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明清時期,大同的鑄銅、制銅等工藝品已相當繁盛,當時鐘樓
院巷街制銅作坊已達數十處,均系子承父業,世代相傳,故稱“銅匠街”。正如民國大同志稿所述:“大同雖非銅區,而銅製品向頗著稱,物美價廉,多運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銅鍋、銅壺等物,尤以火鍋為最。自平綏路通車,中外遊人旅客鹹樂購置之,用作饋贈,其銷路愈暢,本品愈多,故手工業中,銅工最為獨步。”
大同銅火鍋設計結構合理,它由底盤、鍋身、火座、銅蓋、火筒和小蓋等六部分組成。其生產工序為成型、鑄造、焊接、鍍錫里、鏨花、拋光、組裝等七道工序。在底盤、鍋身、鍋蓋和小蓋上,分別刻有“龍鳳呈祥”、“喜鵲登梅”、“八仙過海”、“花鳥山水”等圖案。由於造型美觀、工藝精巧、品種繁多、經久耐用,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所以深受顧客的喜愛,人們不僅喜愛它的實用價值,而且更喜歡它的藝術欣賞價值。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來同訪問時,將雕有“九龍奮月”圖案的銅火鍋做為禮品贈送給蓬皮杜總統。
現狀
如今,大同金屬工藝廠生產的以鋼火鍋為主,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銅鑄像為輔的十大類型,二百多個品種的工藝產品,不僅在國內各地很受歡迎,而且還暢銷於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