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狀三七

姜狀三七

姜狀三七,瀕危種。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是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也是中國最早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肉質,姜塊狀。分布於雲南東南部海拔1000~17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為陰生植物,常生在石灰岩常綠闊葉林下蔭蔽處,生長地區氣候溫涼濕潤。5月展葉,6月開花,10月果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拉丁名:Panax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K. M. Feng
中文名:姜狀三七
拉丁科名:Araliaceae
中文科名:五加科
保護級別:3
分布:雲南
現狀:瀕危種。姜狀三七是人參屬中根莖特大的種類。多年來因採挖其根莖作三七的代用品,現已近於瀕危
海拔下限(米):1000
海拔上限(米):1700

簡介

姜狀三七傘形科 竊衣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肉質,呈姜塊狀。掌狀複葉,輪生於莖頂,有小葉3~7枚,長圓狀倒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重鋸齒,兩面沿脈疏被鋼毛。

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無毛,基部有線狀披針形小苞片多枚。花小,紫色,子房2~3室。漿果卵圓形,紅色後變黑色,內有種子l-2粒。生長於海拔l000~1700米石灰岩山地。產於滇東南及滇南各縣。中國特有種,雲南特有種,瀕危種,國家II級保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一60厘米;根莖肉質,姜塊狀。葉為掌狀複葉,輪生於莖頂端,葉柄長8一15厘米;小葉3一7,長圓狀倒卵形,長10一17厘米,寬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重鋸齒,兩面沿脈疏被長1一1.5毫米的剛毛,近無柄。

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軸細,無毛,長10-20厘米,花梗長12厘米,基部有線狀披針形小苞片多枚;花小,紫色;花萼合生成杯狀,花瓣5;雄蕊與花瓣同數,且與之互生,但較短;子房2一3室,花柱2,合生至近中部。漿果卵圓形,直徑約4一5毫米,熟時紅色,後變黑色,內有種子12粒;種子卵球形,長3一5毫米,白色,微皺。
特性:姜狀三七為陰生植物,常生於石灰岩常綠闊葉林下蔽蔭處,生長地區的氣候溫涼濕潤,年平均溫約17℃,1月平均溫10℃左右,極端最低溫-4℃,極端最高溫32℃,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相對濕度70--85%。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有機質豐富,pH值5.0--5.5。3--4月根莖上萌發新芽,5月展葉,6月開花,10月果熟,11月地上部分枯萎,即進入休眠期。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姜狀三七系近年來新發現人參屬中根莖呈塊狀的特殊種類,為中國特有。根莖主含齊墩果烷型五環三萜,入藥用於跌打損傷,虛癆咳嗽、外傷出血及貧血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建議在馬關縣選擇集中地區建立保護點。硯山縣鏡卡農場已經引種栽培。有關單位應開展繁殖試驗,擴大種植。

繁殖培育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胚有休眠現象,秋季採收種子,隨即播於苗床,床面搭蓋蔭棚,至翌年2--3月即可發芽。一般至第二年夏季可開花。遷地栽培時應給予適宜的生境。

整地施基肥:
選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為前作。多次翻耕20厘米左右,使土壤風化。最後一次耕翻,每畝施腐熟廄肥5000公斤,餅肥5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整平耙細,作畦寬1.2-1.5米,高30-40厘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選種播種,育苗移栽:
1.選種及種子處理
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所結飽滿、無病蟲害、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入竹篩,搓去果皮,洗淨,晾乾表面水分,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
行株距6厘米×5厘米,開淺溝點播,覆土,畦面上蓋一層稻草等物,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10萬粒,折合果實10-12公斤。播種澆水後,如覆蓋銀灰色地膜,可起到保水節肥,增產的效果。

3.苗期管理
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疏溝排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鉀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分別在3月、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強度變化加以調節。

4.移栽
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完成。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苗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大小和重量分3級,1000條根重2公斤以上的為1級;1.5-2公斤為2級;1.5公斤以下的為3級。移栽行株距15厘米×15厘米。

田間管理:

姜狀三七收三七

1.除草和培土
三七為淺根作物,根系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淋水排水
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疏溝,排除積水,防止漚根。

