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徵
全鄉地貌山坡多平地少,土壤PH值在4.5—5.5之間,地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境內山巒層層疊幛,群峰挺拔翠郁。平均海拔為768米,最高海拔在犀牛坡,為1091.7米;最低海拔在青龍村下青龍寨,為570米,相對高差521.7米。
氣候屬亞熱帶氣候,雨熱同季,境內年平均氣溫15—20℃,最高氣溫達36℃,最低氣達溫零下5℃;無霜期180—230天;年均降雨量為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1016.6小時。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
全鄉總面積138.58平方公里,林地占67.3%,耕地占3.2%,水域占0.06%,城鎮建設用地占3.5%,其它占25.94%。耕地總面積6650.42畝,其中基本農田6271.59畝,人均占有耕地 0.48畝,人均基本農田0.26畝,境內耕地主要以坡耕地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山間平谷及沿河兩側。
水利資源
壩寨鄉境內有四條主要河流,即高場河、器寨河、壩寨河、連硐河,均屬亮江上游源頭,全部流經鄉境內各村後匯入八舟河流入亮江。壩寨鄉水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溪流縱橫交錯,河流均屬雨源性河流,全鄉年平均降雨量為1300毫米左右,水資源總量215.33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87.97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710m3。
生物資源
全鄉森林覆蓋率62.7%,生物多樣性突出,有野生動35種,境內有林業用地114486畝,其中用材林55054.5畝;經濟林2766畝;木材總蓄積量達741694立方米。植物種類豐富,主要以松樹、杉樹為主,其次有麻栗等雜樹灌木,另有國家稀有重點保護樹種——深山含笑、亮葉含笑、白葉含笑和台灣杉等珍貴樹種,主要分布在高場村後龍山一帶,約為308畝,樹齡長達600多年。
交通狀況
交通運輸發展較快。1986年前,除長(長嶺鎮)巫(開縣巫山鄉)路過境外,僅有馬鞍山、三角寨村兩條機耕路。1991一2005年修通了保全寨、長堰溝、大興廟的道路,總里程10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90%的村實現了社社通公路,結束了農民祖祖輩輩肩挑背磨的歷史。鄉內大小客車由1086年的1輛增至2005年的7輛,農用車由6輛增至35輛。
郵政通信發展較快,已安裝程控電話機1500門,行動電話機1560部。
經濟狀況
壩寨鄉經濟發展迅速。糧食產量大幅增加,水稻每公頃由1986年的6750公斤增至2005年的9000公斤,玉米每公頃由3750公斤增至8250公斤。2005年,鄉內有年養豬50頭以上的專業戶6戶,年養雞10(『以上的專業戶3戶。生豬出欄1萬餘頭,羊出欄1500頭。個體工商業和私營企業迅猛發展,2005年,鄉內有個體工商、私營企業315戶,從業人員905人。全年實現總產值1900萬元。其中龍頭骨幹企業1個(三岔河漁場),年產魚15萬公斤,產值達80萬元。中小型碧谷機大米加工廠1個,年產值27萬元;釀酒作坊6個,年產值360萬元;水泥預製件場3個,年產值55萬元;石料場6個,年產值24萬元;建築業15戶,產值320萬元;交通運輸45戶,產值100萬元;商品批發業113戶,產值802萬元。全鄉國內生產總值715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385萬元,第二產業1424萬元,第三產業1349萬元。糧食產量8287噸,肉類產量1520噸,水果210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286元。
旅遊景點
壩寨鄉是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鄉鎮,有著濃厚的侗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每逢重大節日都要演侗戲、唱侗歌、吹蘆笙、鬥牛、踩歌堂、走眾親(多耶),開展民族風情娛樂活動;鄉內有造型精美,別具一格的侗族鼓樓、戲台、風雨橋(花橋)、涼亭等。對於民族文化的旅遊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鄉內有308畝的含笑樹古森林,樹種珍貴,樹幹高聳,樹齡長達600多年。壩寨鄉又是紅軍長征過境路線之一,紅軍長征過境時留下了《一把銅鎖》的革命故事。於1967年修建紅軍烈士亭,並立石碑一塊,為永懷革命先列,繼承革命傳統。壩寨侗鄉民風淳樸,民族特色濃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是我縣唯一融紅色、生態、民族文化為一體的民族文化重點旅遊鄉鎮。這裡風景秀麗,氣候怡人,是旅遊觀光、避暑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