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鎮[浙江省寧波市大堰鎮]

大堰鎮[浙江省寧波市大堰鎮]
大堰鎮[浙江省寧波市大堰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堰鎮位於浙江省奉化區西南部,2006年人口26469人,有非農戶713人,外來人口800人,其中外出人口9800人。有耕田19800畝,其中旱地1792畝,山林12萬畝,其中公益林56633畝,毛竹山43800畝。下文對大堰鎮的介紹包括大堰鎮的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行政轄區、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區域特色、水電經濟、大堰名人、大事記、旅遊景點、地方特產

鄉鎮劃分

大堰鎮   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   西南部,即東經121°18’,北緯29°30’。距市區29公里。東北鄰尚田鎮,南與寧海縣深圳鎮交界,西南與新昌縣沙溪鎮、巧英鄉接壤,西北連溪口鎮。屬全山區鄉鎮。區域面積129.5平方公里。鎮建成區0.29平方公里。現有大堰、董家、箭嶺等4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 轄大堰1個居民區,大堰、山門、湖邊橋、柏坑、張家、常照、後畈、楓樹嶺、嶺下、蔣家山頭、趙岙、西畈、南坑岙、萬竹一、萬竹二、萬竹三、徐家、箭嶺、王家、程家、竹林、田墩、謝界山、洞坑、社家畈、南溪、西堡岙、董家、董家岙、畈里、石井、三溪、嚴思坑、韓學士、李家、下旺、三聯、宦墈、里車頭、大公岙4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堰村大登路8號。

屬全山區鎮,除縣溪及其支流柏溪、萬竹溪兩岸有小面積平原外,其餘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岡。與尚田鎮交界的爛漫地山,主峰高711米。大公岙村與寧海分界處的第一尖海拔945米,為奉化第一峰,奉化江就發源於此。縣溪北向入橫山水庫。尚董公路穿越全境,有支線通萬竹、徐馬站、柏坑,在畈坑有接通寧海縣大蔡支線。明時南京工部尚書王鍅的故居現存獅子閶門為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大堰鎮的農業生產及風景 大堰鎮的農業生產及風景

大堰村原稱大萬竹,為紀念宋時一周姓縣令發動村民在村邊河道中築了一道石壘活動壩,該壩既可灌溉細田畈400餘畝田地,又保證了泄洪安全,故改名為大堰。鎮名也因村名而來。舊時稱連山鄉 、大堰鄉、萬竹鄉、鎮亭鄉。解放後設萬竹鄉、鎮亭鄉。1950年10月撤大鄉為小鄉,屬方門區,分為大堰、南溪、萬竹、董李、畈里、柏坑等六鄉。1954年增設三溪鄉,1955年撤區並鄉,董李鄉轄原董李鄉、畈里鄉;大堰鄉轄原大堰鄉、柏坑鄉及原南溪鄉的大周、常照二村;萬竹鄉轄萬竹鄉、南溪鄉及岩頭鄉的謝界山村。1958年成立大堰公社,轄大堰、萬竹、董李三管理區。1961年恢復區建制,管理區改公社,分為大堰、董李、萬竹三公社,屬方門區。1980年又改屬尚田區。1987年大堰鄉改建制鎮,1992年撤區並鎮,萬竹鄉併入大堰鎮。1995年茅山頭村下山移民到柏坑村,撤消該行政村,實有行政村42個。2001年區域調整,董李鄉併入大堰。全鎮共有63個行政村,159個自然村。2002年實行行政村區劃調整,撤併為53個行政村,2004年再次行政村撤併,保留40個行政村。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進行人口梯度轉移,共851戶,2483人,減少自然村30個。尚有自然村129個。  

行政轄區

1987年大堰鄉改建制鎮,1992年撤區並鎮,萬竹鄉併入大堰鎮。1995年茅山頭村下山移民到柏坑村,撤消該行政村,實有行政村42個。2001年區域調整,董李鄉併入大堰。全鎮共有63個行政村,159個自然村。2002年實行行政村區劃調整,撤併為53個行政村,2004年再次行政村撤併,保留40個行政村。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進行人口梯度轉移,共851戶,2483人,減少自然村30個。尚有自然村129個。    

