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景區

天台山景區

天台山景區是位於邛崍市境西南,地處成都平原與邛崍山脈結合地帶,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是馳譽海內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面積147平方公里。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景區主要有國清寺、石樑、赤城山、寒山湖、華頂峰等。國清寺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至今,在日韓和東南亞一帶仍擁有300多萬天台宗佛教徒。石樑飛瀑還是浙江省十大名勝景點之一。2000年天台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中國4A級旅遊區。2015年10月,升格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省級風景名勝區天台山位於

天台山景區天台山景區
邛崍市境西南,地處成都平原與邛崍山脈結合地帶,面積147平方公里。山勢西高東低,呈向斜多級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狀若沖天高台,由於長期的流水切割和風化剝蝕,大自然的神力在這塊罕見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丹霞地貌。相傳大禹率眾治水,在此登高祭天,天台山由此得名。

人文歷史

天台山位於邛崍市西南何

天台山景區天台山景區
高鄉境內,離城區42公里,距成都市112公里。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天台山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宗教名山,自“漢時名曰天台”,道宗相山鑿洞,築壇祭神。南北朝時,西域僧人云游到此,創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時代,宗教漫延,天台山了道佛儒並存,道觀、佛寺、“宮房”多達100餘處,還營造了一條“和尚街”,設定了“和尚衙門”,這是國內唯一的古代宗教法庭,大畫家文同、大詩人陸游等曾在此領銜主持宗教事務。現山中跨越眾多,供遊人們控古記幽。天台山還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是革命老區,現存紅軍駐地、醫院、戰壕、石刻標語和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數十處,目前正修建“紅軍長征紀念館”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自古以來,天台就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前往的聖地。東晉大文豪孫綽寫下擲地有聲的《游天台山賦》,將天台山的高品位的自然景觀昭示於世,措詞極盡華麗;唐代大詩人李白更是發出了“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的讚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入天台山,六訪石樑,寫下前後兩篇《游天台山日記》,並赫然標於《徐霞客遊記》篇首。天台山還是歷代高僧大德們隱修的聖地。三國高道葛玄、西域高僧曇猷都曾先後來天台山築庵傳法;陳隋國師智者大師,入天台研習佛法,開創了佛教天台宗;日僧最澄、高麗義天等都相繼來天台山求法,使天台山名聲遠渡重洋。紫陽真人張伯端獨創《悟真篇》,開創道教丹鼎派南宗;而石樑方廣寺則是佛典記載五百羅漢的總道場所在地,更是奠定了天台山佛教聖山的崇高地位。

地形地貌

天台山自南、西、北三面圍成筲箕狀,東面向外敞開,依次呈三級大的台階平地;由於地理環境特殊,自成一個冬暖夏涼的小區氣候,森林覆蓋率達94%,終年綠樹成蔭,四時花開不斷。最高的玉霄峰海拔1812米。台地上溝壑縱橫,溶洞、怪石雜布其間。金龍河穿繞台地,水面呈現五彩,隨台地跌宕而形成許多長灘、疊溪、流泉和飛瀑。著名的響水灘飛瀑落差40多米,寬10多米,分8級層層跌落,呈跨度達150米的弧形,十分壯觀。
珍稀鳥獸保存繁衍,林相林景十分罕見,被林學專家譽為“川西平原一顆難得的綠色明珠”。植物種類繁多,僅樹木就有84科余種其中紅豆杉珙桐等珍稀樹種20種;山中棲息著57種動物,其中大熊貓娃娃魚等珍稀動物8種。雲媚--媚麗的低山雲海、神奇的“天台佛光”,可謂天台一絕,登山觀賞,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

自然資源

【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天台是國家級生態縣,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生態環境非常優越。天台山旅遊風景區植被繁茂、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92%,生物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共有8個類型28個群系、40個群叢;種子植物1235種,分別隸屬於574種,擁有古樹名木4678株,一級89株,二級268株,三級4321株,其中30種珍稀樹木中有14種已列為國家級保護類植物。其中以天台山命名的天台鵝耳櫪、天台水青岡、天台黃杉松、天台南蛇藤和天台雲錦杜鵑,都是國內稀有品種;水杉、青果樹、金錢松、鵝掌楸、浙江樟、厚朴、七子花和青錢樹、雲錦杜鵑、黃山木蘭、光皮樺等都是屬於國家一、二、三類重點保護的植物。另有名聞天下的兩大仙草:長生不老藥——天台烏藥,滋補良品——鐵皮石斛都在這片佛國仙山中繁衍生息。