3.搭棚與調節透光度
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製件作棚柱,棚頂拉鐵絲作橫樑,再用竹子等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多,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
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次每畝用50-100公斤,以促幼苗生長健壯。5-6月份,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三元複合肥25-30公斤。冬季清園後,每畝施土雜肥2500-3000公斤。

5.摘薹
為使養分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選晴天無露水時將花薹全部摘掉。

蟲害防治

1.黑斑病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多發於6~7月高溫多濕季節,使植株扭斷死亡。防治方法是調節陰棚透光度在20%以下,用1.5%多抗黴素15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2.疫病
是三七苗期毀滅性病害。多發生於6~7月,危害葉及葉柄。防治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降低溫濕度;及時清除殘體,集中燒毀,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治。

3.立枯病
多發於4~5月高濕低溫季節,危害幼苗基部。防治方法是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灌根,噴霧。

4.根腐病
是三七主要根病。多發生於4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方法是用58%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灌根。

蟲害
1.蛞蝓(鼻涕蟲)
防治方法是晴天傍晚噴石灰粉於畦面。

2.紅蜘蛛
防治方法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

3.小地老虎
防治方法是用90%晶體敵百蟲拌毒餌誘殺或1000~1500倍液澆灌。

採收加工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1.採收:
一般種植3年以上即可收穫。在7-8月開花前收穫的稱“春七”,質量較好。若7月摘去花薹,到10月收挖更好,稱“秋七”。12月至翌年1月結籽成熟採種後收穫的質量較差,稱“冬七”。收穫前1周,在離地面10厘米處剪去莖稈,挖出全根。

2.加工:
收穫後,洗淨泥土,剪去蘆頭(羊腸頭)、支根和鬚根,剩下部分稱“頭子”。將“頭子”暴曬一天,進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緊實,直到全乾,即為“毛貨”。將“毛貨”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穀往返衝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為成品。也可待塊根稍軟時,將其置入鐵筒或木箱中迴轉摩擦,使表皮光滑發亮。每次轉30分鐘,拿出再烘或曬,反覆3-5次,即成商品。如遇陰雨,可在50℃以下烘乾。

醫藥用途

姜狀三七雙子葉植物
【藥名】:姜狀三七
【拼音】:JIANGZHANGSANQI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五加科植物姜狀三七的根莖。
【功效】:養血止血。
【主治】:用於勞傷咳嗽、外傷出血、貧血、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入、肝、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3一6克,研粉吞服。
【別名】:野三七(雲南文山、蒙自、思茅)、雞蛋七(雲南思茅)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雲南東南部(馬關、蒙自)和南部(思茅)。
【拉丁名】:原植物姜狀三七PanaxzingiberensisC.Y.Wu.EtFeng.
【考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化學成份

三七中含有多種達瑪烷型四環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從根中分得人參皂甙(ginsenoside-Rb1、Rb、-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參皂甙Rf(20-O-glucoginsenosideRf),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R2、-R3、-R4、-R6、-R7,絞股蘭甙(gypenoside)XV。
從塊狀根莖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從絨根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g1、Rh1和達瑪-20-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甙[dannar-20-ene-3β,12β,25-TCMLIBio 1-6-O-β-D-glucopyranoside]等。
從蘆頭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d、Re、Rg1、Rh1,三七皂甙R1、R4。又從根的水深性部分中分得止血有效成分田七氨酸(dencichine),又稱三七素,為一種特殊胺基酸,其結構為β-N-草醯基-D-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o-D-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賴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等16種胺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的,總胺基酸的平均含量為7.73%。
根還含抗癌多炔成分:人參炔三醇(panaxyTCMLIBiol)。