自然條件

大堰風光 大堰風光

境內多山,屬天台山余脈,海拔500米以上山峰有12座,最高峰第一尖海拔945米,仰天湖,頂公尖為上侏羅紀火山錐。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除縣溪兩岸有小平地外,均為山崗坡嶺。氣候溫潤, 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5度,年平均無霜期230天,年日照總時數1836.2小時。年降雨量1580—1600毫米,20年中最大雨量為1992年8月31日,24小時降雨487毫米。主要河流為縣溪,是縣江的上游,發源於第一尖,由西南至東北,主要支流有橫溪崗溪、董李溪、大湖坑溪、石井溪、竹林溪、柏溪、萬竹溪、大堰溪,至南溪匯合流入橫山水庫,總長40餘公里,遇強颱風、大暴雨時易暴發山洪及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1992年8月31日、9月23日和1997年8月18日細田畈有三次過水,大公岙、董家岙、三聯村大嶺坑自然村、柏坑村都存在著山體滑坡隱患。(注西岩村1908年有幾十戶人家被山體滑坡壓沒,死傷近百人)柏坑村植被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72%,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遺存的有南方紅豆杉,金錢松等名貴樹種。還有雲豹、白頸長尾雉、黑麂、蘇門羚(俗稱岩羊)、五步蛇、紅嘴相思鳥等珍稀動物。    

經濟狀況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3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6.47億元,農業產值8652萬元,實現預算內財政收入1448.7萬元,稅收152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68元。有企業250家,其中異地企業45家,集體企業2家。主要有萬竹片以生產塑膠齒輪、五金錶帶、水錶、定時器、玩具為主,大堰片有毛竹竹筍加工、制鎖、燈泡、二極體、儀表配件、手電筒、小五金等,董李片生產燈頭、竹木扇及小五金加工等。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環境治理的需要,有一定資本積累的企業外遷到奉化、寧波等地,共有160多家。1998年4月,奉化市鍾業協會成立,成員單位36家,塑膠齒輪年銷售額占全國的40%。部分企業現已能生產定時器、電子鐘、玩具等整機。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竹筷在1999年獲國際竹文化節該省唯一一塊金牌,又獲99中國竹文化節國際竹業博覽會金獎,產品進入人民大會堂,外交部禮賓司。2000年8月,國際竹藤協會組織荷蘭、奧地利、泰國25個國家60餘位政府官員參觀士林公司,10月在省十年綠化浙江暨名優特新林特產品展銷會上,原省委書記張德江對士林公司的產品表示肯定和讚賞。埃美水錶進入全國28強。2005年奉化金秋電子元件廠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發光二極體生產企業。2006年奉化恆日炭業有限公司改造全自動生產線,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竹節碳生產企業。多數農戶主要從事開發竹山、種養業和打工,收入較低。1989年人均收入僅451元,被定為貧困鎮,1994年脫貧,但仍屬寧波市16個經濟欠發達鄉鎮之一。    

社會事業

1989年全鎮有三分之一村用上自來水,到1996年各村都通了自來水,2006年又進行二次改水,引柏坑水庫和峙坑水庫水入戶,惠及大堰、常照、萬一、萬二、萬三等14個村,2100戶5880人。1992年南溪村自接有線電視。1993年大堰片、萬竹片有線電視開通,可收看6套節目。1994年無線尋呼台開通。1995年建成楓樹嶺電視差轉台,1997年奉化電台調頻台在大堰開通。1998年重修廣播電視網路,2000年實現廣播電視共纜傳輸,2003年實現有線電視聯網,2005年聯網率達100%。1994年80%的村通了程控電話,2000年實現電話鎮。2005年實現寬頻網城鄉互通。1994年由香港同胞葉泰海捐資200萬澆制大堰至里車頭油路,1995年葉泰海又捐資140萬澆制大堰至尚田油路。2003年尚董公路大修工程動工,到2005年完工,線路延伸至界牌嶺,改稱尚界線。公路運輸客車從1989年的長運公司的3輛10個班次增加到22輛中巴車59個班次。2007年南溪至溪口公路改造工程動工。尚界線連線寧海、新昌。到2006年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進村公路全部硬化。1994年開始撤併村國小,到2006年有中心國小、董李國小、三溪國小、萬竹國小、鎮國中、成人學校共6所學校,在校學生1658人,99名教師。先後投入資金1600萬元,遷建了鎮中心國小,改建了鎮國中、萬竹國小、三溪國小、董李國小、葉水明幼稚園等。其中有香港同胞葉泰海先生、趙安中先生、王劍偉先生等捐款。教育質量優異,鎮國中五次獲全市中考綜合考評第一名,2000年被評為寧波市教育強鎮、2001年創浙江省教育強鎮。萬三村村民竺和生獲1997年在日本川崎第三屆亞洲技巧錦標賽男子四人組全能冠軍,,6月參加國家隊與隊友一起在哈薩克斯坦第四屆亞洲技巧錦標賽奪得金牌,十五屆世界技巧錦標賽銅牌。98年獲全國技巧賽銀牌。先後興建了柏坑明校橋、柏坑橋、張家康盛橋、大堰仁德橋、下宅橋、一心橋、社家畈橋等橋樑。改建了萬竹農貿市場,大堰農貿市場。柏坑、嶺下、常照、大堰、後畈建造農民休閒公園6座。投資300萬元遷建了大堰衛生院。2007年投資200多萬元實施電力、通訊、廣電線等“三線五柱”地埋工程,使鎮容鎮貌更整潔。    

