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溫度過高、相對濕度過低以及乾熱風等特殊氣象原因造成植物缺水的現象。
大氣乾旱是指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而導致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加劇,農作物植株水分平衡失調,葉片萎蔫,但可以通過土壤供水補充水分,恢復正常生長。 (參考2001年2月在Ancient and Modern Agriculture雜誌上的
<周秦兩漢時期農業防災抗災技術措施>)
大氣相對濕度低,植物蒸騰強烈,導致體內水分虧缺的現象。在土壤供水良好的條件下,大氣乾旱可使植物呈現暫時萎蔫。乾熱氣團控制下的乾熱風是一種典型的大氣乾旱,空氣濕度劇降,氣溫迅速升高,並伴有較高的風速。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大。 (參考:中國知網(CNKI)工具書)
另附“乾旱”相關內容如下:
世界氣象組織承認以下六種乾旱類型:
1、氣象乾旱:根據不足降水量, 以特定歷時降水的絕對值表示;(某一段時間的降水減少)
2、氣候乾旱:根據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數量,是以與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長時間的降水減少——氣候原因)
3、大氣乾旱:不僅涉及降水量, 而且涉及溫度、濕度、風速、氣壓等氣候因素;(“大氣相對濕度低,植物蒸騰強烈,導致體內水分虧缺的現 象,植物常使呈現萎蔫。。 ”CNKI)
4、農業乾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態,或許是某種特定作物的性態;(對土地而言)
5、水文乾旱:主要考慮河道流量的減少,湖泊或水庫庫容的減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對河道的影響)
6、用水管理乾旱:其特性是由於用水管理的實際操作或設施的破壞引起的缺水。(不解釋)
——來自2011年網路,未考證。
相關詞條
-
乾旱風
乾旱風是指出現在溫暖季節的一種乾風。乾旱風襲來時,常使氣溫顯著升高,濕度顯著降低,蒸發迅速,嚴重時往往導致農作物的枯萎或死亡。又稱“乾熱風”。它是一種持...
簡介 成因 危害 防禦措施 重害區 -
氣象乾旱
氣象乾旱是指因長期少雨、空氣乾燥,而引起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它最直觀的表現在於降水量的減少,具有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的特點。2009年以來...
簡介 影響 等級 雲南乾旱 -
全球大氣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
命名 概述 背景 原因 條件 -
大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國科學院將氣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機構...
簡介 現任領導 機構設定 歷史沿革 歷任所長 -
乾旱地貌
乾旱地貌是指乾旱氣候區發育的地貌。乾旱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超過200-250毫米,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植被稀少,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烈,風力強,荒漠發...
乾旱 地貌 分類 形成原因 乾旱地貌區 -
小麥乾旱災害
小麥乾旱災害 drought Disaster of wheat由於土壤乾旱或大氣乾旱,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蒸騰的消耗,使植株體內水分收...
受災 威脅 生長情況 參考資料 -
乾旱[氣象學用語]
乾旱是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乾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
概述 分類 等級 原因 預警 -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簡稱LAPC)於1988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開始籌建,1991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
基本簡介 科研團隊 承擔課題 獲獎成果 出版專著 -
大氣溫室效應
全球地面平均溫度約為15℃. 如果沒有大氣,根據地球獲得的太陽熱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間放出的熱量相等,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溫度應為-18℃。因此,這33...
簡介 溫室效應源自溫室氣體 大氣溫室效應動態 溫室效應將使極地冰雪大量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