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乾時多少變黑,50厘米,一般較矮。根叢生,肉質,黑色,粗者達5毫米,長達10厘米以上,根頸粗,自其上發出根莖多條,長達3厘米,每條又分發莖2-4條,故植物有時極為茂密。莖黑色,僅有極微的毛線4條,幾光滑,節極近,最長之節間僅4厘米,一般較短,不計花序多至4-8枚。葉基出者早枯,莖葉柄在1厘米以內,上部者兒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大者長達4.5厘米,寬15毫米,一般較小,羽狀深裂至全裂,軸有狹翅,裂片約5-8對,卵形至披針形,羽狀半裂,小裂片卵狀三角形,約2-3對,具少數有刺尖的鋸齒。花序長者達20厘米,所有花輪最終均有間斷,多至15枚;苞片葉狀而小,約與花等長,為線狀披針形而有鋸齒;花連喙長約14-16毫米,暗紅紫色?惠喑ぴ?5-6毫米,前方幾不裂,脈10條,外面無毛,齒5枚,後方1枚三角狀全緣,其餘4枚約相等,端多少膨大綠色,有不清晰或有時極顯著的鋸齒,齒內方沿緣有毛線1條,有時毛變為極密;花管長約6-7毫米,多少伸出萼上,不彎曲;下唇楔形而前方寬,長8.5-9.5毫米,有緣毛,側裂端圓形,大於中裂甚多,後者寬卵形,不很凸出,不相蓋迭,盔在合有雄蕊部分的下面向右扭折,而其細長半環狀之喙亦因此而指向上方,更因其自身的扭鏇而變為S形,舍有雄蕊部分的下緣有須緣毛,而盔的背線多少有叢毛,有時極密;花絲著生於花管頂端,2對均密被長柔毛;花柱不伸出。蒴果除頂尖向外鉤曲外幾不歪斜,長卵圓形而扁平,長11毫米,寬3毫米餘(不甚成熟),黑色光亮;種子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狹卵形而尖,有排列整齊之網紋,褐色。花期6月底到8月;果期7月至9月。
生存環境
產東喜馬拉雅,自我國西藏昌都專區南部西至西藏南部(帕里、江孜等處),亦見於拉隆北山。生於海扳3,400-4,000米的林下濕潤處,及河岸柳林下,喜沙性土壤。
本種提示
泊蘭氏原昆載中未談及盔背縫線的毛茸,事實上所有標本都多少具有這種毛茸,鑒於本系內種類在花部大小和構造方面的變化範圍均很廣,因此把我fipq的亞種加以合併。
唇形目百科(一)
唇形目(學名:Lamiales),也被稱為玄參目(學名:Scrophulariales),是一類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參科常含有生物鹼和甙類,所以很多種都可以作為藥用。 |
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
馬先蒿屬(Pedicularis L. ),玄參科,600種以上,(亦說200種以上)為雙子葉植物中大屬之一,分布於北半球,尤以北極和近北極地區最多,溫帶的高山地帶亦不少,中國已知的有329種,廣布於全國各省,西南部尤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