區域特色

2001年大堰鎮率先提出了“生態立鎮、科技興農”的思路,2002年制訂了《奉化市大堰鎮生態鎮建設規劃報告》,2002年起封山育林,建立了沿縣江兩岸一面坡的56633畝生態公益林,南溪村山林為國家級公益林、石井溪至橫溪崗為省級公益林、萬竹溪峙坑水庫一帶為縣級公益林。對全鎮的古樹名木掛牌保護。退耕還林1500畝,造田196畝。2001年董李片5000畝毛竹山通過國家環保總局有機筍生產認證,成為全國唯一有機毛筍生產基地,到2005年面積擴大到2萬畝,並通過日本jas認證。生產的“益群”牌航空筍片打入海南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大堰“可嵐”牌高山西瓜多次參加寧波市、浙江省和上海市農博會,2006年“可嵐”牌和“嵩翠”牌被評為寧波市農副產品知名商標,大堰3200畝小京生花生被寧波市評為綠色農產品基地,2007年2月“可嵐”牌被評為省著名商標。引進綠色環保型企業,安吉竹拉絲企業2家,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大堰車間開發出竹地板,清風漢格竹家具。2006年開發了南溪村西岩近天堂天然礦泉水,日可產礦泉水50噸。紅木工藝與現代家電相組合,生產出紅木飲水器。2007年進行基本農田整理,共22個標段,總投資690萬元,涉及19個村,受益土地4200畝,10000多人口。還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治理和原生態旅遊(見專記),2004年獲寧波市生態鎮稱號,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生態鎮。其中柏坑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寧波市綠色文化新景觀村。

水電經濟

小水電為大堰一大特色,柏坑水庫蓄水550萬方,2003年橡皮壩增高工程竣工,可增蓄水100萬方,下游有一級、二級、三級、南溪、西岩等五座電站,由於橫山水庫擴容,1995年5月西岩電站投資50萬重建發電(裝機250千瓦),1995年8月,一級電站叉管電站併網發電,(裝機320千瓦),原董李鄉於1996年建造麥田崗電站,(裝機75千瓦,)1997年(裝機250千瓦的)石船坑電站併網發電,1999年蓄水60萬方的白粉壁水庫竣工,投資450萬元,裝機1000千瓦,年發電212萬度,2002年投資8萬元,加高白粉壁水庫,年可多發電20萬度。1998年柏坑村下畈電站併網發電,裝機400千瓦,2007年石大門電站併網發電,裝機400千瓦。全鎮共有小水電站10座,總裝機5730千瓦,年發電1160萬度,產值440萬元,利潤120萬元。  

大堰名人

補記民國時期人物:

董兆鈞,1914年生,大堰鎮後畈村人,黃埔8期生,曾任國防部警衛團團長,16兵團孫元良部新編60師師長,少將,1950年逃往台灣。

毛文佐,大堰鎮竹林村人,(約1905—文革)少將,瀋陽警察局局長,隴海路設計專員。(病亡於撫順戰犯管理所)

毛國倫,大堰鎮程家村人,1944年生於上海,1960年入上海中國畫院,師承程十法,樊少雲諸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中國畫院創作室主任。作品入選第4.6.7.8屆全國美展和“首屆全國體育畫展”。應邀赴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並進行學術交流。獲“世界終生成就獎”立像。作品為國內外美術機構及個人收藏,出版有“毛國倫畫選”等。

汪衛興,大堰鎮常照村人,1944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0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政治系,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雌雄日月劍》,《夜幕下的紫禁城》,長篇傳記文學《船王包玉剛》,長篇紀實文學,《腳印》,《使命與大還同輝》,電視劇劇本《商城沒有夜晚》、《天緣地歸》、《超越戀情》,報告文學《煉獄之光》獲1994年全國20家省市報刊一等獎,《中華醫聖王冰》獲首屆長城杯二等獎。

