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西線調水工程”是一個從西藏雅魯藏布江引水入黃河,緩解大西北用水危機的方案,其已經引起各方關注。具體內容是:引雅魯藏布江水,穿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過阿壩分水嶺入黃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江河每年出境量6366至8109億立方米,可取水量3800億立方米,足可保證2006億立方米的取水量,相當於4條黃河的總流量。但遲遲未予正式規劃實施,全因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很強烈。
提出
大西線調水工程是郭開先生在“朔天運河方案”中提出的。據稱:計畫從雅魯藏布江上的朔瑪灘水庫(水位海拔3588米)開始調水,千年跋涉流入黃河(水位3366米),落差222米。全程由高向低(由南向北)自流,經一系列的高壩水庫、輸水渠、隧洞、倒虹吸,串聯“五江一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與黃河),每年擬將2006億立方米的“藏水”引到黃河中。因為可以利用“西藏之水救中國”,所以“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重視”。
耗資
按照郭開的預算,工程主幹項目投資按1997年不變價為2250億元,工期5年,年均450億元。
觀點
郭開的方案提出以來,引發了巨大爭議,贊同者眾多,但反對者則認為其缺乏科學性,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大西線調水工程”的方案至今停留在案頭階段。據《西藏之水救中國》一書作者李伶介紹,“大西線調水工程”之所以擱置至今,原因就在於“不同的聲音”太多。
支持方
支持方認為,方案若得以實現,不僅可以從根本上緩解我國北方的缺水問題,還會在改造沙漠、擴大耕地、增加電力、創造就業崗位等諸多方面帶來好處,大半箇中國將不再困於水旱災害。
觀點一、郭開認為“大西線調水工程”方案更為合理。
原因在於,郭開分析:
1、南水北調的東線方案是利用京杭大運河河道,逐級提調長江下游的水,解決京津地區用水,但可調水148億立方米,需投資1300億元,工期10年。京杭運河污染嚴重,所調之水必須經過嚴格處理。加之它是全線提水,耗電量大,這樣勢必增加投資和水的運營管理成本。
2、中線方案是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調漢江水130億立方米,挖一條1276公里的疏水乾渠到北京,經過365條大小河流,總投資約1700億元,工期15年。可是漢江的水正在減少,幾乎無水可調。要保證輸水量必須從三峽水庫調水。由於輸水乾渠須經湖北、河南、河北人口稠密的地區,無論是移民工作,還是水的管理和運營成本都很大;水到京津地區實際只剩8億立方米。而且,乾渠沿太行山東麓修築,這一區域是暴雨區,山洪頻繁,極不安全。
3、西線方案是在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築高壩,調水入黃河,能調水170億立方米;開鑿隧洞175公里。主體工程即需3900億元,工期40年。花錢多,調水少。
這三個方案都是在長江上做文章,而到2020年長江也可能是缺水戶。大西線調水工程總計引水量可達2006億立方米,總計花費在2250億元,工期5~10年。而南水北調三線工程對應的數據分別為448億立方米,6900億元,10~40年。
觀點二、原國家第一工業機械部部長周子健認為“大西線調水工程”,從雅魯藏布江到黃河,實際流程1239公里,其中隧洞工程8處,最長的隧洞60公里,短的6公里,隧洞總長240公里。這段線路兩岸皆是人煙稀少的山區,河水全部自流,可實行定向爆破,施工容易,不怕地震。且淹沒極少,移民僅25000人。
觀點三、1999年5月15日,一支由水利部、國家計委、中科院、國土部、鐵道部、林業部及西藏、四川、雲南的一批水資源、氣候、環境、地理、地質、土木工程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大西線南水北調考察隊”成立,何廣沂任隊長。考察隊沿著郭開設計的線路從雅魯藏布江一直考察到黃河邊。何廣沂在隨後寫出的考察報告《“南水北調”構想有望變成現實》一文中稱,郭開的“大西線引水計畫”不僅水量充足、水質有保障,同時施工難度、周期及資金消耗在現有項目中都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方案。
贊同派:院士力挺
贊同派以著名物理學家,科學院院士,也是全國政協委員的何祚庥教授為首。其依據為目前我國水資源形勢不容樂觀。旱情越來越嚴重,黃河多年斷流,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沙漠已經逼近北京。另外由於我國西北華北地區嚴重缺水,經濟發展受限,導致各種資源或短缺或失衡。
贊同派支持者列舉多種論據,支持何教授的觀點: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8%,近4億人口受到沙漠化影響;大西線的水流速度可以沖刷河床,降低地上懸河高度等等。
反對者
