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2011年春節期間,愈演愈烈的“奶粉搶購潮”從香港蔓延到了澳門。據澳門中區旅客集中地帶的新馬路藥房老闆李惠珍介紹,搶購奶粉的客人不少說國語,判斷來自內地,不少人一次搶購四五罐奶粉,還有人捧著幾大包尿片,以至於店內被擠得寸步難行。李惠珍的藥房裡奶粉以前每周大約銷售幾十箱,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供貨告急的局面,所以沒有採取限購方式。結果,春節期間出現內地客每人一次購買四五罐的情況,以至於3天便斷貨了。
奶粉斷供的情況引起居民不滿,為了保證周邊居民供應,李惠珍隨後在櫃檯上擺放上一個“限購牌”,規定“每人每天限購2罐奶粉”。李惠珍介紹,由於貨源緊缺,代理商供貨價格已上漲,但仍供不應求。
內地顧客:澳門奶粉“質優價廉”
珠海居民朱女士自從誕生下女兒之後,便開始了赴澳門購奶粉的經歷。朱女士介紹,自從內地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後,自己對內地奶粉的品質便心生疑惑。在朱女士的親朋好友中,大多數嬰兒都是食用洋奶粉,幾乎都購自澳門。
珠海毗鄰澳門,為了一次性購置較多的奶粉,朱女士特意帶著一輛手拉車過關來到澳門購買奶粉。朱女士介紹,澳門銷售的同類洋奶粉價格要比內地市場上便宜很多,一罐比內地便宜約30元左右,朱女士往往一次購買10來罐奶粉,價格便宜了300多元。
朱女士介紹,近期澳門奶粉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產品銷售價格甚至高於內地進口奶粉,但身邊不少母親仍推薦澳門奶粉。
商家說法
“水客”涉嫌倒賣加劇斷貨
澳門奶粉深受內地母親青睞,而近期出現的斷貨以及供應不足狀況背後,澳門經銷商亦反映有不少涉嫌倒賣奶粉的“水客”大量入貨,從而加劇供應緊張狀況。
鄰近關閘一帶的超市、藥房往往成為內地客狂掃奶粉的“重災區”,往往出現內地客狂掃至斷貨才罷手的情況。一位臨近關閘藥房老闆介紹,該店內“美贊臣”、“美素佳兒”等熱門品牌奶粉已斷貨超過一個月。
事態發展
限帶2罐奶粉出境新例2013年3月1日實施,各關口嚴密截查離境旅客,2013年3月2日上午8時止共拘捕25人,包括17名香港本地居民和8名內地人,檢獲115罐奶粉,全部經X光機查獲,其中1人帶了最多15罐奶粉,但沒有發現違例攜帶散裝奶粉的情況。
香港海關截破10宗違規個案,拘捕10人。
2013年3月1日,香港海關在深圳灣管制站出境大堂攔截一名男子,在其隨身行李內搜獲11罐淨重共9.9公斤的配方粉。他未能出示有效出口許可證,被海關人員拘捕。2日,該男子在荃灣裁判法院承認控罪,被判罰款5000港元,9罐淨重共8.1公斤奶粉被充公。他是委內瑞拉華僑,11罐嬰兒奶粉全部從委內瑞拉買來,他所購買的奶粉,本來並無干擾香港本地奶粉市場的供應。
2013年3月5日,再有三名違規的內地人在香港沙田裁判法院被裁決,分別被判罰款1000至2500元港元,而首宗因24小時內二次離境的定罪個案則被判罰500港元。
此外,這被內地消費者稱為“最嚴限奶令”,引發港版奶粉在內地市場的銷售變動:相關產品價格明顯上漲,很多代購賣家也掛出“限購”告示。
香港奶粉“限帶令”正式實施半個月了,不僅港版奶粉價格依舊上漲,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的奶粉也出現斷貨現象,連實體店的奶粉銷量也一路飆升。
內地一位遊客哭訴2013年3月15日攜帶4罐嬰兒“奶米粉”離開香港,被香港海關以攜帶超額奶粉為由檢控。2013年3月19日,香港方面承認誤認為“奶米粉”限帶,該事件也引發各方討論新措施,香港律政司代表葉蘊玉表示,如果發現關員執法時與立法原意有出入,會作檢討修訂。香港海關表示,事發後曾向“奶米粉”的供應商查詢,得知奶米粉是為嬰幼兒引入固體食物而設,不受新措施規管;香港食物及衛生局也指出,限制措施 適用於“供3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豆奶粉及普通奶粉”,並不涵蓋經沖調後沒有呈現類似奶的物質的粉末,如橙粉或由米、麥所配製的粉末。
2013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在2013年十一期間進行奶粉需求壓力測試,這表明實行不到半年的香港奶粉限購令,有被廢止的可能,但是即使禁令取消,對代購價格影響也不大,不會出現大幅降價的情況。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2013年10月2日表示,當局不會輕易撤銷“限奶令”,一定會待到香港特區政府整個奶粉供應鏈能應付高峰期的需求,才考慮撤銷,故香港父母不用擔心。
