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調研

設計調研

《設計調研》是2014年4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力農。

內容簡介

設計調研是設計專業學生和設計師在資訊時代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本書全方位地就這一主題開展討論。首先定性地介紹了常用的數據採集方法,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頭腦風暴法、自我陳述法、實驗法等,然後闡述常用的調研分析方法,如數量對比分析、知覺圖、魚骨圖、卡片歸納法、情景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測試、A/B測試、用戶點擊行為分析、流量、轉化率、跳出率和網站數據分析。最後本書介紹了設計調研的一般流程,以及如何從設計調研到設計洞察,並且提供了兩個不同設計方向的教學案例:網站設計調研的案例來自阿里巴巴集團,是關於一個淘寶產品——淘寶指數的產生和疊代過程;環境藝術設計的案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是關於閔行公園的場地調研與設計案例。

《設計調研》是一個團隊協同的成果。作者來自各大高校和企業活躍在設計第一線的設計師,比如SAP、三星、阿里巴巴、騰訊、搜狐網、大眾點評網、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本書各章節的大量案例引用了高校課堂作業和企業的實際產品,它們與時下的設計理念緊密結合。

《設計調研》可以作為高等教育設計學科的專業教材,也可以為各類設計的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編輯推薦

全面囊括問卷法、頭腦風暴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測試、用戶點擊行為分析、流量、轉化率、跳出率和網站數據分析等調研方法SAP、三星、阿里巴巴、騰訊、搜狐網、大眾點評網、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知名單位共同打造

