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映芳

姜映芳(1833-1862) 清末侗族農民起義首領。貴州天柱(今貴州省天柱縣,位於玉屏縣東南)人。其父因"聚眾抗租"囚死獄中。

基本信息

映芳幼時貧苦,幫人放牛,後跟賣藝人往湖南謀生,1855(文宗鹹豐五年)組織“天地會”,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領導侗族農民舉行起義。回天柱後,創立"太平教"作為發動起義的一種手段,與陳大祿、龍海寬等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5月在天柱執營起義,反對官府苛征錢糧,提出"打富濟貧"、"田土分給民種"、"滅清復明"、"大戶人家欠我錢,中戶人家你莫言,小戶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戶來分田"的口號。建立了九龍山根據地,映芳被推為"定平王"。起義軍發展到十萬餘人。長期在天柱、錦屏、三穗、清江(劍河)、玉屏、岑鞏一帶活動。曾與張秀眉領導的苗族起義軍、號軍及廣西天地會的大成軍配合作戰。並先後五次進軍湖南,與湘軍激戰,殲滅湘軍三千餘人。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東進湖南時,清軍乘虛而入陷天柱,姜映芳回軍馳援,款場一戰失利,退守"九龍山"。敵人猛攻九龍山,時逢傾盆大雨,義軍的"抬炮"、"竹將軍"、"鳥槍"被淋濕放不響,義軍傷亡重大,九龍山失守。因叛徒出賣,姜映芳被俘,壯烈就義於侗仁。餘部由陳大祿率領,一直堅持鬥爭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

姜氏名人盤點

姜姓始自炎帝。《元和姓纂》中就有記載,炎帝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西),而以姜為姓。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戰國時,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各地,有姓呂的,也有姓姜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