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縱隊

太陽縱隊

太陽縱隊:1960年代,北京最為活躍的地下文藝沙龍,組織者張郎郎。

簡介

1960年代,北京最為活躍的兩個地下文藝沙龍,一個是郭沫若之子郭世英組建的“X社”,另一個便是張郎郎組建的“太陽縱隊”,曾被稱作是“中國文藝復興最初的夢想”。只是在特殊年代裡,對自由與美的追求亦是一種罪。郭世英很快遭批鬥,被反捆雙臂後墜亡;張郎郎則曾因思想罪一度被判處死刑 。

倡導人

張郎郎,1943年生於延安中共中央醫院。父親張仃是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母親陳布文是作家,抗戰時期兩人就奔赴延安。1968年,“紅色”出身的張郎郎因組織“太陽縱隊”等多項罪名被打成現行反革命。1970年3月5日, 在即將執行死刑時,被周恩來一紙救出,改判有期徒刑15年,1977年方假釋出獄,後漂游海外。
2010年2月,張仃病逝。父親病危之際,張郎郎從美國返回。

組織成立

太陽縱隊成員郭路生太陽縱隊成員郭路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郎郎和同伴張久興、張新華(其父為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張振洲(其父為大提琴家)、董沙貝(畫家董希文之子)、楊孝敏等人參加了他們組織的一次大型詩歌朗誦會。張郎郎誦讀了長詩《燃燒的心》,在詩的結尾,他說:我們——“太陽縱隊”,獲得滿堂喝彩。當晚的朗誦會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它帶來的集體狂歡的熱力仍在持續。董沙貝突然興奮地大叫:“咱們就真的立刻成立‘太陽縱隊’!”大家七嘴八舌,開始討論如何活動,如何自己動手刻鋼板,自己印刷等等。那天人很多,有一半人留在張郎郎家繼續聊了一夜,另一半人則在大街上遛了一夜。
在一個冬春之交的日子,有著暖暖的斜陽,北師大莜莊樓的一個空教室里,七八個年輕人因為對詩歌的狂熱,成立了地下沙龍——取名“太陽縱隊”。陽光照在了每個人的臉上,但陰影就此埋下。沙龍的核心人物張郎郎,高聲宣讀了起草的章程:“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可以稱道的文學作品,我們要給文壇注入新的生氣,要振興中華民族文化……”

組織成員

1963年秋,張郎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系,“太陽縱隊”及沙龍人員又有所擴大,加入了美院同學巫鴻、蔣定粵、袁運生、丁紹光、張士彥、吳爾鹿,以及牟敦白、郭路生(即詩人食指)、甘恢理、王東白、張寥寥、鄔楓、陳喬喬、耿軍、張大偉等人。

解除組織

1968年初,文革期間,張郎郎被公安局通緝。太陽縱隊隨即解散。張郎郎被捕後,在軍中服役的張久興最終自殺;甘露林自殺身亡;於植信被送到新疆,上世紀80年代末回北京,在工藝美術館當保衛,後提前退休。在張郎郎的《“太陽縱隊”及其他》一文後,附了部分成員的現狀:很少有人再寫詩,除了仍在精神病院療養的郭路生。張郎郎自己曾經商,也曾做過訪問學者,寫小說及回憶文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