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

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

《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是Albert J.Rutledge 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

看與被看成為場所設計的焦點,環境行為是整個設計思考的核心,提出了連線體系、袋狀空間、看與被看、環形設計等新奇有趣的東西,文章富有情感和口頭化,讀起來輕鬆易懂,眼睛保健運動讓人眼球一新,希望讀者能夠利用好這些建議觀察人們的行為規律與結構。

解讀思考

我希望通過對美國學者拉特了奇.阿爾伯特J所著的《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一書中經典話語的概括解讀,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思考,因為這每一個原則都能夠給我們無限深層次的反思。

原則1:“以人為本”需要設計師學會傾聽使用者的需求。

解讀:對於設計者而言,頻仿設計作品,去傾聽使用者的呼聲是必要的,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同行們的評頭論足,這種捨本逐末的孤芳自賞,無疑更加疏遠了設計者和使用者本應默契的關係。

現在我們在設計時,很多人是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設計大師作品的模仿上,於是,就出現了“千景相似”的局面,這對於景觀學科的發展非常不利。

“以人為本”應該是以使用者為本,因此,我們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建成後人們的使用情況,因為,他們才是未來真正使用你這塊場地的人。

原則2:“以人為本”要求設計者必須是預見者!

解讀:對自己的設計,能知道使用結果的人不多,對自己為一定用途的設計被錯用作其他用途,能知道這一點的人就更加少得可憐了!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人本”,必須重視後期使用評價。而現在多數人認為,景觀一旦竣工,工作也就結束了,就幾乎不再過問以後的使用情況,因此,設計者本身的設計信念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得到證實,他們不去理會那些本可以說明設計問題的事實,也不在乎以往的錯誤是否在下一次的工作中重犯!就是對於那些可能引導他們正確判斷的東西,他們也都抱著漫不經心,任其自流的態度,至於自己的設計信念是否與現實吻合,那就更是聽天由命,靠碰運氣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但這種現象在時下中國則非常普遍。

設計應當反映設計者的預見,的確,設計圖紙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設計者對規劃用地的使用預見,當由此設計出來的物質形式和空間形式恰當地迎合了設計者的行為的話,那么,他們的預見是成功的;反之,如果設計者設計出來的環境與使用者的行為南轅北轍,那么,他們的預見就失敗了。

對作為語言者的設計者來說,它的職責不是要他去預言某個設計將決定什麼樣的行為,而是要他在進行設計之前預言那些已經被確定了的行為,我們將這些已經確定下來的行為傾向籠統地叫做“習慣”。雖然對行為場所做出客觀的分析,能夠使人領悟到一些東西,但是,把自己設身處地置於行為環境中去實地體驗一下,卻能深化自己所獲得的印象,因此,設計者應時常站在它所觀察的對象的位置上,真切地感受一下使用者在平淡無味的環境中的不悅,或在引人入勝的環境中的愉悅。

只有當設計者將人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視為神聖的設計宗旨時,人們才會按照設計所鼓勵的方向去行動!

原則3:“以人為本”不應是“以我為本”。

解讀:“主觀主義者”只想憑藉個人的意志識別善惡,他們中的一些人乾脆就簡單地把“我喜歡這樣或我不喜歡那樣”作為決斷一種行為正確與否的充分理由,與他們搖旗作對的“客觀主義者”則在自身以外尋找指導行為的本源,而這一個本源完全超然於人,它就像一個上帝或“自然法則”。

艾思·蘭德慷慨激昂地宣稱:我是建築師,我知道所採用的建築原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我們正朝著一個我不能所允許自己生存的世界接近;現在你們該明白我之所以要設計科特蘭德的原因了吧!我把它呈送給你,我把它給毀了,我同意設計科特蘭德別無他用,只是為了表達我的設計意願,這就是我為自己的工作的價值,我並沒有報酬。重點符號是我加注的,十個我——十個在這寥寥數語中竟有十個我!

設計師只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職業,我們不應對自己太在意,即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在回事。當處理眾多的行為問題時,設計者並不會有為自己的事業功成名就、志滿意酬的感覺,它只可能從他為使用者意識的舒適愉快所做出的貢獻中獲得某些安慰。一些設計者認為扮演這個角色實在有些大材小用,因而感到前景暗淡、沮喪志衰,但是我認為,如果把設計工作看成是一個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那么,扮演這個角色就有著實實在在的潛在意義。當然,應當承認,從全局的觀念來看,這卻是她無時無刻都渴望獲得的最大享受。如果這種享受一再被剝奪,那么,使用者就可能從心理面對一個地方感到極大的厭惡。

目錄

引言 著眼於行為

第一章 “人看人”是人的天性

1.難以捉摸的現實因素

設計者是預見者

充分發揮直覺

2.人們怎樣使用公園

看與被看

隨時都可以登台表演

保持頭腦清醒

內容概要

第二章 理論基礎

3.設計者,行為學者:同床異夢的夥伴

尋找理論

"擺脫理論框框"的得失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遊戲場

用理論仲裁設計

4.公園設計者、公園使用者:更難和諧的一對

決斷什麼是好

誤人子弟的家長作風

清除神秘思想,卓有成效地進行設計

5.行為理論衝擊著設計成規

行為的形成,人類的需要,以及使用者的喜愛

設計者的文化修養對設計的影響

忽視行為傾向將承受的種種風險

6.從行為理論中提取與設計相關的因素

"so what"試驗法

個人空間

地域性

私密

第三章 將"人看人"納入設計程式

7.建立一部信息的百科全書

怎樣觀察

觀察什麼:行之有效的"眼球的健美體操"

觀察力的實用價值

8.改造設計程式

只有逗號,沒有句號

聽候佳音

後記

附錄A

附錄B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