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胃腸病防治

奶牛胃腸病防治

《奶牛胃腸病防治》是由楊正濤、張乃生主編,王瑋等編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由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專家精心編著。內容包括:奶牛胃腸道的消化生理特點與胃腸疾病的診斷方法、奶牛前胃疾病的防治、奶牛皺胃(真胃)疾病的防治以及奶牛腸道疾病的防治。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適合奶牛養殖戶、奶牛養殖場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信息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奶牛胃腸道的消化生理特點

二、奶牛胃腸疾病的診斷方法

第二章 前胃疾病

一、前胃弛緩

二、瘤胃積食

三、瘤胃膨脹

四、犢牛前胃周期性膨脹

五、單純性消化不良

六、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

七、瘤胃酸中毒

八、瘤胃鹼中毒

九、瘤胃角化不全

十、瘤胃角化過度

十一、創傷性網胃炎

十二、瓣胃阻塞

第三章 皺胃(真胃)疾病

一、皺胃阻塞

二、皺胃左方變位

三、皺胃右方變位

四、皺胃炎

五、皺胃潰瘍

六、犢牛皺胃膨脹

第四章 腸道疾病

一、腸纏結

二、腸扭轉

三、腸套疊

四、盲腸擴張和扭轉

五、直腸損傷

六、肛門直腸狹窄

七、鎖肛

八、腸便秘

九、直腸脫出

十、胃腸炎

十一、犢牛腹瀉

十二、黏液膜性腸炎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概 述

一、奶牛胃腸道的消化生理特點

奶牛屬於反芻動物,反芻動物與非反芻動物(如豬、雞)相比,具有許多獨特的消化生理功能。

反芻動物的胃為多室胃(復胃),有瘤胃、網胃、瓣胃、皺胃4個胃室,其中前3個胃黏膜無消化腺,合稱前胃,皺胃黏膜襯以腺上皮,又稱真胃,可以分泌消化液消化飼料。前胃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瘤胃,瘤胃容積特別大,牛約為l50升,約占胃

總容積的79%,占整個消化道容積的70%。牛、羊把採食進來的飼料在瘤胃中l臨時貯存起來,在休息時,再通過反芻慢慢地消化。儘管瘤胃內無消化腺,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卻由於瘤胃內微生物的作用,通過瘤胃的不斷運動,使飼料與微生物充分

地接觸,使堅硬的飼料變得柔軟、易於消化。

復胃的4個胃在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各有特點,與單胃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胃。因此,奶牛胃腸道的消化生理特點主要體現在生物學消化、復胃內的消化代謝過程、復胃的運動特點以及小腸內的消化過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