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跌打

大樹跌打

大樹跌打,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黃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的樹皮及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瘀定痛,舒筋活絡,截瘧之功效。常用於骨折,跌打勞傷,風寒濕痹,瘧疾。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樹皮及葉。

性味

味辛,性熱。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瘀定痛,舒筋活絡,截瘧。

主治

用於骨折,跌打勞傷,風寒濕痹,瘧疾。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大樹跌打、野擼子、吊吊香。水煎或酒引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細後,用紗布先少墊於患處,然後再敷此藥。內服:煎湯,1-3g;或浸酒。

使用注意

體虛者及孕婦禁服。外用避免直接刺激皮膚。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皮,夏、秋采葉,曬乾。

形態特徵

黃桐:又名黃蟲樹。落葉喬木,高6-20m。樹皮茶褐色;小枝粗厚,灰褐色,嫩枝、花序、葉柄及托葉均密被黃色星狀茸毛。葉互生,常聚生於枝頂,脫落後留下顯著的葉痕;葉柄長4-9cm,約與葉片等長,密被星狀毛,背面頂端近葉片處有兩枚黃色大腺體;托葉鑽形,長約3mm;葉片近圓形至橢圓形、闊卵形或多少倒卵形,長8-20cm,寬4-14cm,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渾圓、截平或闊楔形,全緣,兩面被星狀毛,上面近無毛,下面較密,側脈5-7對,在第二或第三對的末端又各具一枚黃色、凸起的腺體。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雄花序長16-20cm,腋生於枝近頂部;苞片肥厚,長1-1.5mm;萼杯狀,邊緣具3-4淺波狀圓齒,外面被黃色星狀毛;雄蕊5-8枚,著生於長約4mm的延長的花托上,花葯4室;雌花序長6-10cm;苞片闊三角形,肥厚;花萼杯狀,邊緣3-5波狀齒裂;子房圓球形,2-3室,花柱極短,合生成盤狀;花盤薄而扁平,具2-4枚三角狀裂齒。果近圓球形,具短柄,長約1cm,密被黃色星狀毛;種子3顆,略具三棱的長圓柱狀或呈狹長卵形,黃褐色。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脊、斜坡疏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葉寬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薄革質,棕綠色,長10-18cm,寬7-14cm,兩面被星狀茸毛,下面較密;葉柄有密星狀毛,長4-9cm,背面頂端近葉片處有2枚黃色大腺體。氣微,味苦澀。

相關論述

1、《廣西植物名錄》:“樹皮治瘧疾。”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祛瘀生新,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治骨折,跌打勞傷,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腰腿痛,四肢麻木。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