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成業論

系論述有關身、口、意三業之論書。 byed-pa》一書。 日本·山口益曾將此書譯為日文,並作研究(《世親の成業論》,昭和二十六年)。

【大乘成業論】
(梵Karmasiddhi-prakaraṇa,藏Las grub-pah!I rab-tu-byed-pa)
一卷。世親造,玄奘於唐·永徽二年(651)譯出。又稱《成業論》。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冊。系論述有關身、口、意三業之論書。全書初釋身、口、意三業。其中身、口二業以表、無表為自性,意業以思為自性;三業共經百劫而終不失壞,遇眾緣和合時而得果。次明第六意識與第八阿賴耶識之區別,種子和業之關係。最後說種子薰習,而闡釋依阿陀那甚深緣起之業果異熟因果,並揭示大乘因果緣起之大綱。
全書所論,以有部、正量部等為批評對象,對有部的形色說、正量部的動色說等視業為實體的實在論者,皆加以破斥。並且根據經量部的種子說,論破有部的三世實有論、正量部的不失法及增長法等,而且對於經量部的色心互熏、滅定細心說也加以批判,而主張心因思(意志的作用)的發動而受薰習,又依薰習的力量相續轉變而產生業果,承認唯識說所立阿賴耶識的存在,並藉此說明業的現象。
總之,本書系站在大乘唯識思想的立場,對部派佛教所作的批判。為唯識說之重要論書,與《唯識二十論》同為世親批判其他部派學說的重要著作。
本書的梵文原典尚未發現。中文譯本另有魏·毗目智仙所譯的《業成就論》,西藏譯本則有《Las grub-pah!I rab-tu byed-pa》一書。印度人對本論所作的注釋,有善慧戒(Sumatiśīla)著《Karmasiddhi-prakaraṇa-ṭīkā》,收錄在《西藏大藏經》中。日本·山口益曾將此書譯為日文,並作研究(《世親の成業論》,昭和二十六年)。對漢譯本所作的注釋,有日本·慈光的《成業論文林鈔》,收在《日本大藏經》諸大乘論章疏中。此外,比利時的拉冒特(Etienne Lamotte)教授,曾將本論譯為法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