限購表
美國:2012年6月,美國的Target、Walmart等大賣場發布了奶粉限購5至12盒的限購令。
紐西蘭:2012年9月,紐西蘭當地的部分超市貼出中文標註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購兩罐”的限購令,不過歷經兩個多月的整頓後,紐西蘭政府又解除“限購令”。
澳大利亞:2012年10月,澳大利亞的多家大型連鎖超市、藥房貼出中文限購標誌,每人限購3罐。
德國:2013年1月,德國的大型超市“DM”對當地的嬰兒奶粉特福芬和喜寶等實行了限購,每人限購4盒。
荷蘭:2013年1月,荷蘭商業企業進行了自發的限購,在當地各大超市、百貨店、藥店購買奶粉,每人限購從1罐到3罐不等。
英國
英國廣播公司8日稱,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莫里森、森寶利、阿斯達以及樂購已開始宣布限購兩罐嬰兒奶粉。奶粉貨架上已貼上購買須知。記者向一家超市的值班經理詢問原因時,對方表示這是總部的安排,沒有特別指出要注意哪一類顧客有過多購買奶粉行為。但英國媒體普遍認為,這和中國出現的奶粉搶購潮有直接關係。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大約兩個月前,各大商場、藥品保健品店聯合採取保護自家嬰兒行動,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奶粉。店內監控系統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收銀系統,24小時內超量或反覆購買者,電腦拒絕通過。當地郵局原本也曾表示要限制奶粉郵寄量,但由於市場從源頭上卡住購買量,郵局認為沒必要再設卡,但提高了郵寄費。寄奶粉的價格基本上與奶粉價格相當,如果加上保險費,比奶粉價格還要高一些。
德國
德國奶粉限購是從1月底開始的,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連鎖店在奶粉櫃檯貼警示稱,“每位顧客最多只能買3包奶粉”。DM超市的限購規定又“升級”,不但限購3包,還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帶著孩子才能買。德國海關也一般只允許華人一次往中國寄5包奶粉。因此很多國內的人通過外國人代購,或通過德國食品商代買。
紐西蘭
紐西蘭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開始,就在嬰兒奶粉專區貼出“每人每次限購兩罐奶粉”,還特別用中文大號字型註明。這一限購令在2012年9月“升級”,紐西蘭官方聲明稱,一切將奶製品帶離紐西蘭本土的行為都被視為輸出,包括網購及親友贈送等渠道,而只有註冊備案的出口商才有資格輸出包括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奶製品,因此,個人代購的奶粉無法從紐西蘭海關清關,將被限令退回寄貨人。
社會評價
非針對內地人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當局早前看到很多香港本地母親為購買嬰幼兒奶粉感到不安和焦慮,所以迫不得已修訂《出入口條例》,限制奶粉出口,該條例並非針對內地人士,做法也並非激烈。
需要時間
2013年3月1日上午,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團長的譚惠珠在會議間隙被記者圍堵,追問“奶粉限購是否違反自由貿易政策”。譚惠珠回答稱,香港需要理順工業供應鏈,這個工作需要一些時間。“限購只會是暫時措施,理順工業供應鏈是個簡單問題,不會影響到港府自由貿易的政策,與自由貿易法也不相悖。”
十月或撤“限奶令”
限制內地人到港搶購奶粉的“限奶令”實施近半年,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日前表示,香港當局十月會檢討措施及進行壓力測試,若有成效,會撤銷“限奶令”。
高永文表示,“限奶令”自今年農曆年起實施以來,本港配方奶粉供應穩定。“我們已展開工作,會制定指引及標準,以便在十月進行檢討。當然,這工作小組同時會督促和促進業界及零售商在四方面完善供應鏈。兩方面的工作同時進行,希望我們在十月進行檢討時,加上進行壓力測試,能夠顯示有關措施的成效。若能顯示該些措施具成效,我們會將有關限制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