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岩葬

壯族岩葬

岩葬是壯族的一種喪葬方式。岩葬,就是人死之後,不埋入士,而是斂屍入棺,在懸崖峭壁土鑿孔插樁置放棺木;或是在懸崖上鑿洞,納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將棺木抬進去,凌空懸置。

來源

壯族岩葬壯族岩葬
廣西西部地區石山聳立,岩洞遍布,所以,當地壯族多選在下臨江河的懸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為圓木,剖開為二,然後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塊木板鑲成長方體的。壯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約在東漢時期,直到民國年期還在部分壯族地區流行,大部分的壯族岩葬主要是時期的。
古代壯族為什麼要耗費這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棺木懸於峭壁上的岩洞中呢? 這是由壯族經濟生活與宗教信仰所決定的。考古資料證明,在遠古時期,由於生產力低,壯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裡,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人死之後仍與活著的人一樣進行生產與生活,同樣要衣、食、住、行。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類居住的岩洞聯繫在一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