王緒龍,大堰鎮嶺下村人,1962.10齣生,1982年畢業於華東石油學院地質系,博士,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克拉瑪依出事石油地質勘探與地球化學研究工作,先後參與了十餘項國家級、集團公司級科研項目,在各類期刊上或與他人合著(譯)正式發表的科研論文20餘篇,學術會上交流論文20餘篇,負責和參與完成的科研報告20餘份,在有盆地模擬等諸多學術領域中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葉泰海,大堰鎮西畈村人,1953年出生於香港,系香港明記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奉化威信電器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甬港聯誼會副會長、香港寧波旅港同鄉會理事、寧波和奉化市榮譽市民,寧波市十二屆政協委員、浙江省愛鄉楷模。自1980年以來,以葉泰海為代表的葉氏家族,先後為尚田至里車頭澆制黑色路面、建造葉水明幼稚園、傅氏敬老院、傅氏衛生院及奉化中學、奉化圖書館等60餘個項目捐資折合人民幣2190萬元(其中在奉化市外捐贈項目8個,計340萬元人民幣),1994年以來,葉泰海先生在寧波市內興辦高劃、超竣、威信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總投資5910萬美元。夫人陳美重,1962年8月出生,祖籍廣東,香港明記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奉化市、寧波市榮譽市民。

李柏年,大堰鎮李家村人,(1947~1994.3)原董李鄉文化站長,1983年任鄉文化站長, 8次被評為寧波、奉化市先進集體,1991年、199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奉化市唯一的特級文化站,其本人9次被評為寧波、奉化市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1993年寧波市十佳文化站長,12年中鄉文化站先後辦起了輕音樂隊、銅管樂隊、楓潭文學社、鄉文化中心活動樓、萬冊圖書館等,1989年還組織了二縣一市五鄉國慶聯誼活動,與寧海縣大里鄉文化站結為友好站。1994年3月29日因公殉職。中共奉化市委、市府,浙江省文化廳作出《關於開展向李柏年同志學習的決定》。

王佃根,原大堰鎮上洞坑村黨支部書記,(1945.12~1997.3),1983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14年中帶領村民建辦公樓、造學校、接自來水、澆村內水泥路、開發集體杉樹山、板栗山、竹山、造進村公路。一心為公,無私奉獻,任勞任怨,鞠躬盡瘁,被村民譽為“好書記”,終因積勞成疾逝世。中共大堰鎮黨委、奉化市委作出向王佃根同志學習的決定。洞坑公路被命名為“佃根路”。

王海江,大堰鎮張家村人,1945年7月出生。主任醫師,研究員。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現任中國科聯錦州太和醫藥集團董事長,錦州太和醫院病理科主任、燒燙傷科主任:從1972年以後,一直在駐軍醫院組織領導科室工作,先後獲得4項科研成果,多次立功受獎,1990年由團級軍醫退伍,轉到地方醫院仍從事病理診斷和研究的科主任工作,在當地享有盛譽。為解決臨床治療中的一些難題,先後研製成功“太和二號散劑”、“太和四號散劑”、“8·6一軟膏”、“8·6一燙傷膏”等中成藥藥劑,其中兩種軟膏製劑獲“國際金獎”,為解決一些治療項目中的國際性難題作出了貢獻。連年被當地政府表彰為“優秀科技工作者”。

王振里,奉化市大堰鎮箭嶺村人,1938年8月出生,。1962年7月,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曾任寧波師範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寧波物理學會理事長,政協寧波第十屆委員。發表論文:n+1維雙sine-cordon模型的colemqn相變;狹義相對論的時間可變性問題;he-ne氣體雷射器零能態選擇的討論等10多篇。著作有“三防”教材核器部份、高中物理精編。

王振畝,1928年5月出生,奉化市大堰鎮箭嶺村人。1950年,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讀書,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工測量委員會委員。參與1950年至1952年上海電纜廠擴建工程;1953年至1956年配合蘇聯專家建設瀋陽電纜廠;1972年完成鉛桿連鑄連軋科研項目,獲上海科技獎;1978年完成“市話電纜拉絲擠出生產級”項目,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孫朝正,大堰鎮萬一村人,1926年生。曾任浙江國防公辦731工程隊36研究所工程師,機電部36研究所子弟中學校長,高級教師。主要業績有1960年參與我軍第一架殲擊機的設計任務,完成了電氣部分設計工作。1970年12月至1977年8月,參加軍用炮瞄雷達的設計研製,圓滿地完成了電氣技術工作。曾任浙江江山縣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嘉興市政協二屆委員會委員。

