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澤洛夫綜合徵

奈澤洛夫綜合徵(Nezelof’s syndrome)即胸腺無淋巴發育不良(thymic alymphoplasia),但不伴甲狀旁腺機能不全,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部分患者有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即嘌呤替代途徑的酶缺乏。屬於原發性聯合免疫缺陷病。

病因

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缺陷胸腺無淋巴發育不良所致。

發病機制

本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部分患者有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即嘌呤替代途徑的酶缺乏。

臨床表現

嬰兒期即發生嚴重和反覆的局部或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致死性水痘、肺豬囊尾蚴病細菌性肺炎敗血症。種痘後常引起全身性種痘疹。自身免疫現象發生率很高,coomb’s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常見。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但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

併發症

致死性水痘、肺豬囊尾蚴病、細菌性肺炎和敗血症。種痘後常引起全身性種痘疹。

診斷

嬰兒期即發生嚴重和反覆的局部或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致死性水痘、肺豬囊尾蚴病、細菌性肺炎和敗血症。Coomb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常見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但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即可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
Coomb’s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常見。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但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

治療

1.一般療法
(1)加強護理和營養:以提高患者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預防感染:應注意隔離,儘量減少與病原體的接觸。對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必須將患兒長期置於無菌倉內護理直至重建免疫功能。
(3)避免接種疫苗:對疑似免疫缺陷的新生兒,應禁止接種牛痘、凍乾卡介苗等活疫苗,以免因接種牛痘而發生全身性牛痘疹,接種凍乾卡介苗引起全身性播散而致死。也應避免接種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疫苗。
2.抗感染療法 由於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均低下,機體無法殺傷感染的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因此,一旦發生感染,應選擇廣譜抗生素、有效的抗病毒製劑和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因抑菌性抗生素不能阻止病原菌的擴散,故還應使用殺菌性抗生素進行治療
3.免疫替補療法
(1)體液免疫缺陷的替補:
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鶒不能輸注含免疫活性細胞的製劑,如全血、含白細胞的血漿等,以免發生GVHR。
人血丙種球蛋白:也可每月輸注人血丙種球蛋白600m1/kg,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2)細胞免疫缺陷的替補:主要是補充T淋巴細胞和增強T細胞的功能。
①轉移因子(TF):系T淋巴細胞釋放的一種淋巴因子,可將正常人特異性免疫信息轉移至T細胞,激活受者靜止的淋巴細胞,從而起恢復和擴大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它作用迅速,皮試陰性者接受相應的轉移因子後18~24h即可出現陽性反應,且可維持數月之久。臨床上可用於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免疫重建作用,並能控制病毒、真菌或一些細胞內細菌的感染劑量2ml(相當於1.8×108個白細胞的提取物),肌內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連用3~6天。注射部位以接近淋巴結的皮下組織為宜。
②胸腺素(thymosin):系從牛胸腺或豬胸腺提取出的多肽類激素健康搜尋不僅可誘導T細胞分化發育,而且增強成熟T細胞對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應,提高免疫功能調節免疫平衡。可用於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和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但僅能改善臨床症狀。劑量5~10mg,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1~3周后改為隔天或每周1次持續數月。
③干擾素(IFN):是在細胞感染病毒時產生健康搜尋的一種淋巴因子,可抑制病毒的增殖和促進自然殺傷(NK)細胞活化故可增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抗病毒能力。常用製劑為從人血白細胞製備的γ-干擾素劑量100萬U,肌內注射,隔天1次或每周2次,持續數月。基因工程製備的重組干擾素使藥源更加豐富。
④阿地白介素(白細胞介素-2):系由T輔助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可促使淋巴細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細胞的增殖,增強NK細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殺傷細胞的能力新生動物病毒感染的實驗表明,該藥具有保護宿主的作用。
⑤腺苷脫氨酶(ADA):在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中部分與缺乏ADA有關,而正常人紅細胞含多量ADA,因此給患者輸注經過置換和照射的新鮮紅細胞可暫時糾正ADA缺乏所致的免疫缺陷。大劑量牛ADA結合型聚乙烯二醇(PEG-ADA)肌內注射,每周1次,也有較好的效果。還有人認為,紅細胞中大量的嘌呤降解酶可降解患者淋巴細胞中的毒性產物如脫氧ATP等。
⑥骨髓移植:通過同種異體骨髓移植,給患者植入正常的造血幹細胞,可重建正常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是本病患者的首選療法。據報導,對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的治癒率可達50%也是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理想療法。
理想的供髓者是同卵孿生同胞,因孿生同胞也可有相同的先天缺陷,故不適合於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也可採用兄弟姐妹中HLA完全一致的供體。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進行骨髓移植時應根據其細胞免疫缺陷的程度,選擇程度不同的免疫抑制準備,以防移植的骨髓遭排斥給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植入>0.5×108/kg的骨髓有核細胞時,可完全不用免疫抑制準備,但對細胞免疫缺陷的程度不太完全者如伴濕疹和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患者則要求套用較強的免疫抑制準備,如用大劑量環磷醯胺和白消安(馬里蘭)或全身性放射線照射,才能避免被排斥
骨髓移植後GVHR的預防,可用環孢素選擇性地抑制免疫活性細胞。移植過程中和隨後的一段時間因免疫功能低下而並發一些原蟲如卡氏肺囊蟲病毒如皰疹病毒的感染,可套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高效價特異性抗皰疹病毒免疫球蛋白加以防治。
⑦胎肝移植:因胎齡2~6月的胎兒肝臟內含大量造血幹細胞,其中包括淋巴細胞的幹細胞,故在尚無合適的骨髓移植供體前,胎肝移植可代替其部分作用。一般採用3~5月胎齡的胎肝,胎兒經水囊引產,一次治療可用1個以上的胎肝,植入的細胞數須在3.0×108/kg以上臨床上套用於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
⑧胸腺移植:胸腺小體分泌的胸腺素對T細胞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通過多種方式將胎兒的胸腺植入患者體內,以促進T細胞的成熟,恢復細胞免疫功能。胸腺移植的方式有多種:可將胎兒胸腺的勻漿或薄片植入患者腹直肌內;或將胸腺上皮細胞經體外培養後再行植入;植入帶供血血管的胸腺整體,並將供血血管與患者腹腔內的小血管進行吻合胸腺移植也適用於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可改善部分免疫功能。
⑨免疫淋巴細胞:近年有採用免疫淋巴細胞進行治療獲得暫時療效的報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