根的揮髮油中含有:α-和γ-依蘭油烯(muurolene),香附子烯(cyperene),α-、β-和γ-欖香烯(elemene),γ-和ξ-畢澄茄烯(cadinene),α-古芸烯(α-gurjunene),α-、β-及ξ-愈創木烯(guai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β-畢澄茄油烯(β-cubeb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α-柏木烯(α-cedrene),花側柏烯(cuparene),1,9,9-三甲基-,7-二亞甲基-2,3,5,6,7,8-六氫薁(1,9,9-TCMLIBimethyl-4,7-dimethano-2,3,5,6,7,8-hexahydroazulene),1,1,5,5-四甲基-4-亞甲基-2,3,4,6,7,10-六氫萘(1,1,5,5-teTCMLIBamethyl-4-methyano-2,3,4,6,7,10-hexahydronaphthalene),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2,8-二甲基-5-已醯基雙環癸-1,8-二烯(2,8-dimethyl-5-acetyl-bicyclodeca-1,8-diene),1,10-二甲氧基-2-酮基-7-已炔基十氫化萘(1,10-dimethoxy-3-one-7-acetylene decahydronaphthalene),棕櫚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棕櫚酸已酯(ethyl palmitate),十七炭二烯酸甲酯(methylheptadecadieneoate),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octadecadienoate),十八碳二烯酸已酯(ethyl octadecadienoate),鄰苯二甲酸二叔丁酯(ditertbut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icaplate),已酸(acetic acid),庚酸(heptanoic acid),

三七
辛酸(octanoic acid),壬-3-烯-2酮(non-3-en-2-one),環十二碳酮(cyclodecanone),反式-2-壬烯醛(2-nonenal),十三烯(TCMLIBidecene),1-甲基-4-過氧甲硫基雙環辛烷[1-methyl-4-dioximethylthino-bicycoloctane],十四烷(teTCMLIBadecane),十五烷(pentadecane),十六烷(hexadecane),十七烷(hexadecane),十七烷(heptadecane),十八烷(octadecane),十九烷(nonadecane),二十烷(eicosane),二十一烷(heneicosane),二十二烷(docosane),二十三烷(TCMLIBicosane),α,α-二甲基苯甲醇(α,α-dimethylbenzenemethanol),2,2,2-三已氧基已醇(2,2,2-TCMLIBiethoxyethanol),1-甲基-4-丙烯基環已烷(1-methyl-4isoallyl-cyclohexane),1-甲氧基已基苯(1-methoxyethylbenzene)。
從絨根中分得共同酮類成分:槲皮素(quercetin)以及槲皮素和木糖(xylose),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所成的甙。還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蔗糖(sucrose)。

從根中還得到具有活性的三七多糖A(sanchian-A),系一種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又含鐵、銅、錳、鋅、鎳、釩、鉬、氟等無機元素。

藥理作用

1.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作用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能促進各類血細胞分裂生長、增加數目,具有顯著補血功效;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顯療效。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實驗表明:三七在明顯擴張血管、減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增加營養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時,能降低動脈壓,略減心率,使心臟工作量減低,從而明顯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可治療心肌缺血、心絞痛及休克。

3.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三七地上部份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表現為鎮靜、安定與改善睡眠等功用;地下部分能興奮中樞神經,提高腦力和體力,表現出抗疲勞性;其各個部分均有利於增強記憶能力,並有明顯鎮痛作用。

4.抗炎症作用
三七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較強的抗炎功效。

5.三七對免疫系統的功用
三七總皂苷可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提高外圍血中白細胞總數,減少白細胞的移動指數,三七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

6.三七的抗腫瘤作用
三七中含有三七皂苷、β-欖香烯、微量元素硒等抗癌活性物質;三七皂苷Rh1對培養的肝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h2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並能誘導癌細胞逆轉成非癌細胞。

7.抗氧化,延緩抗衰老作用
能明顯提高腦組織及血液中的SOD的活性,顯著降低腦組織和血液中的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具有抗衰老作用。

8.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姜狀三七姜狀三七 的根

三七皂苷對血糖的影響取決於機體血糖水平,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具有雙向平衡調節血糖的作用。能影響血脂代謝,降低血脂水平,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含量明顯降低。三七可促進肝、腎、睪丸及血清中的蛋白質合成,對各器官組織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具有促進作用。

9.三七的其他作用及臨床情況
以三七注射液治療久治不愈的血瘀型慢型肝炎病人,療效顯著,轉氨酶全部恢復正常。
以三七甲醇提取物治療小兒急性腎炎,療效明顯。
三七提取物可增強機體的抗輻射能力,減輕輻射對造血系統的損害。
三七製劑子宮平滑肌以及人的離體圓韌帶有興奮作用,三七製劑可治療子宮脫垂、輸卵管阻塞等症。
三七總皂苷注射液對腦血管病後遺症,特別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較好,表現為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語言障礙等症狀有明顯改善。