董子敖,奉化市大堰鎮董家村人,1931年9月出生,。1956年清華大學“水能利用專業”研究生畢業;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研究所任主任、副所長、教授。發表論文27篇。著作有《水庫群調度與規劃的最佳化理論和套用》,完成10餘項科研任務,其中兩項分別獲水利電力部科技進步獎。還有“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長江三峽工程關鍵技術研究》等,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董庭威,奉化市大堰鎮董家村人,1931年5月出生,。1953年,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1981年8月至1982年10月,以學者身份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訪問,現任復旦大學教授。編著和翻譯的書主要有:《有機化學實驗》、《近代有機實驗技術》、《有機化學物的結構分析》、《現代有機化學實驗》,發表有機合成等方面的文章近二十篇。

董才如,奉化市大堰鎮董家村人,1929年4月出生,。1952年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畢業;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主要成就有:《血漿丙戍酸鈉的氣液色譜測定》、《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膽汁酸的測定意義》、《血清脂肪酸與血壓關係——我國五個人群(336人)分析》、《血清、膽汁和膽石膽汁酸的氣液色色譜分析法》、《肝病患者尿膽汁酸測定的意義》等近20篇。

王光雍,大堰鎮箭嶺村人,1935出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1957 年北京鋼鐵學院鋼鐵冶金專業畢業。 長期從事材料腐蝕與防護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發表的主要論文有:“不鏽鋼孔蝕敏感位置研究”、“ 941 不鏽鋼在 50% h2so4 中耐蝕性研究”、“不鏽鋼應力腐蝕斷裂失效診斷專家系統研究”、“環境因素對碳鋼、低合金鋼大氣腐蝕的影響研究”、“三峽地區材料 33 年土壤腐蝕行為研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數據積累、評估、處理和套用”、“我國材料自然腐蝕試驗研究工作進展”、“材料腐蝕與裝備環境工程”等。 1988 年赴美國、日本; 1995 年赴瑞典、德國考察。1993 年獲機械電子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 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7 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1 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表彰。 現任國家科技部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專家組成員。“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裝備環境工程”學術刊物編委等職。

王利華,奉化市大堰鎮柏坑村人,1942年12月生。曾任奉化市文聯主席、奉化市政協秘書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寧波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奉化市文聯名譽主席。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中獲獎,並被中國博物院收藏。    

鄉鎮事記

全國開展巴人研究

巴人平反後,全國成立了巴人研究會。1991年8月,研究會舉行紀念巴人誕辰90周年活動,原外交部副部長、中顧委委員韓念龍、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周而復到會並掃墓。1996年9月,日本研究中國文史專家鈴木正夫專程來大堰考察巴人史跡。10月26日,在寧波舉行第四屆巴人學術研討會,雷潔瓊、周而復等發來賀電,與會者專程到大堰瞻仰故居和掃墓。2001年當地政府出資10萬元維修了墓道、巴人故居,開闢了陳列室,出版了巴人文集。10月11日,在寧波舉行紀念巴人百年誕辰活動。會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和日本專家、印度尼西亞蘇島同盟負責人瞻仰了巴人故居,祭掃了巴人墓,並在故居旁植金桂二株。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為紀念文集作序。周而復為陳列室題詞。2005年3月,巴人故居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坑水庫大壩

1993年1月4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能源和環境保護專家達拉.達瑪先生考察柏坑水庫。6月8日,亞太地區小水電研究培訓中心國際小水電培訓班23名學員考察柏坑水庫。他們分別來自伊朗、土耳其、蒙古、坦尚尼亞、索羅門群島、寮國、印度尼西亞、羅馬尼亞、波蘭、秘魯、敘利亞等11個國家。

重修烈士墓和紀念館 原王鯤烈士墓比較簡陋,進出道路狹窄,1996年由寧波總工會發起重修,省總工會、寧波郵電工會等單位共同集資23萬元,重修了烈士墓,修建了600米長的水泥路,600平方的停車場。2005年原五份地村集資建造了占地1300平方、建築面積820平方的王鯤紀念館,由奉化市人民政府、大堰鎮政府、寧波市總工會、寧波通用塑膠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及個人共同出資80多萬元。原浙江省委書記薛駒為紀念館題名。館內有王鯤銅像、事跡簡介、山鄉樵耕館等。現為奉化區   、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董子興墓經三次遷移,坐落於楊梅山腳,進出要沿小溪而上,祭掃很不方便,2004年由市國土資源局出資7萬元重修。烈士墓南移100米,擴大了廣場,修建了墓道。  

