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建魏,定都洛陽(今洛陽市舊城東),開始了對東漢雒陽城的新建與重建。曹魏政權重點修復北宮,起太極殿,採取了單一宮制,即宮城位於全城中軸線北端“居中建極”。居中建極的宮城上應北極星,這是中央集權得以強化的表現。單一宮制意在樹立中央皇權的絕對威信,改變了曹魏鄴城兩宮並置的模式。
此外,魏文帝曹丕在洛陽城西北隅建百尺樓
。曹魏又將東漢舊城北城牆加厚至30米左右,並在西城牆北段、北城牆外側增築馬面,改建大夏門,其意恐在於加強宮城的防衛。而城內高台、城牆、馬面、護城河等完備防護體系的形成,則標誌著它的成熟。
用途
太極殿是漢魏洛陽故城宮城的正殿,始建於曹魏明帝時期,西晉沿用,北魏時在魏晉太極殿的基礎上重建,後世宮城正殿多以“太極”為名,即肇始於此。根據文獻記載,太極殿是新皇登基、大朝會和處理重大事件的正殿,由正殿、東堂、西堂和四周的廊廡組成宮城中最大的殿庭院落。
太極殿正殿、東堂、西堂用途:
正殿:皇帝日常的主要工作地點,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政治決策等重要國事活動均在這裡進行。
東堂:皇帝另一處辦公場所,非重大活動,一般的朝會、宴饗群臣、接見使節等會在這裡進行。
西堂:皇帝居住的地方。
2014年3月,經過3年持續考古發掘工作,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極”的大型宮室—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日前
被揭開神秘面紗。這座始建於1700多年前、占地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龐大宮殿的建造,開啟中國古代都城單一宮城制度的新紀元,現存的北京故宮太極殿和明清北京城建築布局均脫胎於此。
漢魏洛陽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15公里的白馬寺東,是中國歷史上的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國都,建都時間近600年,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也是絲綢之路跨國申遺的重要文物點。
曹魏太極殿
史書記載,魏明帝曹睿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故,從而減輕了曹魏在軍事上的西顧之憂,明帝遂於次年,即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在京師洛陽大興土木,起太極、昭陽諸殿,築總章觀,又增飾芳林園(後避魏齊王曹芳諱,改稱華林園),以示國家的太平景象。太極殿落成之後,即成為曹魏皇宮的正殿,此後明帝的繼承者,齊王曹芳被廢黜的地點是在太極殿,被弒的高貴鄉公曹髦、禪讓於晉武帝司馬炎的魏元帝曹奐也都曾於太極殿即皇帝位。
相關史料: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記載:“(青龍三年)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是年,起太極諸殿,築總章觀”。
《水經注·谷水》記載:“魏明帝上法太極,於洛陽南宮起太極殿於漢崇德殿之故處,改雉門為閶闔門”。
西晉太極殿
晉武帝司馬炎通過禪讓取得天下,建立晉朝後,仍以洛陽為都,沿用曹魏都城宮殿。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晉武帝在南郊設壇行禪讓禮,結束後在洛陽太極前殿宣詔稱帝。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匈奴前趙的攻破洛陽,縱兵燒掠。洛陽宮殿慘遭毀壞,太極殿也隨之不存。
北魏太極殿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將都城從北部的平城遷至華夏腹地洛陽,之後洛陽重新成為帝都。北魏遷洛後,立志於漢化。因此都城、宮殿規制多沿用魏晉舊制,北魏洛陽皇宮正殿亦曰“太極”。關於北魏洛陽太極殿的最早記載,出現於宣武帝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宣武帝引見群臣於太極前殿,告以覽政之意。太極殿作為北魏皇宮的正殿,是新皇登基、大朝會和處理重大事件的正殿,由正殿、東堂、西堂和四周的廊廡組成,是宮城中最大的殿庭院落,最終隨著北魏末年的分裂而湮沒於歷史。公元534年,高歡立元善見為帝,即東魏孝靜帝,並遷都鄴城。遷都時,高歡將洛陽城內40萬戶居民遷到鄴城,並大拆洛陽宮殿,將所拆的建築材料運往鄴城,致使漢魏洛陽城300年錦繡帝都,逐漸化作一片廢墟。
據考古勘探,在漢魏洛陽城北部有北魏時期的宮城,宮城正殿太極殿在宮城的前部﹐與閶闔門對直﹐其基壇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100米﹐規模甚大。太極殿遺址和漢魏洛陽城其它遺址一樣作為國家大遺址保護的宮城已經被保護起來,將來會隨著漢魏洛陽城遺址一道呈獻給子孫後代。
北宋太極殿
北宋定都開封,稱之為東京,並沿襲五代時期舊制,以洛陽為西京。因此,北宋時期的洛陽沿用了前代洛陽作為都城時的宮殿城郭,北宋西京皇宮正殿為太極殿。隋朝洛陽皇宮正殿為乾陽殿,唐初,李世民拆毀乾陽殿,後唐高宗時在乾陽殿基址上建乾元殿,武則天又拆毀乾元殿建明堂(萬象神宮,亦曰通天宮),玄宗開元五年一度改明堂為乾元殿,後復名明堂,最後改為含元殿。朱溫建後梁後,以洛陽為西都,將正殿改為朝元殿,後唐時復改為明堂,後晉改為宣德殿,之後又被改作明堂,直至北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最終將洛陽皇宮正殿改名為太極殿。
相關史料:
《宋史·地理志》記載:“西京。唐顯慶間為東都,開元改河南府,宋為西京,山陵在焉。宮城周回九里三百步……正殿曰太極,舊名明堂,太平興國三年改。 殿前有日、月樓、日華、月華門,又有三門,曰太極殿門”。
《宋會要輯稿》記載:“西京,唐曰洛州,後為東都、河南府,尋改為京。梁為西都,晉復為西京,國朝因之。京城周回五十二里……正殿曰太極殿,隋曰乾陽,唐初曰乾元、明堂,後改含元,梁曰朝元,後唐曰明堂,晉曰宣德,後復為明堂,太平興國三年改今名。殿前有左、右龍尾道,日樓、月樓,東西橫門曰日華、月華。殿後有柱廊,次天興殿,舊曰太極後殿,太平興國三年改今名。後有殿閣,其地即隋之大業,唐之天堂,後門北對建禮門。太極殿門之西面南曰應天門,唐曰敷政、光范,後改”。
故宮各部分建築
簡介 |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故宮的建築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
中路建築 | 午門| 太和門|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門| 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 坤寧門| 御花園|神武門 |
西路建築 | 養心殿| 永壽宮| 翊坤宮| 儲秀宮| 太極殿| 長春宮| 鹹福宮| 重華宮| 建福宮| 中正殿| 英華殿| 壽安宮| 壽康宮| 慈寧宮| 武英殿| 鹹安宮 |南薰殿| 西華門[北京市] |
東路建築 | 齋宮| 承乾宮| 延禧宮| 鍾粹宮| 景陽宮| 景仁宮| 永和宮| 乾西五所| 奉先殿| 毓慶宮| 天穹寶殿| 寧壽宮| 南三所| 文華殿|傳心殿| 東華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