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做法
1. 將大麥米與飯豇豆分別洗淨,用冷水充分浸泡。2. 鍋內加入約1000亳升冷水,放入大麥米與飯豇豆,先用旺火煮沸,再加入少量鹼面,改用小火煎煮,並不斷攪動,以防大麥糊底。
3. 待粥煮至麥熟豆花時,加紅糖調好味,再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
每天依據口味可喝1~3次
效果
健脾益腎,清熱利尿。適用於脾腎虛弱所致的食滯泄瀉、食慾減退、消渴多飲、小便頻數、遺精滑泄等症。
食材簡介
大麥屬禾本科植物,是我國古老糧種之一,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世界穀類作物中,大麥的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而居第四位。我國的大麥現多產於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大麥子粒扁平,中間寬、兩端較尖,呈紡錘形,成熟時皮大麥的子粒與內、外稃緊密粘合,而裸大麥則易分離。我國栽培的大麥主要有多棱大麥和二棱大麥兩個亞種。根據帶稃或稞粒的特徵,再分為多棱皮大麥、多棱裸大麥、二棱皮大麥、二棱裸大麥四個變種,糧食生產上所稱的大麥一般系指皮大麥:裸大麥在不同地區有元麥、青稞、米大麥等俗稱。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凡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後胃滿腹脹者、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宜食大麥芽。
食用指導
1.大麥磨成粉稱為大麥面,可製作餅、饃、吃口筋柔香;
2.大麥磨成粗粉粒稀稱為大麥糝子,可製作粥、飯;
3.大麥製作麥片,作麥片粥或摻入一部分糯米粉作麥片糕。
食療作用
《調燮類編》:大麥性平涼,助胃氣,為面勝小麥,而無燥熱;
《本草綱目》:大麥芽消化一切米麵果食積;
《本草經疏》:大麥,功用與小麥相似,而其性更平涼滑膩,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歲全食之,而益氣補中,實五臟,厚腸胃之功,不亞於粳米;
《滇南本草》:大麥芽,並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食性本草》:大麥芽久食消腎,不可多食;
《本草正》:麥芽,女子有胎妊者不宜多服。亦善催生落胎;
《本草經疏》:麥芽,無積滯,脾胃虛者不宜用;
《藥品化義》:凡痰火哮喘及孕婦,切不可用麥芽。
食材文化
大麥性涼、味甘、鹹;歸脾、胃經。
具有益氣寬中、健脾消食、清熱止渴、回乳等功效;有助消化的作用。
溫馨提示
婦女在想斷奶時,可用大麥苗(又叫大麥芽)煮湯服之,此湯亦催生落胎。
大麥芽不可久食,尤其是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的婦女忌食,否則會減少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