景區景點

國清景點

位於縣城北3公里,

國清景區國清景區
景點面積3.3平方公里。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後改名國清寺,寓“寺若成,國即清”之意。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為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構成一個擁有二萬多平方米,八百餘間房屋,殿堂齊全,建築嚴整,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清寺座落在四面環山,五峰擁抱的“世外桃源”中,環境清幽優美,周圍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寺前照壁拱橋,碧水長流,古老隋塔歷經千年依然挺立在半山坡上,寺內殿宇輝煌,處處奇觀,如同一幅天然畫圖,成了遊人理想的旅遊之地。
國清寺是一處文化積澱極其深厚文化古剎。陳隋之際,智者大師(538—597)在天台山創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宗派——天台宗。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至國清寺求法,回國後在日本比叡山創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此宗傳入朝鮮,國清寺遂成為日本、朝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隨著對外文化交往的深入,每年來國清寺朝拜祖庭的日、韓僧人達數千人次之眾,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往的一個視窗。特別是建寺之年章安大師手植的“隋梅”,已有1400多歲高齡。“文革”中瀕臨死滅,靠著寺僧的精心呵護,在整修那年枯木回春,繁花似雪,結果纍纍,人們都說古梅也通了靈性。
國清寺,文物古蹟薈萃,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蹟,有歷代御賜的金銀器、銅鑄品和絲織品,有碑刻、寫經、書畫,有木雕、玉飾、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禮品。其中如智者大師遺物貝葉經,經陳寅恪鑑定是古印度《莎恭達羅》梵文劇本;從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薩像線畫碑刻;寺內磅礴飛動的王羲之“獨筆鵝字”碑,寺後唐代柳公權“大中國清之寺”、宋代黃庭堅寒山子詩、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元代十八羅漢楠木像,明清銅佛像,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佛國”的見證。以及為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曆》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一行禪師衣冠冢等。無不閃爍著千年古寺歷史的燦爛與文化的輝煌。

石樑景點

距縣城23公里的叢山

石樑景點石樑景點
翠谷中,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曾為此奇景出節讚嘆,留下不朽的詩篇。順溪上行,山巒滴翠,古木參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處步移景異、觸目皆成景色的絕佳勝地。遊人置身其中,恍入仙境。翠谷全長1800餘米,最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人定”、“千年睡獅”、“萬年龜象”、原始木荷林、“應真沐浴潭”等等。
天台石樑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花崗岩天生橋”。所謂“天生橋”是一種兩端與地面連線而中間懸空的橋狀地形,以石灰岩、砂岩最為常見。根據中國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楊志法研究員等人的實地考察,石樑是6個方面獨特的地質水文條件“巧合”在一起的大自然傑作。簡單地說從內因上看,這裡的岩體記憶體在著縱向和橫向的“兩陡一緩”的裂痕系統;從外因上看,“梯級式的瀑布”為“沖蝕成梁”提供足夠的水力。這些對於花崗岩地質地貌的研究、花崗岩體材料的套用,提倡科學旅遊,都有重要意義。
景區內的石樑飛瀑人稱天下第一奇觀。石樑其梁長約7米,梁面寬不盈尺,如蒼龍聳脊,橫亘在兩山峭壁上,巧奪天工,世間罕見。“飛瀑”歷經三折穿梁而過,再從40公尺高的懸崖奔騰而下,像是崩塌的白色霜雪,轟然乍響的聲勢有如雷鳴一般。根據記載,3次造訪天台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還曾經走過令人膽顫心驚的石樑橋。現在石樑橋首已封閉,不能行走,驚險的模樣只能憑自己想像了。石樑旁有中方廣寺,寺內曇花亭,原系南宋丞相賈似道所建。瀑底左側為下方廣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間,相傳為五百羅漢應真之所,現寺內供有五百羅漢木雕像。石樑上下有數十處摩崖題刻,其中有宋代米芾、丁大榮,明代甘雨和近代康有為等名人所書的“第一奇觀”、“蓋竹洞天”、“棲真金界”,真草隸篆諸體齊備,洋洋大觀。石樑飛瀑景區是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鵰英雄傳》等許多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