城鎮建設

開發原生態旅遊

大堰鎮利用山水資源和人文景觀開發原生態旅遊。2004年邀請杭州商學院有關專家進行旅遊規劃評審,編制了《奉化市大堰鎮生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年編制了《柏坑古村山水旅遊開發詳細規劃》。2005年11月成立了甬江源旅遊經營有限公司,著名作家余秋雨為公司題寫牌名。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2006年10月,舉辦了2006大堰鄉土美食節,並評選出巴人芋餅、尚書水餃、老外婆雞蛋湯等十大美食。2007年成立了鎮旅遊領導小組,設立了旅遊公司和旅遊辦公室,4月在寧波舉行“天湖明翠”原生態風景旅遊區推介會,33家旅行社老總和寧波、奉化市有關新聞媒體參加。“五一黃金周”在常照村舉辦了天湖明翠鄉土文化周。大堰村在王鍅故居門樓和王四佐宅第前恢復了旗桿。徐家村修復了皇殿閶門。甬江源旅遊經營有限公司在柏坑村建造了竹牌樓、竹廊、竹亭、豎起了寧波市書記巴音朝魯的題詞石碑,裝修了餐飲部、建造了三星級賓館、7000平方的游泳池,購買了2艘遊艇,1艘快艇,在柏坑水庫內建立了燒烤場,修築了通往仰天湖的簡易公路,修復了古寺。在石大門設立了漂流點,修建了停車場。。開闢了百畝高檔新品水果園。2007年萬三村村民成立了手拉手旅遊公司,開展了萬竹溪漂流等項目。山門村村民建了野兔狩獵場,常照村建了200畝的紫色莊園和紅豆杉種植基地,南溪村引進了珍禽養殖園。鎮所在地還設立了農特產超市。沿尚界線都設立了通往景區的交通標誌。全鎮初步形成了原生態農家樂旅遊的氛圍。

抓環境治理

為保護橫山水庫源頭水水質,從2001年4月起由大堰鎮和原董李鄉先後發起萬人整治大行動,拉開了環境治理的帷幕。建立了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的網路,2001年一期工程投資365萬元,建固定式垃圾箱496隻,移動式垃圾箱417隻,造三格式公廁64所,垃圾中轉站一座,購自卸車2輛,拖拉機6輛,建立了環衛站,有職工76人。關閉有污染的造紙、電鍍企業和拆除鵝鴨棚。2002年二期工程動工,拆簡易廁所750座,造公廁5座,清運垃圾7000噸。從2003年到2006年,大堰村、柏坑村、徐家村、三溪村、社家畈村先後在河道里築起了攔污壩。2006年開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活動,萬一、萬二、萬三、箭嶺、嶺下、三溪為創建村,2007年又有王家、後畈、張家等11個村為環境整治創建村。到2007年有常照、柏坑、嶺下等13個村達到寧波市環境整治村的要求。從2001年到2007年,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建垃圾堆放場42處,普通中轉站一座,壓縮式中轉站一座,造公廁87座,設垃圾桶500隻、垃圾箱586隻,造攔污壩60餘條,砌河岸10多公里,拆簡易廁所5000間,鵝鴨棚13隻,填埋嫩竹造紙料塘475隻,建造生活污水處理站一座。關閉搬遷企業180家。新增綠地2萬平方,硬化村內路面6萬平方。環衛站職工增至98人,做到垃圾日產日清。2005年6月,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視察大堰鎮時題詞“送一江清水上甬城”。  

旅遊景點

前洋古建築,位於柏坑村,建於清代乾隆末年(1796),名叫處安堂,取居民平安之意,曾授布政史的王景陽所建。建築坐東朝西,傍青山,臨溪水,呈正方形,共五進,四周築圍牆,房屋108間,有迴廊相通。正門檐瓦重疊,頗有氣派。室內雕樑畫棟,木格窗戶,充滿民間藝術,充分體現了江南民居特色。如此規模的古代民宅,在寧波市內屬於少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日寇於1941年6月占領奉化縣城,當時的奉化縣政府遷到這裡,使這裡一度成為奉化的政治中心。    

