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脫胎造像技藝
脫胎造像,古稱夾薴造像或乾漆造像、脫胎漆器造像等,是隨佛教的發展而興起的我國特有的造像方法,是中國古代漆器製作工藝的發展。始於漢魏,成熟於晉代,盛行於唐...
簡介 製作步驟 生漆脫胎 造像特點 文化價值 -
石門山摩崖造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縣石馬鎮石門山上,為佛、道、儒三教兼容的摩崖造像。共有龕窟12個,造像千餘軀,宋、明、清碑刻4通。造像記十餘則。開鑿於北宋紹聖元年至南宋紹...
信息 簡介 歷史及構成 -
夾紵
夾紵又稱夾紓、挾紵。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作為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後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乾後,反覆再塗多次;最後把泥胎取空,因此...
歷史流承 製作方法 文化特色 -
夾貯
夾貯漆器源於春秋戰國,歷史悠久。日前,也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品種。夾貯漆器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生漆、天然貯布及瓦灰等組成,其製作工藝是漆藝中最複雜...
工藝淵源 代表漆器品目 -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寺中摩崖石佛曾居四川省第二,故名。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
建築構造 主要景點 -
乾漆夾薴
天台縣位於浙江省的東部,山林茂密,物產豐富。早在東晉以前,“乾漆夾薴”工藝就已在天台民間套用。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工匠不斷傳承、革新,“乾漆夾薴”工藝逐步...
地理位置 溯源 形成 工藝特點 主要特徵 -
天統二年造像
本縣西關村徵集到一件石造像,經有關專家鑑定並定名為天統四年張貴伯造菩薩像。石造像通高22厘米,漢白玉質,舟形背光。菩薩面龐豐碩稍長,高鼻樑,雙眼...造像。這件造像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製作出來的。民間藝術晉州市民間藝術...
-
天統四年造像
演出時,藝人臉朝上,兩肘架“人子”表演,身軀腿腳依照劇情做各種動作。 《晉州官傘》舞隊的基礎是舞組,舞隊是舞組間的鬆散聯合。 《晉州官傘》老藝人彭雙全,...
-
中國流失海外佛教造像總合圖目(全8冊)
內容介紹《中國流失海外佛教造像總合圖目》Comprehen sive Collection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