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鯡

大西洋鯡

大西洋鯡在大西洋的東西岸都可以發現。它們在轉換浮游生物的產物,維持遠洋帶中甲殼類生物、糖蝦和磷蝦的生物總量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們也是更高一層食物鏈上生物的主要食物。大西洋鯡一般而言是非常脆弱的魚,他們有特別大且敏感的鰓表面,接觸異物可能會使他們失去鱗片。

基本信息

分類與分布:

大西洋鯡(Clupea harengus),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鯡形目鯡科鯡屬,廣泛分布於東,西大西洋沿岸。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眼具脂眼瞼。口小而斜,前上位。上頜及齶骨無牙,下頜、犁骨及舌上均有細牙。體被圓鱗,易脫落。無側線。尾鰭深叉形。椎骨一般為55-57個。

生物學特性:

棲息於表層至大洋水深200處,有時進入內灣鹹淡水域或鹹水湖泊。為洄游性魚類,洄游距離較短。有若干種地方種群。主要攝食浮游生物、糠蝦、軟體動物幼體、魚卵等。幼魚攝食橈足類、磷蝦等。2-3齡部分性成熟,4齡大部分性成熟,5齡全部性成熟。不同種群產卵季節不同。產卵場位於沿岸水深25-200米,水溫10-15度的高鹽度海區。卵沉粘性,密集。水溫10度時11天孵化。

經濟價值:

主供鮮售、冷凍、鹽乾及鹽漬。可加工成罐製品,乾製品,魚餌,魚粉,魚油等。可提制魚精蛋白、脫氧核苷酸、精氨酸等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