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原始社會晚期,即距今大約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開展自己的文明史,屬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由於古地理上的原因,東西兩部分的建置沿革不盡相同。夏禹時,將全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高青為青州域地,高城一帶屬苑牆。
商時,高青屬青州。殷武丁王曾將苑牆封給其子為侯地。商末周初,諸侯蒲姑氏占據這一帶,稱蒲姑國,高青屬其轄。蒲姑城在今博興東南。
約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封於齊,建都齊水(濟水)之畔之營丘(今高青陳莊)。
戰國時,高青屬齊。齊國在古漯水兩岸先後置千城,兩千相距約10公里。
秦時,置狄縣,隸臨淄郡。高青大部屬狄縣西部小部分屬濟北郡。
公元前201年,時高青縣東部屬披陽侯國、高苑侯國地。後為狄縣、披陽縣、高苑縣地,均屬千乘郡(郡治在漯水北岸千乘城,今舊鎮地)。高青西部主要為東鄒縣(今花溝一帶),建信縣(今內楊一帶)地,皆隸千乘郡。最西部為鄒平縣地,屬濟南郡。
王莽新政時,狄城更名利居。
東漢初復名,建置同西漢。公元60年(漢永平三年),千乘郡改為千乘國。翌年又改為千郡。公元79年(建初四年),漢章帝劉旦封子劉伉為千乘王(貞王),千乘郡復稱千乘國。公元95年(漢永元七年),千乘國改為樂安國。公元108年,狄縣更名臨濟、千乘縣、臨濟縣、高苑縣等屬樂安郡。時披陽、建信、東鄒已廢,高青大部屬臨濟、千、高苑縣。青城以西為梁鄒縣地,屬濟南國。
三國魏時,高青主要為臨濟、高苑縣,屬東安郡。樂安郡治高苑,即今鄒平苑城。青城以西為鄒平縣地,屬濟南國。樂安國與濟南國皆隸青州。魏末、鹹熙初,封裴秀為濟川墟在今高城東南。
西晉時高青東部為臨濟、高苑縣地,屬樂安國。西部青城及今龍桑樹、黑里寨、孟集等鄉鎮沿小清河部分屬鄒平縣,隸濟南郡。
十六國時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國地,仍為臨濟、高苑、鄒平縣地,分隸樂安郡濟南郡。
南北朝時,南朝宋將臨濟縣遷於縣西部劉家鎮。復置千乘郡並移至今廣饒縣境。原臨濟城更名長樂,僑置長樂縣。今河北省冀縣、衡水、棗強等縣為古長樂地,時長樂人南遷至此,沿用長樂之稱,置縣。在高青、博興之間僑置陽信縣(陽信人南遷至此置縣)。時高青縣境為僑長樂縣、僑陽信縣、臨濟縣地。孝武帝劉駿在古披陽城僑置渤海郡,屬僑冀州。僑長樂縣屬渤海郡,僑陽信縣屬僑樂郡,郡治在長樂城。高青縣地為長樂、臨濟縣屬青州。北朝齊廢長樂郡。移長樂縣治於披陽故城,改屬齊郡,隸青州。
隋統一後,初為長樂、鄒平縣地,屬齊郡,隸青州。公元598年(開皇十八年),長樂縣更名會城縣。會城縣治在博興南古苑莊。公元607年(大業三年)改會城為高苑縣,縣治移於長樂城,即今高城,仍屬齊郡,隸青州部。後為高苑、鄒平縣地。
唐朝,為高苑、鄒平縣地。公元634年(貞觀八年)廢鄒州改屬淄州,隸河南道。公元707年(景龍元年),析高苑一部分置濟陽縣,縣治在今鄒平縣舊口,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併入高苑縣。唐始置青平鎮,為今青城。
五代時,為高苑縣、鄒平縣地,屬淄州。
宋朝,為高苑、鄒平縣地,屬淄州,隸京東東路。1005年(景德二年),在高苑置宣化軍,領高苑縣。1070年(熙寧三年),以縣令兼軍使。
金廢宣化軍。高青為高苑、鄒平縣地,屬淄州,隸山東東路。1233年(金天興二年),始置青平鎮為青平縣。翌年元滅金,1235年,元因之。元朝中朝,青平縣改稱青城縣。
元時,將高苑縣小清河以南屬村莊大部分劃歸新城(今桓台)鄒平縣。高苑初屬淄州。1265年州廢,改屬益都路總管府,隸山東東西道宣慰司。青城初隸濟南路,中統時屬陵州,至元年間改隸河間路。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陽路,高苑縣西、青城縣東、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田鎮在內的區域為般陽路的新城、蒲台縣地。
1369年(明洪武二年),將青城縣併入鄒平、齊東縣,青城更名青池店。1381年(洪武十四年),復置青城縣,屬濟南府。高苑縣改屬青州府。皆隸山東布政使司。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後,高青為三府四縣地。東南部為高苑縣,屬青州府;西南部為鄒平縣,屬濟南府;西北部為青城縣,東北部屬蒲台縣,皆屬武定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改道。高青為高苑、青城、蒲台、濱縣、齊東、鄒平縣地,隸岱北道。1914年改隸濟南道。1925年山東省分設十道,青城、蒲台、濱縣劃屬武定道。1928年廢道制,各縣直屬省轄。1936-1942年,高苑、青城縣屬國民黨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8年4月,高苑與青城合併為高青縣,初屬三專署,後屬清河專署,隸渤海行署。
1950年5月,廢渤海行署,高苑與齊東合併稱齊東縣,隸惠民專署。
1958年11月,將齊東析入博興、鄒平縣地,皆隸淄博專署。
1961年10月,復置高青縣,隸惠民專署。
1990年1月1日,高青縣劃歸淄博市,東北部的舊鎮鎮劃歸濱州市。
2010年,高青縣改為省轄縣,屬省政府和淄博市雙重管理,縣城駐地田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併(同時劃入濱縣、鄒平兩縣的部分地區),取兩縣首字而得名。1989年12月2日,將惠民地區的高青縣劃歸淄博市領導。
1987年1月19日,撤銷寨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田鎮;撤銷丁家莊鄉,將其行政區
域併入高城鎮;撤銷孟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黑里寨鎮;撤銷元河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唐坊鄉;撤銷許管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常家鄉;撤銷楊家坊鄉,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青城鎮、木李鄉;撤銷田家樓鄉,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花溝鄉、樊家林鄉。
