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背鰭12—14, 16—19,18—20;臀鰭19—22,18—20;胸鰭19—20;腹鰭ii—4;尾鰭41—44 (19—24分枝)。縱行鱗約150—170。外行鰓耙3+17—19。椎骨18+32—35。體長212—380mm:為體高4.9—5.7倍,為頭長3.4—3.6倍。頭長為吻長2.7—3.3倍,為眼徑4.8—6.1倍。體長形,稍側扁;項背最高,向後漸尖;尾柄細。頭亦稍側扁。吻微突。眼位頭中部稍前側。口大,上頜較下頜稍長。兩頜及犁骨有尖齒。下頦有1須,鰓孔大。頭體有小圓鱗。側線高到尾部降為側中位。三背鰭分離。胸鰭圓刀狀。腹鰭喉位第2鰭條稍突出,尾鰭凹截形。背側綠褐色有棕及黃色小斑;腹側淡白;鰭藍褐色。冷水性底層食用魚。
分類地位:鱈形目 鱈科 鱈屬
基本信息
編號: | 6 754 |
原始文獻: | Mem. Acad. Sci. Petersb., II:350 |
模式產地: | 白令海 |
生境: | 冷水性海魚 |
海撥上限: | -15 |
海撥下限: | -238 |
國內分布: | 黃海約北緯32°30'及東經124°以北到渤海及鴨綠江口諸海域 |
國外分布: | 國外東北達朝鮮, 白令海峽北部, 阿拉斯加灣及美國洛杉磯海區. 在日本自北海道南達本州島西岸的山陰縣及東岸的中部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第九卷 李思忠先生手稿 |
食性
大頭鱈食物中出現的主要種類有魚類、甲殼類、瓣鰓類、頭足類、蛇尾類和海綿等六個生物類群 ,共 2 2多種 ,其中主要有小黃魚、方氏雲、大頭鱈、脊腹褐蝦、太平洋磷蝦等。
胚胎髮育
大頭鱈受精卵為圓球形端黃卵,弱黏性,無油球,卵膜上具龜裂結構,卵子直徑0.95~1.12mm,n=30,卵黃均勻透明。類似於大部分硬骨魚類,其胚胎髮育可分為胚盤形成期、卵裂期、桑椹期、囊胚期、原腸期、神經胚期、器官發生期、尾芽期、肌肉效應期。在水溫6~8℃,鹽度32~33的條件下,受精卵歷時約336h完成胚胎髮育過程,孵化出膜。在大頭鱈胚胎髮育過程中,具有4個不同於其他硬骨魚類的地方:(1)發現早期分裂球具有不規則現象;(2)很多胚胎髮育過程不出現柯氏囊,有柯氏囊的胚胎僅占10%左右,且出現晚,消失快;(3)胚胎孵化為仔魚與發育進程關聯性不大,孵化的仔魚有3種主要形態;(4)胚胎各個時期都有較高死亡率,以原腸期最為嚴重。
鱈形目
鱈形目(Gad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鮭鱸總目的1目。因其典型屬種的肉潔白如雪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