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長吻鰩

大尾長吻鰩

鰩科形態特徵體盤長占全長58.3%,體盤寬70.9%。 體盤長占體盤寬約82.2%,頭長39.0%,吻長29.8%,兩眼眶之間的寬度5.6%,兩齣水口間的寬度10.5%。 尾長約為體盤寬2/3;吻長約為兩齣水口距離的5倍或超過3倍以上。

基本信息

學名 Dipturus macrocauda

命名者 (Ishiyama, 1955)
棲息深度 300 - 400公尺
中文名 大尾長吻鰩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鰩科

形態特徵

體盤長占全長58.3%,體盤寬70.9%。體盤長占體盤寬約82.2%,頭長39.0%,吻長29.8%,兩眼眶之間的寬度5.6%,兩齣水口間的寬度10.5%。體盤寬,吻尖且長。腹鰭前緣長,且頂點往下彎曲後期長度不會長於後緣頂點的長度。尾長約為體盤寬2/3;吻長約為兩齣水口距離的5倍或超過3倍以上。體盤背面無刺,但吻軟骨上的表皮有絨毛狀的刺,胸鰭腹面前緣也有分布。眼眶邊緣的刺約4根,項棘1根,出水口無刺;尾上刺單列且分布規律,約14根;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之間的空間有1根刺。尾部側邊無皺褶。背鰭前尾脊椎骨數為55個。身體為均勻咖啡色,腹鰭前瓣呈深咖啡色;吻呈白色,感覺孔為黑色。

棲身生態

棲息於沙泥底部,捕食無脊椎動物及魚類, 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北部、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