王鯤烈士墓 王鯤烈士墓

王鯤烈士墓,位於奉化區   橫山水庫上游白象山,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鯤(1905——1927年),又名王宗保,奉化市大堰鎮王高岙五份地人。1925年“五四”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寧波,他深入民眾,宣傳革命,發動工人組織工會,曾任郵電工會主席。1927年2月寧波總工會成立,被選為總工會會長。頒布工會條例,規定工人權利,處理不法資本家。同年3月,被國民黨寧台溫司令部王俊扣押入獄。王鯤同志在獄中堅持鬥爭,對敵人的威脅利誘酷刑拷打,毫不屈服,六月慘遭殺害,犧牲時年僅23歲。

王鯤烈士墓在白象山的象鼻子上,離大堰鎮常照村約里許,土堆墓,直徑3.6米,高2.45米,墓碑題“王鯤烈士之墓”六個大字,碑左右有石椅、石條凳,拜壇深3.36米,闊6.85米,呈扇形,用礫石墁地,上敷水泥。 墓朝東略偏南,三面環山,近旁皆墳,前9米處為茶山,下臨縣溪,風景秀麗。  

董子興烈士墓 董子興烈士墓

王鯤紀念館於2003年1日動工,2005年3月完工,占地面積182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有瞻仰大門,紀念大堂,事跡陳列室,視頻室,接待室等,館名由原浙江省委書記薛駒題寫。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共黨史、寧波工人運動史的教育場所。

巴人故居為木結構二層樓房,包括巴人臥室、書房、用餐室、陳列室。室內的擺設均為原物,陳列室內陳列著巴人手稿,出版的著作,生平介紹,毛澤東、周恩來的任命書。院子裡有兩棵金桂樹,四季常青,金桂飄香。巴人故居與墓同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文物保護單位。韓念龍、周而復、周海嬰等著名人士和日本、美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外國友人曾來這裡參觀。

巴人墓位於大堰村北面的詩谷屏山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修,墓碑由巴人戰友、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愈之題寫。

董子興烈士墓

董子興,大堰後畈人,大革命時期中共黨員,1927年任奉化市第一任縣委書記,同年被捕,英勇不屈,犧牲於杭州陸軍監獄,其妻子戚秀媛葬夫於此。

尚書第

王鍅,嘉靖二年(1523)進士,為官清正,抗擊倭寇有功,受到皇帝嘉獎。他曾對嘉靖皇帝介紹大堰情況:“紅米白飯岩骨水,綠茶嫩筍石斑魚”引起皇帝對大堰的嚮往。王鍅辭官回家後,造起前後三大進宅居,後毀於大火,僅存一門樓一座,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大家看:門樓頂上福字高掛,兩邊有四把沙尖刀,猶如明代官帽中的紗翅,中有一塊匾,題書“尚書第”,文革中毀壞,現按原樣恢復。台門寬7米,深6.8米,分三間,屬於硬山頂建築,梁架斗拱,繪有彩色圖案和各種雕刻,柱腳呈鼓形。門前有一對石獅,神態威猛,是典型的明代石刻藝術品,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因此,這個閶門叫獅子閶門,現為奉化市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走馬樓

山門村還有一座古建築,叫廿四間走馬樓,這所住宅的主人在經營造紙中賺了大錢,於清光緒20年(1894),大興土木造了這所規模宏大的住宅,兩邊廊屋各10間兩樓,中間兩個敞堂,兩邊4間兩樓。現在,這所古建築還有後人居住,保護完好,整潔明亮,依舊當年風貌,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少見。

福星古橋

福星橋駕於常照村鎮亭溪上,是浙東最長的多孔聯拱石橋,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冊《中國石橋》中,有它一席之地。橋全長96.5米,寬6.35米,高14米,有五個半圓型的橋孔,中間一空最大,跨度15米,其餘四孔均為12.6米。橋面微微拱起,橋中央有六塊一米見方的浮雕石板,上刻松鶴、荷花、竹菊、松鹿、梅蘭等圖案。橋面兩邊各有28塊石攔板和26個石攔柱,還各有五對石獅和八對荷花。

關於此橋來歷,流傳著一個故事: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從普陀山來了一個名叫淨修的大和尚,說是在夢中受觀音大師指引,特來這裡造橋。於是,他發動村人,多方募捐,集資動工,化了七年時間才把此橋造成。現在,西首亭子裡還保存著七塊石碑,記載建橋經過和樂助者名單,還立有奉化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碑石。

