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諒

姜諒,浙江嘉興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姜諒曾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接替張璝任漳州府知府一職,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由劉瀚接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姜諒(生卒年未詳),字用貞。明代浙江嘉興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以刑部郎中出任漳州知府,至成化二十年(1484年)離任,前後守漳6年。

人物生平

成化十年(1474年)漳州暴雨,城牆被淹,浮屍蔽江;翌年大疫,死者無數;繼之水旱相仍,造成社會不安。姜諒到任之後,即散谷救濟,對流落為盜者即實行招撫感化,並通過感化盜賊和捕盜,社會逐步安定,時有“盜化民安”的讚譽。漳州屬縣龍溪、漳浦濱海田地多鹽滷危害,改善水利灌溉條件尤為迫切。為防潮害,姜諒主持修築堤岸186處,“共為丈六萬八千七百有奇”,同時還圍墾許多埭田。漳州沿海平原,自宋代起即陸續修建許多水利工程,由於戰亂災荒年久失修。姜諒在任內主持重修和疏浚了廣濟陂、官港、溪頭陂、詩墩上圳、蓬萊港等引水工程;興建和重浚浯淇塘、鄒塘、郭坑塘等蓄水工程;完善鴻福埭、普賢埭、內外埭、禾平埭、李厝閘等水利設施。在內地,也命各地官員關注水利建設,成化十六年(1480年)特命長泰知縣劉鐸重修顏甫陂。廣濟陂,俗稱南陂。成化十七年(1481年),姜諒令邑人鹽運使蘇殷、官倉大使何金重修,故又稱“姜公陂”。又重浚官港、顏甫陂。由於境內連年水旱,民無儲糧。成化十七年(1481年),姜諒又仿效朱熹守漳時的辦法,於龍溪縣建立20個社倉,儲谷數千石。這一辦法後也推行至各縣。社倉勸富民出谷貯入,歲歉則散,歲豐即斂。百姓按一定限額春借冬還,借谷1石加息1斗,內扣2升作為倉耗和社正的管理費用。災荒之年,這雖僅是杯水車薪,但仍不失一善舉。當時境內田賦混亂,飛射詭寄,里胥侵吞嚴重,姜諒逐一斷理;並且“披戶版,審田畝,計丁數”,從根本上治理。徭役也斟酌輕重進行攤派,人稱“民役視舊減半”。此外,還興辦學校,表彰先賢,為高登、陳淳立祠。先,顧斌守城平寇有功,貧不能葬,寄棺10年,姜諒為之安葬。姜諒離任之後,鄉民為之立“遺愛祠”於丙申橋及城南。丙申橋姜太爺廟後移於新路頂,再移大路頭(現屬廈門路)154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