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重慶市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VI-852
簡介

摩崖造像漫步石窟

該寺在晚唐就頗具規模,當年唐僖宗曾遣使者到該寺祈禱。最引二佛寺自豪的卻是二佛寺下寺的摩崖造像,二佛寺現存的摩崖造像大多出自宋人之手。全部造像共編42號,計一千七百尊,均分布在下寺的北、西、南三面岩石上,與山壁渾然一體,氣勢恢弘,儼然構成了一個宏偉壯觀的禪宗道場,是巴蜀宋代石刻的一顆璀璨明珠。
位於下寺中部的大型組雕釋迦牟尼說法圖,寬15.7米,高14.6米。說法圖是根據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折宗旨鐫刻出來的,它是整個淶灘摩崖造像的核心部分。中像釋迦牟尼通高12.5米,是全寺造像之冠。佛頭飾螺髻,額間顯白毫,兩耳垂肩。面部豐部圓潤。他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左手撫膝,右手施說法印,雙腳自然下垂,呈善跏跌坐,仿佛正在為大眾說法。釋迦嘴角後收,面帶微笑。雙唇微閉,似說非說。
這便是宋代雕刻的釋迦牟尼,二佛寺的主尊佛像。


面向主佛的面面雕刻的是達摩、須菩提和z彌勒大力士。其中雕刻最富特色的是達摩像。他赤足側身而立,通高2.73米。他頭戴風巾,身著圓領袈裟,雙手籠於袖內,置於腹前,頭微向左側,兩耳飾耳環,目光俯視,若有所思,表情適靜,體態豐滿,看似一慈祥的中年女性,這在佛教石刻中可是僅此一件。達摩是中國禪宗和開山祖師,他在其他地方的雕像都是絡腮鬍子,濃眉大眼,威猛異常,如少林寺內,可在淶灘就怎么就雕成了這樣?很值得研究。
須菩提高3.1米,光頭凸額,眉弓尤為凸出,雙耳戴環,嘴唇微閉,似說非說。造像身著交領袈裟,雙手合掌於胸前,右手臂夾一竹杖,看去面容清瘦,神態虔誠。他頭微仰,眼光投向對面高大雄偉的釋迦佛,仿佛在與佛祖對話。
弟子像局部
這裡有一造像解釋說是清早期的塑像,我看著有些像雍正,估計應是那個時期雕琢的。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意譯為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為天樂神。
淶灘二佛寺石刻擁有極豐富的內容,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藝,為歷史、民俗、宗教等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