柏坑祠堂

柏坑祠堂是清代建築,保護完好。祠堂是古代宗族聚會和活動的地方,如祭祖、演戲、辦酒席,以及各種娛樂活動。祠堂內富有各種文化內涵,如建築藝術、柱對楹聯、書法藝術等等。

地方特產

大堰高山西瓜

大堰鎮地處奉化區   西南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適宜西瓜的栽培。大堰西瓜具有甜、鮮等優點,銷注奉化、寧波、上海等地,為廣大消費者所稱讚。

大堰農民種植西瓜已有多年歷史,西瓜成為大堰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今年全鎮栽培西瓜面積2000畝,主要分布在山門、朱頭嶺、柏坑、張家、楓樹嶺、趙岙、大堰、後畈等36個村,目前西瓜長勢喜人,可望在立秋前後上市。全鎮總產量在3000噸以上,預計可創產值600萬元。

近年來,隨著效益農業的興起,大堰鎮政府把高山西瓜生產作為重頭戲來抓,鎮黨政主要領導和市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合股,在山門村建立優質高產西瓜示範基地20畝,引導農民科技興瓜,逐步向高效農業發展。

為解決瓜農的後顧之憂,鎮裡組織成立了由100多人組成的農民銷售隊伍,拓展銷售門路。大堰高山西瓜在大堰鎮政府和農業局等部門正確引導、支持下,正朝著高品位、高效益方向發展。

其他特產

邀請浙江大學教授和市內農藝專家到實地輔導,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採用有機化栽培,純屬綠色保健食品;採用全光栽培嫁接技術,營養育苗,合理施肥、人工授粉、座果率高、果形圓整。

大堰鎮一改過去以新紅寶等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從台灣等地引進多個優良品種,目前栽培品種有新意、小蘭、寶鳳、華冠、金龍、鳳光、黑美人、浙蜜、鄭雜等優良雜交一代品種。果形小的1-3公斤,大的4-8公斤。  

風情民宿

大堰古稱“連山”,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區鎮、寧波市二級水源保護區。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以休閒農業、農夫市集、鄉俗體驗為抓手,大堰傾力建設“中國最美鄉愁小鎮”,形成了“柏坑水墨古村”“西畈山居梯田村”“常照紅豆杉養生村”等一批美麗山村品牌,通過引進高檔創意民宿項目,全力打造“文化+創意+主題+景觀”的多元化民宿產品,按照“一間民宿就是一個景點”的理念,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現已建成特色風情民宿7家,床位254張。

大堰,散落著7家精品民宿 大堰,散落著7家精品民宿

2015上半年,全鎮共接待遊客8.0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18萬元,分別增長35.24%和19.68%;其中留宿人數7690人次,帶動周邊消費548.02萬元,分別增長102.37%和18.16%。大堰先後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文明鎮、省生態旅遊區、浙江年度最具特色十佳民宿基地、寧波市首屆“我心目中最美生態鄉鎮”等稱號。

通過挖掘文化特色、塑造村莊特色、凸顯區域特色,大堰很好地傳承了民俗,讓美麗“留住鄉愁”。當地加強董家等7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抓好民居古宅、寺廟宗祠、街巷弄堂等物質文化遺產修繕保護,大力實施“一片一韻、一村一品、一屋一景”特色文化工程,五洞橋、巴人故居等重要古建築得到妥善保護。以田園景觀和村容村貌為基礎,精品村莊“瓜果梨桃、鳥語花香”韻味十足。

創意民宿讓美麗“授人以漁”。鎮裡著力構築“創意+民宿”眾創空間體系,收儲閒置農宅48處,促成花雨醉鄉墅等文化精品民宿落地,同時,把休閒農業和鄉村民俗作為民宿經濟的重要補充,大力培育“春賞花、夏嬉水、秋登高、冬賞雪”四季常游大業態。民居民宿被納入統一管理考評,減少了遊客投訴。以建設“高山果蔬產地、生態養生寶地、運動休閒基地”為目標,柏坑漂流、西畈油菜花等核心景區陸續建成。

紅燒石斑魚、手剝筍、紫色番薯乾…地道的美食惹人愛;村頭流水潺潺,休閒吧、客棧隨處可見,遠古山村、春茶人家、翠竹桑田…憑藉這些資源,大堰以民宿經濟為突破口,讓農村變為景區,讓農業變為商業。  

中國城鎮大全4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