1990年1月1日,高青縣的舊鎮劃歸濱州市管轄(舊鎮及其所轄田樓、窯窪、舊鎮三個管理區、65個自然村、74個行政村劃歸濱州市)。
1994年12月29日,撤銷唐坊鄉,設立唐坊鎮。
1995年9月27日,撤銷常家鄉,設立常家鎮。
1996年12月25日,撤銷趙店鄉、花溝鄉,設立趙店鎮、花溝鎮。
1998年4月13日,撤銷木李鄉,設立木李鎮。
2000年,高青縣轄9個鎮、1個鄉,1個城區辦事處,769個行政村。
2001年,高青縣總面積831平方千米。轄9個鎮、1個辦事處、767個行政村。年底高青縣總人口3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2萬人。
2002年,高青縣總面積831平方千米。轄9個鎮,1個辦事處,767個行政村。年底總人口3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萬人。
2003年,高青縣總面積830平方千米。轄9個鎮,1個城區辦事處,767個行政村。年底高青縣總人口35.9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9萬人。
2005年,高青縣設田鎮鎮、青城鎮、高城鎮、黑里寨鎮、唐坊鎮、花溝鎮、常家鎮、木李鎮、趙店鎮和縣城區辦事處等9個鎮,1個城區辦事處,轄767個行政村,741個自然村。
2010年11月,對鄉鎮區划進行調整,撤消趙店鎮,併入常家鎮,撤消田鎮鎮,劃分成立田鎮街道辦事處、蘆湖街道辦事處。至2010年底,高青縣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767個行政村。具體如下:田鎮街道辦事處、蘆湖街道辦事處、青城鎮、高城鎮、黑里寨鎮、唐坊鎮、常家鎮、花溝鎮、木李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11月,高青縣轄7個鎮(青城鎮、高城鎮、黑里寨鎮、唐坊鎮、常家鎮、花溝鎮、木李鎮),2個街道(田鎮街道、蘆湖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高青縣經濟開發區),30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青縣位於魯北平原,淄博市北端,北依黃河,南靠小清河,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3′至118°04′,北緯37°04′至37°19′。北部、西北部隔黃河與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相望;東部、東北部與博興縣、濱城區接壤;南部以小清河為界與鄒平縣、桓台縣相望,東南部、西南部與桓台縣、鄒平縣毗鄰。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6公里,總面積831平方公里,系平原。縣政府駐田鎮。地質地貌
高青縣地處華北平原坳陷區(Ⅰ級構造)、濟陽坳陷區(Ⅱ級構造)的南部,為一大型沉積盆地的一部分。境內以新生界及其發育為特徵,全被第四系黃土覆蓋。從西北向東南,分別屬濟陽坳陷區的惠民凹陷(Ⅲ級構造,青城、常家以北)、青城凸起(Ⅲ級構造,田鎮、青城南、黑里寨北)東營凹陷(Ⅲ級構造,樊家林、高城、唐坊一帶)構造區。褶皺構造不明顯,以斷裂構造為主。高青縣位於黃河、小清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地面坡降為1:7000;北高南低,坡降為1:5200;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馬扎子地面高程海拔16.5米,東部姚家套海拔7.5米,平均海拔為12米。屬河流沖積平原,由於黃河多次改道、決口,致使泥砂沉積,反覆沖切,相互迭壓,逐漸形成緩崗地、微斜平地和淺平窪地。內河、溝渠縱橫,被分割成不規則塊狀。黃河大堤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岸內有3個大灘,以馬扎子、劉春家為分界線。境內自南向北依次有金鈴、銀鈴、鐵嶺緩崗地橫貫,緩崗間為微斜平地、淺平窪地,另有決口扇形地、河灘高低。
土壤植被
境內土壤按四級分類包含2個土類,4個亞類,8個土屬,42個土種。土壤成土母質系黃河泛濫沖積物,覆蓋較厚,開墾歷史悠久,旱耕熟化過程很長。在成土過程中,因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因素影響,形成潮土和鹽土兩個土類。境內原始植被類型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型,氣候條件適合溫帶落葉闊葉植物的生長和栽培。因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質、鹽化程度及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植被類型以農業植物為主;在含鹽量較高地區、沼澤地帶及水中有小片原生或次生性質類型植被。
氣候
境內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區,多受西風帶西風氣流影響,氣候變化常自西向東進行,大陸度為66.3%,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能資源豐富,無霜期長,有利於種植越冬作物和夏播作物。夏季多雨,冬春乾旱,晚秋又旱,降水不勻,旱澇災害常有發生。氣溫呈現緩慢上升趨勢,風力變化不大,乾旱、冰雹、雨澇自然災害增多。高青縣年均日照時數為1987.2小時。高青縣年均總雲量為4.8成。高青縣年均氣溫13.4℃。高青縣年均降水量為598.1毫米。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7年,高青縣土地面積83074.4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2889.33公頃,占總面積的63.66%,林地面積4292.39公頃,占總面積的5.11%,園地1017.14公頃,占總面積的1.21%,草地面積991.17公頃,占總面積的1.19%,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9274.90公頃,占總面積的11.16%,交通運輸用地面積3167.02公頃,占總面積的3.8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194.14公頃,占總面積的12.25%,其它土地面積1348.38公頃,占總面積的1.61%。