喚醒前瞻意識,訓練思維方式

作品目錄

第1章數據採集 1

1.1 觀察法 2

1.1.1 什麼是觀察法 2

1.1.2 觀察法的四個維度 4

1.1.3 觀察法的步驟 9

1.1.4 觀察法的優缺點 15

1.1.5 套用案例——“上海捷運使用者需求研究”項目 16

1.2 單人訪談法 20

1.2.1 什麼是單人訪談法 20

1.2.2 招募 20

1.2.3 訪談結構 26

1.2.4 訪談類型 28

1.2.5 訪談技巧 29

1.2.6 訪談環境 31

1.2.7 記錄訪談 31

1.2.8 案例 32

1.3 焦點小組 35

1.3.1 什麼是焦點小組 35

1.3.2 焦點小組的特點 36

1.3.3 焦點小組的結構 38

1.3.4 研究主題和目標用戶 41

1.3.5 訪談大綱 43

1.3.6 訪談場所 44

1.3.7 訪談技巧 45

1.3.8 記錄訪談 46

1.3.9 數據整理 47

1.3.10 常見問題與對策 48

1.4 問卷法 50

1.4.1 什麼是問卷法 50

1.4.2 問卷法分類 51

1.4.3 問卷設計——問卷的結構 54

1.4.4 問卷設計——問題的設計 57

1.4.5 問卷設計——答案的設計 61

1.4.6 問卷法的實施 64

1.4.7 問卷的發放、回收、分析 65

1.4.8 問卷法的優缺點 67

1.4.9 問卷法套用案例 68

1.5 頭腦風暴法 70

1.5.1 什麼是頭腦風暴法 70

1.5.2 頭腦風暴法的分類 71

1.5.3 頭腦風暴法的操作流程 74

1.5.4 頭腦風暴法的原則 78

1.5.5 頭腦風暴法的支持工具——思維導圖 79

1.5.6 頭腦風暴法的優點與局限 80

1.5.7 經典案例 82

1.5.8 套用案例 83

1.6 自我陳述法 84

1.6.1 什麼是自我陳述法 84

1.6.2 自我陳述與其他用戶研究方法 85

1.6.3 適用條件 86

1.6.4 自我陳述法的反饋收集 87

1.6.5 案例 88

1.6.6 自我陳述法的優缺點 92

1.6.7 與其他用戶研究方法結合 93

1.7 實驗法——現場試驗 94

1.7.1 現場試驗法 94

1.7.2 現場試驗法的分類 97

1.7.3 現場試驗法的操作流程 103

1.7.4 現場試驗法的案例 104

第2章調研分析 108

2.1 數量對比分析 109

2.1.1 表格 111

2.1.2 圖表 112

2.1.3 圖表分類 114

2.1.4 大小關係的數量對比分析 122

2.1.5 趨勢變化關係的數量對比分析 124

2.1.6 占比關係的數量對比分析 124

2.1.7 相關性關係的數量對比分析 125

2.2 知覺圖、魚骨圖 127

2.2.1 知覺圖 127

2.2.2 魚骨圖 133

2.3 卡片歸納分類法 139

2.3.1 什麼是卡片法 139

2.3.2 不同類型的卡片分類法 140

2.3.3 開放式卡片分類法的操作 141

2.3.4 開放式卡片分類法結果分析 144

2.3.5 線性 Delphi法 146

2.3.6 Q-sorting法 147

2.3.7 卡片法的發展與局限 150

2.3.8 套用案例 150

2.4 情景分析法 154

2.4.1 什麼是情景分析法 154

2.4.2 情景分析法的套用 155

2.4.3 撰寫情景故事 156

2.4.4 情景法的優缺點 161

2.5 人物角色法 163

2.5.1 什麼是人物角色法 163

2.5.2 人物角色法的類型和比較 166

2.5.3 人物角色法的步驟 167

2.5.4 人物角色法模型卡 169

2.5.5 人物角色法的優缺點 173

2.5.6 套用案例 174

2.6 故事板 177

2.6.1 什麼是故事板 177

2.6.2 故事板在設計調研中的套用 179

2.6.3 情景故事板及其四要素 181

2.6.4 故事板的表現手法 182

2.6.5 創建故事板 184

2.6.6 故事板在調研中的套用案例——“能量公社”設計 186

2.6.7 故事板對設計的指導意義 193

2.6.8 故事板法的發展與局限 194

2.7 可用性測試 195

2.7.1 什麼是可用性測試 195

2.7.2 測試功能點 198

2.7.3 大綱和腳本 199

2.7.4 實施測試 201

2.7.5 數據整理 202

2.7.6 常見的問題和對策 203

2.8 A/B測試 205

2.8.1 什麼是A/B測試 205

2.8.2 A/B測試的歷史 206

2.8.3 如何開始進行A/B測試 207

2.8.4 測試什麼內容 209

2.8.5 A/B測試的優點和局限 215

2.8.6 A/B測試的工具 217

2.8.7 A/B測試案例 218

2.9 用戶點擊行為分析 220

2.9.1 什麼是用戶點擊行為分析 220

2.9.2 點擊數據的獲取方式和手段 221

2.9.3 實踐範例——騰訊“套用中心”最佳化設計 223

2.10 流量、轉化率和跳出率 231

2.10.1 流量 231

2.10.2 轉化率 233

2.10.3 跳出率 238

2.11 網站數據分析 243

2.11.1 什麼是網站數據分析 243

2.11.2 為何要分析網站數據 244

2.11.3 網站數據分析相關的重要數據指標 246

2.11.4 網站數據分析的技術手段 248

2.11.5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方法及案例 251

第3章從設計調研到設計洞察 258

3.1 設計調研的流程 259

3.1.1 確定調研目標與方法 259

3.1.2 制定調研計畫 263

3.1.3 邀請調研用戶 267

3.1.4 執行調研過程 270

3.1.5 輸出調研結果 271

3.2 設計調研和設計洞察 274

3.2.1 設計調研和設計洞察 274

3.2.2 設計調研與市場調研的比較 276

3.2.3 設計調研的目的和優缺點 277

3.2.4 從設計調研的流程、方法中獲得設計洞察 278

3.2.5 從設計調研的內容到設計洞察 283

3.2.6 小結 285

3.2.7 設計調研的套用案例 285

3.3 網站設計調研案例——淘寶指數 287

3.3.1 背景 287

3.3.2 產品使命和定位 287

3.3.3 產品誕生過程 288

3.3.4 產品疊代過程 302

3.3.5 結束語——永遠在路上 314

3.3.6 部分原始資料 315

3.4 場地空間設計調研與設計案例 317

3.4.1 案例中套用的方法和流程 317

3.4.2 閔行公園POE評價 318

3.4.3 6W總結分析 330

3.4.4 確定問題 332

3.4.5 人物角色 332

3.4.6 改良性再設計 333

作者簡介

戴力農: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系副教授,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與工程專業在讀博士,同濟建築碩士,上海交大工業設計學士。UXPA·中國理事。撰書10本。主要研究領域:用戶研究、空間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新產品戰略。

前言

傳統的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衝擊,網際網路浪潮風起雲湧,整個世界都在迅速發展,經濟、生活形態、工作方式都在改變。設計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作為為明天的中國輸送人才的教育界能做些什麼?我們要培養的是明天的設計師,而非昨天的。所以,設計教育也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網上盛傳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大學本科讀的知識,大三就過時了大半。雖然不盡如實,但也有一定道理。

作為老師,無法傳授明天的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喚醒大家的前瞻意識,訓練大家的思維方式,幫助大家學習明天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此,有了《設計調研》一書。

傳統的設計調研不是必需的,很多時候,設計師憑藉審美直覺和經驗靈感做設計,甚至無須調研,結果是無數設計師的窘境:在企業中並不受重視,工作無法體現價值。這一頁,在未來,應該會翻過去。科技的發展,使得所有的行業必定遭遇轉型。產業發展到體驗經濟,對用戶的深度理解和創造為用戶的體驗而做的產品成為未來的必然。我們的生活正在每分每秒地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設計是體現創新的重要途徑。

未來的生活,無法參照過去的經驗,我們必須從各學科中汲取養分,從用戶那裡直接尋找創新的依據。能夠被市場接受並活下去的產品,必須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需要更簡便、更迷人的互動過程,甚至能激發情感等精神層面的感受。在新技術不斷推出的今天,繼續使用傳統的工具都將無法跟上前進的步伐。所以設計調研的新技術可能脫胎於傳統,但是又必須應運於網際網路時代而生。本書中,選取的主要設計調研方法都來自網際網路實踐,但是其使用的範圍也同樣包括傳統的產業。它們是網際網路思維執行的工具。

與傳統的理論先於實踐,教育指導業界不同,我個人認為,在設計的今天,業界在許多方面已經走在了高等教育的前面。雖然基礎研究領域,還是以學界為主,但作為以實踐論成敗的設計專業,在更多的創新中,企業沖在了前面。學界要向企業學習,因為我們在暖洋洋的教室里探討的案例,可能是許多企業生死的抉擇。有理由相信,他們會比我們更體察其中的甜酸苦辣。所以,在這本書里,我們大量地邀請了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第一線的設計師參加編寫。相信他們在網際網路實戰的經驗對我們的學子和初入職場的設計師們有很好的價值。

我不知道2014年會發生什麼。就像在2012年,我也不曾想像到會有如此的網際網路大戰,我和媽媽的生活會有如此大的改變。但是,我堅信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我欣喜地期待新一輪的風雲起伏,看更多的連線正在形成,也許凱文·凱利所預言的蜂群思維的時代已經不遠,也許它們正跳躍著、高歌著“湧現”出來!

揮手2013

2013年,機緣湊巧讓我遇到南懷瑾,使我領悟了與世人的交往方式:以助人者的身份連線、布道。我將不辱使命。

且容我以網際網路的姿態,將放肆的幸福連線給你們。

青春怒放,不忍散場。

戴力農

201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