變化不大。

簡介

“嫁令闊”是赫哲族民歌的總稱,意即小調、小曲的意思。涉及了號子、兒歌、小調等多種體裁。嫁令闊是一種情感純樸、輕柔悠揚、流傳很廣的抒情歌曲,曲調旋律和節奏變化不大。有些歌曲需要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場合演唱。也有些歌曲可以自由創作,表演時不但隨意性較大,而且沒有時間或場合限制,現編現唱,見啥唱啥。引 目前,“嫁令闊”已經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詞條介紹

由於赫哲族人口較少,又沒有文字,更沒有專業的音樂記錄者,所以赫哲音樂主要是靠一代代民間藝人、演唱愛好者的記憶、口頭流傳。過去赫哲人生產方式主要是漁獵,其中以捕魚為主,生產工具以網船等簡單的捕魚工具為主,因此赫哲音樂素材大多是源於他們的祈漁、織網、捕魚、食魚等生活。音樂節奏簡潔明快,旋律清新流暢,有隨波逐流的韻味,有“歌在船頭,唱在浪中”之意,曲調和基本節奏大都出於划船的動作,舒展平緩,具有漁家歌謠的特點,既好聽又上口,容易記憶和傳唱。

雖然赫哲族人口較少,卻能歌善舞。年紀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幾段赫哲族民歌。這些民歌,是和他們的漁獵生產、宗教祭祀、生活娛樂過程分不開的,大部分民歌都是根據不同環境、不同場景即興創作而來,再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下來。

歌曲特點

“嫁令闊”曲調固定,明朗輕快,十分悅耳,輕柔抒情,非常動人;多用以歌頌美麗的大自然,抒發對山河風光、家鄉田園的熱愛。其中有情歌、敘事歌、生活歌曲等,以情歌居多。赫哲族民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男女分腔,互不混唱。演唱形式多為獨唱,偶爾也有對唱,曲式多為單樂段結構,節拍節奏規整,常用五聲音階,徵、宮、羽調式,很少用變化音,曲調婉轉流暢。

“嫁令闊”的襯詞非常有特點,如“赫呢哪”、“啊啷赫呢哪”、“赫赫呢哪”,既可獨立填充全歌,也可作虛詞穿插在歌詞中使用;特性襯詞“給根”常用於結尾時。“嫁令闊”的曲調具五聲性特點,旋律明朗輕快、優美流暢,調式以宮、徵調式為主,基本沒有變化音,結構多為一句體或兩句體的單樂段,節奏節拍規整。“波浪型”旋律線條以及帶有划槳節奏特點的“划動型”節奏型等,構成赫哲族傳統音樂的“核心風格”。這些特點充分體現在傳統的赫哲族民歌《找情郎》中,它也是《烏蘇里船歌》主體部分的曲調原型。

歌曲分類

赫哲族嫁令闊從歌詞內容和曲調變化大致可分作五類:

一是歷史性的古歌:內容具有神話、族源等性質,流傳下來的極少,十分珍罕。如用類似於依瑪堪曲調演唱的《遷徙歌》,就被譽為會唱歌的”活化石“。

二是祭儀中的神歌:主要由赫哲族薩滿在祭祀儀式中演唱,有《請神歌》、《頌神歌》等。其曲調相對固定,但每個人演唱中又具有個性風采。神歌曲調後被依瑪堪藝術和篝火夜舞等引用。其曲式保存不多,在凌純聲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留存下一部分,彌足珍貴。

三是生活中的風俗歌:反映內容有漁獵生產、男女愛情、民俗風情、家鄉山水等,這類民歌所占比重比較大。其歌詞隨意性很大,可看見什麼唱什麼,想什麼唱什麼,詞曲盡情發揮。如《松花江相會情歌》、《想情郎》、《思戀調》等,都屬經典性作品。

四是回憶性的傾訴歌:這類民歌的產生和赫哲族苦難經歷相關,或痛說苦難歷史,或抨擊日寇血腥罪行。這些民歌曲調緩慢悠長,悲切泣美,聽起來如泣如訴,給人一種壓抑感。如《過去痛苦的日子》等。

五是新生活的讚美歌:這類民歌均產生在新中國建立後,數量比較大。其作者有吳連貴、吳福常、韓福德、孫玉森等。如《綠色的山喲綠色的水》、《捕魚謠》等,大都是在過去民歌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填上新詞,互相傳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新民歌。

也有學者把它劃分為7種民歌,即勞動歌、薩滿歌、風俗禮儀歌、情歌、搖籃歌、古歌、悲喜歌等。

歌曲舉例

《叉魚歌》

“魚起浮的地方我已去過,

魚咬訊的地方我也去過,

魚頂水的地方我更去過,

三個地方的魚我都得過。

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

金翅金鱗的鯉魚我叉過,

鰲花、鯿花、鯽花魚我捕過,

千斤重的大鰉魚我擒過,

哲羅、島子、鱘魚我釣過,

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