反對者認為,方案是一個企圖征服自然的假想,缺乏科學常識,不僅可操作性差,還有可能引起國際糾紛。反對意見主要是:“西藏沒那么多水可引”,“自流入黃河不可能”,“施工難度大”等。國家水利部方面即認為“‘大西線’其中錯誤的概念太多”,“缺乏科學常識”。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博士郭喬羽也對“大西線調水工程”方案持質疑態度。“大西線工程方案所描繪的美景的確十分誘人,但是這個工程方案還僅僅是人類力圖征服自然的一個假想。不僅工程方案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工程更可能造成複雜而深遠的生態環境影響。”郭喬羽說,如果調2006億立方米水入黃河,黃河河道形態、水文情勢將發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可能會給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帶來滅頂之災,還可能導致黃河上現有電站和堤壩報廢。方案所提出的輸水線路將穿越多個流域,如此之寬的輸水渠道,會直接切割所穿越的陸地生態系統,可能阻隔重要的生態廊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態環境的破碎化和島嶼化。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卜漱和也認為,1997年第51屆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規定上游的任何開發利用不能對下游國家造成重大損害。這對處於上游而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很低的我國十分不利。
中國重點企業投資基金調研組副研究員段向群認為,由於中國和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泰國、高棉、越南之間沒有簽訂任何國際協定來共同管理國際河流水資源,如果“大西線”工程變成事實,每年出境水量將減少65%。
反對派:網友踴躍
反對派也針尖對麥芒,以一篇名為《大西線調水工程——已經瘋了》的匿名文章為總綱,將矛頭直指大西線工程。文章在網上流傳甚廣,質疑《西藏之水救中國》一書中提及的各種觀點。文章認為目前雅魯藏布江也無水可調,並且從雅魯藏布江的徑流總量和運河設計寬度兩方面駁斥了“大西線工程”,認為“大西線”工程僅僅是紙上作業。文章還認為,中國治河多年不但成功的案例很少,反而越治理洪澇越多。
有人還根據《西藏之水救中國》當中提到的每年引水量,計算出“大西線”運河的理論寬度為636米到1205米。反對派詰問:要在青藏高原上和橫斷山脈間開鑿如此寬度的運河談何容易?
重提
2011年6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考慮西線調水思路。 在當日下午科學媒介中心舉辦的“科學看待氣候與水電發展媒體座談會”上,王光謙說:“原來以為這是50年之後的事,現在卻有必要著手考慮了。”
為何要西線調水?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長江、黃河中下游流域的用水量大增。由於受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地表荒漠化嚴重,長江、黃河上游來水也日益減少。另外,多地大量開採地下水,如今,北至哈爾濱,西到烏魯木齊,東達上海,南到海口,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現地下漏斗。這種生產生活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續的,而西南等地區的豐富水資源還有一定的開發潛力。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上的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瀾滄江等江水在我國境內開發利用很少,大部分都流到境外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專家預計,西線調水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西北的沙漠,減少沙塵和沙塵暴的發生,使西北土壤乾旱變濕潤,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將發生顯著變化。
王光謙透露,他們提出了一套西線調水方案,計畫從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調水,順著青藏鐵路到青海省格爾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終到達新疆。
王光謙所說的西線調水方案與2002年12月國務院批准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內容有所不同。國務院批准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的西線工程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上游”,以解決黃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肅、寧夏等省份的用水問題。到目前為止,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具體方案仍未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