礦產資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地熱水、二氧化碳、礦泉水和專用粘土等。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2.4億噸,天然氣儲量15億立方米,地熱儲量11184萬億千焦(折合標準煤3.81億噸),二氧化碳10億立方米。高青縣地熱資源豐富,屬世界最優質的海洋性碳酸質富鍶溫泉,出水溫度74℃,鍶元素濃度達25MG/L,富含60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鈣、溴、矽、碘、氟、鋰、偏硼酸、偏矽酸等含量達到國家醫療級水準,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日本箱根溫泉相媲美。
水資源
高青縣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高青縣水系較為豐實,黃河位於縣境西北部及北部邊緣,小清河位於南部邊緣,支脈河、北支新河貫穿境內腹地。除北支新河外,均東流入海。四條大中型河道、大蘆湖平原水庫及多條幹支流構成高青縣的灌排網路。地下水資源豐富,高青縣屬魯北平原,沉積了巨厚的第四系及新第三系,貯存較豐富的鬆散岩類孔隙水,但各含水層的埋藏條件、水力性質和水化學特徵均有較大差異。黃河是高青縣主要客水資源,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2.97億立方米。境內2座引黃閘設計引水流量65.3億立方米/秒。另一客水資源為小清河。生物資源
高青縣生物資源豐富,栽培作物品種資源有糧食、蔬菜、經濟作物和林業資源。糧食以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穀子為主;蔬菜有白菜、黃瓜、芹菜、萵苣、辣椒、西紅柿等5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等。林業資源中,造林樹種主要有毛白楊、泡桐、國槐、旱柳、刺槐、白蠟等;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桃、杏、棗、葡萄、桑條等。野生動物主要有:獸類、鳥類、昆蟲類、爬行類和魚類。獸類主要有獾、狐狸、猞猁、黃鼠狼、野兔、田鼠、刺蝟等;鳥類主要有麻雀、烏鴉、燕子、啄木鳥、貓頭鷹、鷹、雕、布穀鳥、喜鵲、水鴨等;昆蟲類主要有蜜蜂、蝴蝶、蜻蜓、螳螂、蟈蟈、蟬、蟋蟀、螞蚱等;爬行類有蜥蜴、蛇、壁虎;水產主要有鯽魚、鯉魚、鯰魚、鯿魚、赤眼鱒、麥穗魚及蝦、鱔魚、毛蟹、甲魚、泥鰍、蚌等。
野生植物主要有:黃須菜、灰菜、豬耳朵菜、馬齒莧、小薊、薺菜、曲曲菜等野菜類;鹼蔓菁、馬絆草、紫穗槐、杞柳、檉柳等鹽生植物;蘆葦、稗草、香蒲、蘆草等沼澤植物。
動物藥材有蜂蜜、蜂房、蜂臘、蟬蛻、蛇蛻、土元、刺蝟皮、獾油、蠶砂、僵蠶、蚯蚓、水蛭、狗鞭、全蠍、驢皮、膽汁、活蟾蜍、桑螵蛸等總計59種。
植物性藥材有蘆根、茅根、山藥、蓮房、小茴香、菟絲子、車前子、芥子、杏仁、甜瓜蒂、蒲公英、馬齒莧、甜地丁、益母草、白芷、沙參、丹參、桔梗、白芍、板蘭根、甘草、元參、川芎、黨參、茵陳、枸杞、苦地丁、菊花、丹皮、側柏葉、大青葉、紫蘇等總計232種。
人口
2016年,高青縣戶籍人口368995人,其中城鎮人口126529人、鄉村人口242466人;男性184994人,女性184001人;出生人口3987人,出生率為10.82‰;死亡人口2357人,死亡率為6.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3‰。全縣共有苗族、佤族、彝族、壯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25個、人口568人。2017年,高青縣戶籍人口369828人,其中城鎮人口128763人、鄉村人口241065人;男性185535人,女性184293人;出生人口5815人,出生率為15.72‰;死亡人口3819人,死亡率為10.3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2‰。全縣共有苗族、佤族、彝族、壯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25個、人口633人。
經濟
2016年,高青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05.3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99.1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79.7億元,增長5.9%。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4.2:47.4:38.4,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8.8%,比2015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2017年,高青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220億元,增長8%,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1.9:47.8:40.3,三產比重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58億元,增長9.12%,稅收占比76.5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886元、14187元,增長9%、10%。截止上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為160億元、120億元,分別較上年初增加12億元、11億元。2018年高青著力構建“443”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質量和層次,對紡織服裝、釀酒與食品製造、造紙、農業和畜牧業四大傳統產業進行改造;著力培育健康醫藥、先進裝備製造、氟矽新材料、智慧產業四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文化旅遊、休閒養生度假、現代物流三大現代服務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高青縣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成功舉辦黃三角藥谷招商推介會、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園招商推介會、高青(蘇州)(深圳)健康醫藥招商推介會等系列招商活動,新簽約產業項目24個,全縣實際到位外來投資同比增長25%。財政