性味
甘微苦,溫。
《綱目》:"甘微苦,溫,無毒。"
《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歸經
入肝、胃、大腸經。
《本草匯言》:"入陽明、厥陰經。"
《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腸。"
《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植物之五加科

五加科(Araliaceae),雙子葉植物,為灌木或喬木,也有相當數量的攀緣植物和少數草本。全世界約80屬,900多種,廣布於兩半球的溫帶地和熱帶地,中國有共23屬,160種,其中有一些種類可入藥,供建築用木材,製作家具、枕木和火柴棍,有些種類可供庭園觀賞用。
細梗吳茱萸五加(變種)
剛毛五加(原變種)
長梗剛毛五加(變種)
長梗羅傘(變種)
腋毛藤五加(變種)
厚葉羅傘(變種)
短梗羅傘(變種)
毛葉楤木(變種)
毛葉紅毛五加(變種)
楤木(原變種)
毛梗糙葉五加(變種)
單葉離柱五加(變種)
羽葉三七(變種)
秀麗假人參(變種)
假人參(原變種)
狹葉假人參(變種)
狹葉藤五加(變種)
常春藤(變種)
尼泊爾常春藤(原變種)
糙葉藤五加(變種)
小果無梗五加(變種)
無梗五加(原變種)
毛梗寄生五葉參(變種)
寄生五葉參(原變種)
藤五加(原變種)
全緣五葉參(變種)
棱果刺通草(變種)
五葉參(原變種)
闊葉蜀五加(變種)
大葉紅河鵝掌柴(變種)
毛梗紅毛五加(變種)
粗毛掌葉
毛葉銹毛五葉參(變種)
黃山銹毛五葉參(變種)
白背葉楤木(變種)
銹毛五葉參(原變種)
剛毛白簕(變種)
白簕(原變種)
紅毛五加(原變種)
小果銹毛五葉參(變種)
長梗匙葉五加(變種)
大葉五加(變種)
單序波緣大參(變種)
狹葉幌傘楓(變種)
心葉幌傘楓(變種)
幌傘楓(原變種)
羅傘(原變種)
糙毛五加(變種)
柔毛五加(變種)
短毛五加(變種)
五加(原變種)
匙葉五加(原變種)
糙葉五加(原變種)
波緣大參(原變種)
蜀五加(原變種)
銹毛吳茱萸五加(變種)
吳茱萸五加(原變種)
大葉三七(變種)
離柱五加(原變種)
西南楤木
剛毛五加
三葉羅傘
尾葉五加
尖葉羅傘
東北土當歸
頭序楤木
假人參
食用土當歸
短柱樹參
安徽楤木
長萼樹參
星柱樹參
黃毛楤木
大葉鵝掌柴
櫟葉羅傘
蘭嶼加
文山鵝掌柴
多脈鵝掌柴
糙葉楤木
羅傘
擠果樹參
甘肅土當歸
西藏土當歸
尖苞羅傘
倒卵葉五加
雲南五加
短柄五加
吳茱萸五加
異株五加
紅毛五加
太白山五加
雙室樹參
十蕊大參
光葉凹脈鵝掌柴(變種)
羽葉楤木
顯脈羅傘
虎刺楤木
台灣五葉參
細梗羅傘
披針五葉參
鎮康羅傘
短梗大參
廣西羅傘
糙葉五加
短梗幌傘楓
瑞麗羅傘
五室羅傘
藤五加
華幌傘楓
多葉鵝掌柴
離柱五加
匍匐五加
輪傘五加
康定五加
秀麗楤木
匙葉五加
細刺五加
大果樹參
芹葉龍眼獨活
雲南五葉參
寄生五葉參
銹毛五葉參
雲南幌傘楓
遼東楤木
瀾滄楤木
長刺楤木
紅河鵝掌柴(原變種)
粗毛楤木
台灣楤木
波緣楤木
圓葉楤木
雲南楤木
小葉楤木
棘莖楤木
輪傘五葉參
五葉參
心葉五葉參
總序五葉參
亮葉幌傘楓
柔毛龍眼獨活
華參
大參
顯脈大參
小花大參
波緣大參
黑果土當歸
兩歧五加
白簕
湖北楤木
蜀五加
狹葉五加
馬蹄參
無梗五加
刺五加
楤木
人參
烏蘞莓五加
姜狀三七
五加
三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