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觀[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

天成觀[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
天成觀[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城內,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遊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妙於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天成觀原占地萬餘平方米,房屋三百多間,現占地2600平方米,主體建築1700平方米,形成三個相對完整的四合院,總體建築布局呈八卦形,結構嚴謹,軸線分明,樓閣相接,錯落有致。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成觀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縣城中心,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擴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觀中有玉皇閣、三官樓、三皇樓、藥王殿、禪堂、經樓、春秋樓、鐘鼓樓、東西配房、東西廊房、龍王殿等樓堂殿閣60餘間。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喀左縣的天成觀皇會是大型的、綜合的、民族民間的廣場舞蹈,並成為遼寧省公布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布局

天成觀總體布局嚴謹,樓堂殿閣互相連線,交錯支撐,組成三個嚴整的庭院。觀中建築大都是大式木結構硬山式建築,但每個個體建築又都各具特色。山門是前後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式建築,東西配房為異形大式木結構單硬山式建築,春秋樓為前廊後廈大式木結構硬山樓閣式建築,鐘鼓樓為高台基大式木結構六攢尖亭子式建築,三官樓和三皇均為上、下通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樓閣式建築,玉皇閣則為高台式四面迴廊九脊歇山式建築。這些建築高低有別,縱橫交錯,使人在領略其雄偉多姿之後,又深感其神奇美妙。

結構

天成觀的建築結構可謂匠心獨運,而其裝修技藝亦堪稱精湛,土沉、斗板、海漫均以石條砌成須彌坐;角柱、迎風挑檐、方磚皆為石雕的動物或花卉圖案,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高照部分的木雕玲瓏剔透,梁枋上的彩繪五彩繽紛,燦爛輝煌,與屋脊上的素塑吻獸形成強烈對比,華麗襯托著莊嚴。這座巧奪天工的古建築群,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建築才能。

傳說

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遊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妙於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