2017年高青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預計220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58億元,同比增長9.1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886元、14187元,同比分別增長9%、10%。第一產業
2016年,高青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50.4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農業產值28.6億元,比上年增長3.5%;林業產值0.9億元,增長7.1%;牧業產值15.5億元,增長9.5%;漁業產值3.2億元,增長1.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億元,增長12.0%。全年糧食總產達60.3萬噸。其中,夏糧27.4萬噸,比上年增長0.6%;秋糧32.9萬噸。全年肉類、禽蛋、奶類產量分別為3.6萬噸、0.8萬噸和6.2萬噸。水果、蔬菜產量分別為2.0萬噸、37.6萬噸。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351公頃,同比增長0.8%;總產量達到2.7萬噸,同比增長0.4%。2017年高青縣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三品一標”產地認定播種面積達18.6萬畝。創建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成功入選全國奶牛養殖大縣種養結合整縣推進試點縣。得益乳業種養結合高端奶業基地項目在青城鎮、木李鎮落地開工。高青龍蝦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蓑衣樊稻蝦養殖基地入選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實施馬扎子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成2.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水利項目,改造高標準農田8.8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全年糧食總產達68.4萬噸,實現“十五連豐”。
第二產業
2016年,高青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1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22.6億元,同比增長10.9%;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0.8億元,同比增長8.3%;累計實現利稅32.1億元,同比增長18.9%。2017年,高青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預計300億元、利稅34億元、利潤18億元,分別增長8%、14%和12%。全年新增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7%。骨幹企業質效明顯提高,新評選出的工業10強企業和創新成長型10強企業產值占到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5%。納稅前十強企業合計稅收同比增長超過50%。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57個技改項目完成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27%。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29.2%。完善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主導產業進一步集聚發展。積極推進台灣工業園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全年園區經濟實現工業產值21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0%,園區帶動作用凸顯。
第三產業
2016年,高青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5.9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7.0億元,增長7.6%;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8.9億元,增長8.3%。進出口總額實現73111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總額67207萬元,同比增長11.3%;進出口總額5905萬元,同比下降50.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473286萬元,較年初增加199920萬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038446萬元,較年初增加133147萬元。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848852萬元,較年初減少116960萬元。交通
