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疣棘蛙

多疣棘蛙

多疣棘蛙是1939年改訂的新種。一般生長在海拔1600m左右和海拔1400m左右的山溪及其附近,常蹲在長有苔蘚的的石頭上。國外僅分布於越南北部的沙壩。

基本信息

分布

多疣棘蛙是1939年改訂的新種。一般生長在海拔1600m左右和海拔1400m左右的山溪及其附近,常蹲在長有苔蘚的的石頭上。國外僅分布於越南北部的沙壩。

簡介

多疣棘蛙(PAAooerrucospznosa(Bourret),1939)是Bourret於1937年根據越南沙巴採集到的標本訂為棘胸蛙一新亞種,1939年他改訂為新種。

鑑別特徵

背麵皮膚粗糙,具大小棘狀疣粒,背部有數行長短不一的膚棱。體側有5~6個較大的白色疣粒。所有疣粒和膚棱上有黑色小刺。頜部和胸部布滿疣粒,其上無刺,多疣棘蛙與棘胸蛙極為相近,兩者相似之處為雄性胸部有大小疣粒,棘胸蛙的疣粒上有黑刺,而多疣棘蛙雄性胸部的疣粒上均無黑刺;棘胸蛙雄性有雄性線,多疣棘蛙雄性無雄性線[5'8]。體形甚肥碩,雄蛙體長117. 0~90.9 mm,雌蛙體長113.9~83.2mm。頭寬扁,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棱不顯,瞳孔菱形,眼間距小於眼瞼寬,顳褶明顯,鼓膜小而明顯;內鼻孔間有二斜行的犁骨齒;背麵皮膚極為粗糙,各部具大小棘狀疣粒,鼓膜上亦有小疣粒。背部有數行長短不一的膚棱。體側有5~6個較大的白色疣粒。所有疣粒和膚棱上有黑色小刺,故摸之背面有刺手之感。肛區有許多小疣粒。顳褶明顯,從吻經眼瞼到肩上背面觀似三角形。即顳側褶的前端與上眼瞼外緣相接。顳側褶由長短疣粒連線。舌後端缺刻深。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指長順序為3、4、1、2,第1、2指近等長,第3指長於第4指,指端扁平,前緣近平切,似吸盤狀,微寬於指節,背面有一淺橫溝,指端與下面的指節明顯分開,故又似指甲狀。指下

多疣棘蛙多疣棘蛙
關節瘤大,掌突大而扁平,內掌突位於第1指基內側,外掌突位於第4指下基部。後肢全長超過體長的1.5倍,脛跗關節前伸達眼部或鼻孔,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足比脛短;兩跟僅相遇;趾端膨大為圓形吸盤,無馬蹄形橫溝,吸盤背面基部具有明顯的縊橫。趾順序4、3、5、2、1,趾間全蹼;趾關節下瘤大,橢圓形;內踱突長橢圓形,後與跗褶相連。雄蛙前肢細,第1指有黑色始刺。具單咽下內聲囊,無雄性線。頜部和胸部布滿疣粒,其上無刺,頜部和上胸部布滿淡褐色斑紋。胸正中至腹部以及上臂和下臂、股和脛的腹面白色。

生境分布

多疣棘蛙生長在海拔1600m左右和海拔1400m左右的山溪及其附近,常蹲在長有苔蘚的的石頭上。溪流內水流清澈,石塊甚多,兩岸植被茂密,多為常綠闊葉林和灌叢,有竹類雜生。成蛙白晝多隱蔽在溪流邊石下或洞內;夜間多蹲在水中或岸邊石上,受驚擾後立即躍入溪水中。國外僅分布於越南北部的沙壩。

多疣棘蛙多疣棘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