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貞

姜玉貞

姜玉貞(1894—1937),字連璧,菏澤城東辛集村人。1913年在陝西招兵站報名參軍,不久陸續升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北伐戰爭勝利後,姜玉貞入中央軍校學習。畢業後任山西陸軍第三團上校團長。1934年任國民黨晉綏軍第一九六旅旅長,奉命北上抗日,駐防雁門關一帶。 1937年9月29日越口被敵攻陷後,平型關撤守,姜玉貞奉命死守原平,時限7日。10月1日,日寇由代縣南下包圍原平,雙方在城外展開激戰。在兵力極端懸殊情況下,姜玉貞部遭重大傷亡。奮戰7日後,又奉命死守3日。姜玉貞說道:“有我姜玉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貞誓與原平共存亡!”由於日軍飛機大炮的轟擊,傷亡慘重。日軍趁機突入原平。姜玉貞率殘部與敵人在城內臨街對峙,展開巷戰,肉搏廝殺,不幸壯烈犧牲,時年43歲。姜玉貞犧牲後,國民政府授予一九六旅榮譽稱號,並追贈其為陸軍中將。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姜玉貞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姜玉貞 姜玉貞

姜玉貞出身貧苦,自小養成了勤奮勇敢的習性。1913年,陝西督軍陸建章招兵,姜玉貞應徵入伍,編入商震團。1916年秋,跟隨商震投奔了山西督軍閻錫山。1917年畢業於山西陸軍第一旅幹部學校。歷任排長、連長和營長。北伐戰爭後,姜玉貞入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學習,結業後任山西陸軍第三十二師第三團上校團長。1935年授陸軍少將。抗戰開始後,又晉升為晉綏軍六十六師一九六旅旅長,駐防山西陽泉,同時兼任石太鐵路修防司令。

1937年9月, 姜旅開赴抗日前線,受命堅守原平7天。10月1日,日軍由代縣南下包圍原平,在城外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姜玉貞白天親臨第一線指揮,夜晚巡視戰地,鼓勵官兵殺敵報國。有時親率小股部隊進行夜襲,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在雙方兵力武器裝備極端懸殊的情況下,姜部城外部隊遭到重大傷亡,後撤入城內固守。10月8日, 日本侵略軍調集飛機、大炮反覆向原平城內轟炸,守軍傷亡慘重。日本侵略軍用重兵突破南門,攻入城內。姜玉貞率部與敵人展開激烈巷戰,肉搏廝殺。10日夜,任務完成,姜玉貞率特務排突圍至城外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43歲。

姜玉貞殉國後,全國各主要報刊紛紛發表悼念文章;許多大中城市的各界愛國人士,舉行公祭活動,痛悼忠魂。

主要事跡

姜玉貞出生在山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世前父親就病死了,是母親艱難地把他撫養成人。自幼生活的艱辛,培養了姜玉貞倔強的性格。他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壓迫,認為要擺脫困境就只能去當兵。1913年,陝西方面來招兵,他報名作了一個“備補兵”。以後這支部隊幾經周折,最後投靠了山西督軍閻錫山。

姜玉貞在部隊中軍事訓練刻苦認真,又勇於吃苦,贏得了長官的賞識,先後送他到山西陸軍第一旅幹部學校、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畢業後在晉軍中服役。他在作戰訓練中才幹高超、吃苦耐勞、愛護士兵,深得士兵的愛戴和長官的重用,被逐級提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姜玉貞隨晉軍參加了幾次大戰,每戰必親臨前線,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戰鬥中因胸部中彈,割去一葉肺。由於他英勇善戰,在晉軍中獲得了“猛將”的稱號,並被晉升為第六十六軍第六十五師第一九六旅旅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姜玉貞撇下寡母幼子,毅然奔赴抗日戰場。

當時,第一九六旅駐守在山西陽泉。他晝夜兼程,趕到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率領部隊克服重重困難,迅速修好了防禦工事。

到了九月上旬,形勢突變,日軍大舉進攻山西北部,大同一帶危急,姜玉貞奉令立即出發北上。趕至大同附近時,大同已失陷,部隊只好往南撤退,徒步跋涉20多天。 1937年9月30日,剛到崞縣,又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部隊又開往原平。在行軍過程中,他嚴明軍紀,不許擾民,曾下令把一名私拿百姓鞋子的士兵槍斃。同時他與士兵同餐共宿,甚至將自己的戰馬讓給病號,而自己與士兵一起步行,官兵對姜玉貞欽佩不已,部隊士氣高昂。

此時,日軍出動 7萬餘人,坦克150餘輛,火炮250門,從山西北部直撲太原。在太原以北有一個唯一能擋住日軍的戰略要地忻口,忻口可以說是太原的“北大門”。此地一失,太原也就無險可守了。但當時忻口一帶中國軍隊兵力不足,太原十分危急,第二戰區決定調派八萬軍隊駐守忻口,進行會戰。可是這些軍隊大部分都在河北省、山西省其它地區,要趕到忻口一帶,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而日軍距離忻口只有80多公里,作為具有現代化裝備的敵軍只須用一、兩天就能趕在我軍之前搶先占據忻口。日軍咄咄逼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派一支部隊駐紮在距離忻口以北15公里的原平鎮,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把敵人拖在那裡,為我軍在忻口布防爭取時間。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因此,必須讓一支得力的部隊去執行這項任務。在晉軍中,姜玉貞以“猛將”著稱,第一九六旅又是甲種勁旅。所以上級把重任交與姜玉貞,命令他“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1日起)。

1937年9月30日,率部抵達抗日前線,奉命“死守原平7日”。1 0月1日,日軍重兵包圍原平。姜玉貞率部在城外英勇抗擊。他白天指揮部隊與敵廝殺,夜晚巡視戰地,鼓勵官兵殺敵報國,並親率小股部隊在夜間偷襲敵人。在敵我兵力和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所部遭重大傷亡,被迫撤入原平城內堅守。與敵血戰7日後,又接到再堅守3日的命令。此時兵力已嚴重不足,但姜玉貞堅決執行命令,決心率部死守。10月8日,日軍調集飛機、大炮向原平城內猛烈轟擊,守軍傷亡慘重。日軍攻入城內,姜玉貞率殘部與敵展開激烈巷戰,肉搏廝殺。10日夜,守城任務完成。待倖存官兵衝殺撤出重圍後,姜玉貞方率特務排突圍,至城外時不幸中彈犧牲。慘無人道的敵人竟又在他身上連刺數刀,並將他的頭顱取走。

人物紀念

1938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紀念孫總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說詞》中,讚揚姜玉貞等人“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當時的國民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揚:“查姜玉貞久歷戎行,夙稱忠勇。此次奉命抗戰,苦戰經時,堅守圍攻,竟以身殉,眷懷忠烈,軫悼實深,應以明令褒揚,並追贈陸軍中將,交行政院轉飭軍政部從優議恤,以彰忠烈。”

姜玉貞旅長壯烈殉國後,全國各地均以不同形式進行悼念。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讚揚姜玉貞等“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國民黨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揚,並追贈陸軍中將。

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姜玉貞為革命烈士。烈士的家鄉辛集為姜玉貞將軍建造了紀念碑,供人們憑弔。山東省菏澤市烈士陵園中奉有遺像。

姜氏名人盤點

姜姓始自炎帝。《元和姓纂》中就有記載,炎帝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西),而以姜為姓。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戰國時,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各地,有姓呂的,也有姓姜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