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或天地之間

天下或天地之間

《天下或天地之間》出版社:上海書店,作者: 陳贇,近代以來形成的政治理解中,中國自身古典政治思想的精髓一直處在晦暗不明的境地。本書作者認為,與希臘政治的空間本性不同,古典中國的政治觀念具有“境域”性的特徵。中國古典思想建立的是“藏天下於天下”的政治意識,它著眼的不是“共~同”性,而是“公一通”性,不是對地方性的消解,而是對地方性的容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天下或天地之間
圖書編號:2248508
出版社:上海書店
定價:30.0
ISBN:780678670
作者: 陳贇

簡介

近代以來形成的政治理解中,中國自身古典政治思想的精髓一直處在晦暗不明的境地。本書作者認為,與希臘政治的空間本性不同,古典中國的政治觀念具有“境域”性的特徵。中國古典思想建立的是“藏天下於天下”的政治意識,它著眼的不是“共~同”性,而是“公一通”性,不是對地方性的消解,而是對地方性的容納。
中國古典治理活動(“治”)乃是圍繞著個體之“各正性命”(“政”)而打開的境域總體,詩、樂、禮等構成的教化體系乃是中國古典政治生活的內在要求,並以“化”而非“治”為其最終歸宿。

目錄

代序:打開漢語思想的當代可能
上卷:藏天下於天下
“天下”或“天地之間”:“政一治”生活的境域
一、各正性命與引導性的政治觀念
二、“天下”或“天地之間”:政治生活的“境域”本性
三、“禮樂”生活世界:“責任”之原發地帶
四、“通達”與“敞開”——境域性政治中“公一共”性
世界與地方:或政治生活的倫理基礎
一、作為世界總體視域的“天下”:本真政治的運作領域
二、世界一地方:作為人類的真正居所
三、地方性維度:政治生活的倫理基礎
四、地方的經驗與政治參與的多元途徑
天命與中國古典思想中的政治正當性
一、天命與政治的正當性
二、自生自發的秩序:政治生活的本性
三、自發性的秩序與引導性的政治
政治的回歸與自然秩序的重建
一、形上學秩序的確立與政治視野的退卻
二、無“無”論與形上學意識的克服
三、自然秩序的重建
四、無為——政治德性的根本特徵
從“民族一國家”到“天下”:“天下”思想的未來遺產
中卷:人生天地間
語言與此在世界的發生,或《老子》的“三一”思想
“語言的轉向”與現代境況下人的解放
一、語詞世界與實在世界:從合一到分離
二、語言的牢籠與觀念的災害
三、語詞的奴役與語言的解放
中庸之道與天下之敞開或接納
一、中庸、君子之道與世界的當下接納
二、“以人治人”與他人的接納
三、素位之學:君子之道的遠近之維
音樂、時間與人的存在
一、音樂是擺脫圖像化視野的巨大力量
二、音樂與時間性的視野
三、“成於樂”的形上意義
與鬼神結心:儒教祭祀精神
性善:作為一種引導性的概念
一、孟子時代三種流行的人性論
二、以情才代性:孟子對於三種人性論的批判
三、“以故言性”的方法論批判
四、性善:作為引導性的概念
大同、小康與禮樂生活的開啟
一、禮樂生活起源語境中的“大同”與“小康”話語
二、大同在什麼意義上不是烏托邦?
三、禮樂生活中小康與大同的連續性
下卷: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命一性生一道一教:“文”的思想及其法則
一、“文”的思想與“上下通達”的主題
二、“文”的思想:歷史過程與邏輯展開
三、“文明以止”:或“文一王”所以為“文一王”的奧秘
四、命一性一道一教:“文”的境域
從天理世界觀到公理世界觀的轉換
——汪暉關於中國現代性的論說
新儒家為什麼出入“佛老”?
一、儒佛關係問題的現代語境:以陳寅恪為例的考察
二、宋明儒家:作為儒學開顯自身之方式的出入佛老
三、以賀麟為例:儒學的現代開展途徑的再思考
儒學的現代開展與東西文化調和之檢討
探尋思想史研究的“歷史性”與“思想性”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