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

天父

[God]∶太平天國以天父稱上帝。當時《天朝田畝制度》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但是洪秀全所信的基督教不是真正的基督教,是為了政治而異化的基督教。天父God Father一詞是天主的許多名號之一,是宗教語言中一個重要的辭彙。天父是諸神的掌管,天父掌管著一切神靈的感知,神靈都要依靠天父而存在。現代一神論的宗教傳統,擁有大批追隨者,基督教中“父神”是信徒寫給“上帝”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人類事務中的積極關注,在人生的道路上,父親會帶領他的孩子獲得他對他的興趣依賴,作為一個父親,他會回應人類:他的孩子們,應允對他們有利的需求(非字面上的個人利益)。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 [Heavenly Father;our heavenly Father]∶視為始祖的男性代表或陽性本源的天國的神

2. [the emperor]∶天子

3. [father]∶對父親的尊稱

2.天父Father

米開朗琪羅的《創造太陽和月亮》米開朗琪羅的《創造太陽和月亮》

天父是諸神的掌管,天父掌管著一切神靈的感知,神靈都要依靠天父而存在。神靈每次向天父祈求的時候天父都要賦予他們神光,神靈就會得到感知。

3.一代天父

他是神在人間的化身,當你遇到困難時向他祈禱,你的困難必將會被克服,願望必將實現。

基督宗教

在基督教中以“上帝有著父親和宇宙的創造者的身份”為主要參考。現代一神論的宗教傳統,擁有大批追隨者,基督教中“父神”是信徒寫給“上帝”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人類事務中的積極關注,在人生的道路上,父親會帶領他的孩子獲得他對他的興趣依賴,作為一個父親,他會回應人類:他的孩子們,應允對他們有利的需求(非字面上的個人利益)。許多一神教相信他們可以與神溝通,通過祈禱接近上帝——實現與上帝共融的一個關鍵要素。雖然上帝從未直接涉及“母親”一詞,但母愛屬性可能被解釋舊約引用過。

概念說明

天父God Father一詞是天主的許多名號之一,是宗教語言中一個重要的辭彙。因為宗教語言是人類語言,必須用人間的事實、想像、隱喻及比擬,以類比的說法來表達神界的實相。天父一詞,乃是用人類社會上為父的事實與想像來表達下列的基本觀念:天主是生命之源;他是受造界照顧、保護個人的力量;他接納人類進到一種父子的新關係中

舊約

《父神》西瑪·科內利亞諾 1515年《父神》西瑪·科內利亞諾 1515年

舊約中以色列稱耶和華為父,純粹是由於神自由地選了他們作他的子民,並立了盟約不斷臨在他們之中照顧他們。

由下列記載清晰可見:「你對法老說:神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長子。我命你,讓我的兒子去崇拜我。你若拒絕放他們走,我必要殺你的長子」(出四22~23)。放逐前的先知時期,父的思想已經開始在民間普遍運用了(申十四1;依一2;歐二1;十一1~9)。當時也有稱耶和華為國王之父的記載(撒下七14;申卅二5~6);字面上表達耶和華願將國王收作自己的嗣子,不斷指導他、護佑他;內涵的關係實在極為密切。公元前721年,亞述王攻陷北國首都撒瑪黎雅城,約三萬以民被迫遷徙;隨後公元前597、587年兩次充軍巴比倫,也都是以民莫大的浩劫與災難。他們痛定思痛,對神的體驗日趨深化,如說:「從今以後,你要向我喊說:『我父,你是我青年時的良友』……我曾想過:多么願意待你像一個兒子,賜給你賞心悅目的土地,列國中最美好的領土!我以為你會以『我父』稱呼我,不會轉身遠離我」(耶三4,19)。「他要稱讚我說:『你是我的大父,是我救恩的盤石,是我的天主』」(詠八九27)。耶和華是父親,是整個以色列子民的父親,到以色列晚期,更達到了體驗的高峰。依六三15~16有貼切的描述。在今日婦女神學的環境裡,提一下舊約也把為母的事實與想像用在天主上,是很重要的:神像哺乳的母親(依四九15),神如母親一般愛他的子民(歐十一1~4),如母親般撫慰(依六六13),行動有如助產士(依六六9)。

新約

新約接收了舊約有關天父的觀念,但增加了重要的新成分,如:上帝是耶穌基督的父親。天父的父性是人類之中一切父性的來源(弗三15)。福音記載,耶穌山園祈禱時稱天主:「阿爸,父啊!」(谷十四36)這是猶太人對父親一種親密的稱呼,為家中日常慣用阿拉美文昵語。猶太人視上帝為絕對超越的神,絕無可能以此稱呼他。耶穌如此呼喚,顯示他體驗到與父有種特殊而唯一的親密關係,以及對父無條件的奉獻和服從。耶穌向人類啟示天父時,又很技巧地暗示他們之稱上帝為父,跟他稱上帝為父,實際上有區別(若廿17)。基督復活後,這點日益明顯,宗徒也逐漸明白。耶穌在世時常獨自祈禱,令人感到他生活在父的氛圍里,是常在聖神中向父祈禱的人。他與父的關係,宗徒體驗到何種程度,很難確定,因為那是超乎人能把握的範圍。

現代神學

現代神學正在本地化過程中。每種文化各有其天賦。大約四百年以前,中國天主教徒思想家楊廷筠(1557-1627),用「天主為大父母」的話說出他對天主的觀念。方興未艾的婦女神學運動代表堅持,用於生活的天主之奧秘上,父親與母親的形像要平衡。但此不是否認耶穌稱天主為父的特殊份量。

在西方藝術

天父天父

約一千年左右,沒有人嘗試描繪父神的人形,因為早期的基督教徒相信神的話:出埃及記33:20記載:“...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就不能存活。”早在中世紀時期,上帝往往是以基督的標誌出現,基本是很常見的。西方藝術最終需要某種方式來說明天父的存在,所以通過連續的陳述描繪人形的父親在一組的藝術風格逐漸出現了公元十世紀左右。

到了15世紀,包括羅漢圖書小時描寫父神人類的形式,描繪仍然罕見,經常引起東正教藝術爭議,在文藝復興時期表現神藝術的時候,天父在西方教會自由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