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名片
位於山西省最南端,與河南省、陝西省隔黃河相望。北緯34°35′16″-34° 50′22″,東經110°14′30″-110°57′34″。
中文名稱: | 壇道村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 |
所屬地區: | 中國華北 | 方言: | 中原官話【又稱晉(西)南語】 |
電話區號: | 0359 | 著名景點: | 壇道廟 |
郵政編碼: | 044607 | 名吃: | 芮城麻片,油潑麵 |
歷史淵源
芮城為古代魏國,魏國初始於夏代,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至魏王假虞滅虢國,歷時1845年,在我國眾多的諸侯國中,魏國封國最早,壽命最長,文化底蘊最厚。 商末周初至秦漢時期,魏國國君常驅使百姓到中條山檀嶺伐檀,供自己及貴族享用,向周朝王室進貢。百姓伐檀 吃盡了苦頭。他們對“勞動者勞而不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社會現象強烈不滿,用民謠歌賦的形式以表反抗。《詩經·魏風》中的《伐檀》便是當時魏國百姓膾炙人口的傑作之一,後世收錄在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詩經》之中,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光緒版《永濟縣誌》載:古魏城東北30公里中條山上有檀道嶺,嶺下有檀道村,此皆與《伐檀》一詩有關。至唐貞觀初,朝廷仍以中條山檀木所作之弓為貢品。)中學語文課本一直選其為教材。陌南鎮檀道為古代魏國百姓伐檀、運檀的驛道。因古檀道之故命村名檀道村。
歷史佳話
殷商時期,虞、芮兩國之君為爭相鄰之田,久而不決。兩國君一起去周地請教周文王。進入周境,兩國君看到周人耕田時互相讓地邊,走路時互相讓道。進入周都邑,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攜。到了周朝庭,發現 周人士讓大夫,大夫讓卿,有禮有節。兩國君非常慚愧,說:“我們真是小人,不要再踏進君子的朝廷里啦。”於是兩國君返回,雙方都將其所爭之地讓出,虞芮和合“以為閒原。”“虞芮讓田”在全國引起了極大反響,為諸侯棄商歸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虞、芮國君讓田的和合精神和美德成為後世之人效法的榜樣,後人立“虞芮二君祠”以為紀念(亦稱二賢廟、讓畔神祠)。現存明昌癸丑(1193)記大安庚午(1210)鐫刻的“虞芮二君讓德記”石碑一通,立於廟殿原址。
旅遊資源
該村有壇道廟,又稱后土祠。廟內敬奉兩位神像,即堯帝的孿生女兒,也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兩位娘娘,二縣各奉其一,平陸供奉的是娥皇娘娘,芮城供奉的是女英娘娘。 廟內有兩棵參天的古柏,也是兩縣各奉其一。傳說農曆三月十八日是這對孿生姊妹的生日,所以每到這一天,后土祠都要舉行一次廟會。傳說商末,虞芮二君讓畔於斯地,周武王得天下後遂為二君立廟於此,同時,栽下此雙古柏,距今已有三千餘年,此雙“周柏”雖經歷三千年風雨滄桑卻仍然枝繁葉茂,兩樹頂枝及根部相交連理,巍然聳立,東樹無籽為雄,西樹有籽為雌:兩樹柏葉皆向上翹,筆直樹幹紋理扭曲如玉龍纏 身,雌樹肚臍之中更藏玄妙,酷似千年神龜兩隻,活靈活現,為天下四奇。時代虞芮人民每每翹首遠望聖廟時,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由這雙千年周柏冠形成的一尊巨大雄獅,昂首東望,若遇風氣,雄獅更是搖頭晃腦,實為中華大地奇觀一絕。文革期間的1973年農曆六月十六日,有人在此砍伐周柏,致使東邊雄柏腦袋落地,幸有虞芮百姓及時趕到現場保護,方才保住今日“雙柏”樣子。如今東邊這棵千年周柏頂上椏杈凌空高聳,恰似一位仙女臨空,雙柏屹立於此,見證了虞芮百姓的和睦文明,昭示著天地宇宙運轉的奧妙真諦。虞芮百姓自古就有年年祭拜古柏,週遊神柏的風俗習慣。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后土娘娘誕辰前後數天,如有施功德有週遊神柏者,則可祛病消災,添福加壽,闔家平安,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