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中山紀念堂
![](/img/3/47e/nBnauM3X1UjM1cDM5YjM5MDN0MTM5cjN3cTMwADMwAjMxAzL2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賣掉七間店支持孫中山
為何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建於偏僻的山區小鎮呢?據大埔縣人大袁光明副主任介紹,這要從這座紀念堂的建造者、三河壩華僑徐統雄先生說起。徐統雄早年在馬來西亞與孫中山相識,深為孫中山的革命精神感動,在孫中山革命最困難的時候,他賣掉自己在當地的7間店支持革命,後來乾脆回國追隨孫中山先生。被孫中山稱為“國叔”。
1918年4月中旬,孫中山先生來到大埔縣三河壩,與駐三河壩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商談聯合桂、滇、粵三軍北伐竊國賊袁世凱事宜,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夾道歡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跡,1929年,徐統雄到海外在華僑中募捐巨資,修建了這座中山紀念堂,同時興建中山公園。
文物遭搗毀石碑幸保存
據三河壩鎮70多歲的李阿伯說,中山紀念堂占地250多平方米,為鋼筋水泥二層樓房。紀念堂在當時是三河鎮最威的建築之一。當時紀念堂前的甬道兩側分立石羊、石馬、石虎及手執朝笏的一對仲翁。六角碑亭內豎立的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寫著建造紀念堂的經過。堂內牆上掛有國民黨多位元老的題字和牌匾。二樓有蔣介石、張學良聯名簽署的保護布告。可惜在“文革”時期,這些文物均遭搗毀,牆上的題字亦被粉刷掩蓋。後來中山公園被改為國小運動場。
萬幸的是石碑能保存下來。據老人回憶,當時亦有人將石碑當“四舊”物品砸毀。肇事者攜帶鐵錘,欲將石碑砸爛之時,匯城村國小副校長饒仕健老師站出來以身護碑,向肇事者說這是文物不能砸。當地村民對紀念堂也很有感情,許多村民支持饒老師,石碑被保存下來。後來石碑被挖起,埋在地下。
挖出舊石碑重修紀念堂
![](/img/a/1ca/nBnauM3XwcTN1MTM5YjM5MDN0MTM5cjN3cTMwADMwAjMxAzL2I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重修後,原來的中山公園變身為雅致的園林,中山紀念堂內的石灰被颳去,當時國民黨人的題字凸現。堂內正中位置有孫中山遺像一幅,上有孫中山字跡“博愛”。堂內正中橫樑寫有“景仰國父”字樣,為蔣介石手跡。“作君作師”為林森所寫。被挖掘出來的石碑重新豎立,並且建起了碑亭。紀念堂重修後,在大堂增設孫中山與蔣介石、陳炯明等人的蠟像,重現當年孫中山先生與國民黨軍官商量軍事的情景。二樓舉辦孫中山先生平生圖片展覽,資料為廣州收藏家羅林虎提供。紀念堂前豎有孫中山先生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