高青交通便捷,高淄路、廣青路、慶淄路、濰高路四條省道過境,濱博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北面有惠青黃河公路大橋和3座黃河承壓舟浮橋。全縣共有客運企業3家、計程車企業1家、普貨運輸企業72家,客車128輛、計程車72輛、普貨運輸車輛3077輛。全縣年貨運量達到600萬噸,年貨運周轉量近12億噸公里。
2017年,全長35公里的S316壽高線高青段全面建成通車,形成高淄路、廣青路、慶淄路、壽高路四條省道過境,城區南部新區國井大道南延、濟水路、蘆姑路、長江路和黃河路中段等道路建設完成改造和提升。改造農村危橋63座。完成33個村莊硬化路“戶戶通”工程。濱博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北面有惠青黃河公路大橋和3座黃河承壓舟浮橋,被評為“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工程示範縣”。
社會
教育事業
2017年,高青縣擁有各類學校102處,其中,幼稚園55處、國小37處、國中5處、九年一貫制學校1處、普通高中2處、職業學校1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中國小社會實踐學校1處。在校生4.6萬人,其中,幼稚園7818人、國小15194人、國中13969人、普通高中6773人、職業學校1947人。專任教師3602人。2017年9月,我縣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首批12箇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高青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8.2%,比年初提高1.4個百分點。全縣研發經費(R&D)占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96%,局全市第一。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院士工作站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家。2017年,高青縣加快智慧產業布局,黃三角物聯網產業園被列為省級雙創示範基地、華為智慧城市示範基地和雲套用基地。3000平方米數據中心建成投用,T3+大數據中心開工建設,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大數據平台分中心項目落戶高青。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2017年,高青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9.19%,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全縣研發經費(R&D)占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2.09%。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高青縣有文化站9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5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93處,“15分鐘”文化服務圈基本建成,被評為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2017年,高青縣有文化站9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7個,美術館1處,文物保護單位4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97處,基本建成“15分鐘”文化服務圈,被評為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7年“小微文化”入選淄博市首批自主改革創新事項,位列第一名;入選全國網上公共文化服務大講堂推廣項目,並先後走進清華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講堂;榮獲第三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入選“全國文化志願服務”十大標桿項目,被文化部表彰為“全國文化志願服務最佳創意獎”。
衛生事業
2017年,高青縣加快醫療體制改革。市縣鎮三級醫聯體幫扶機制日趨成熟。縣醫院新院區項目順利推進。首批“第一村醫”進村,國醫堂中醫藥診療服務實現全覆蓋,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縣”驗收。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縣城”。高青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37處,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0處(包括4家公立醫院、9家鄉鎮衛生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機關門診、結防所、疾控中心),民營醫院8處、醫院分支機構和廠校衛生室10處、個體診所32處、村衛生室467處。全縣醫療機構編制床位981張,實際開放床位1194張,其中民營床位數293張。平均每千人口編制床位數2.66張,實際床位數3.24張。衛生技術人員1801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4.98人。
體育事業
2016年,實現了鎮、村級健身工程全覆蓋,構建起城區“10分鐘健身圈”,是“山東省門球運動體育特色縣”“中國門球之鄉”,連續承辦了4屆國家級門球賽事和2屆全國馬拉松賽。2017年,高青縣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0萬元,改造建設縣體育中心8片連片門球場。投資30萬元承辦“2017年中國門球公開賽”。舉辦第二屆中國釣魚節“龍王恨.天問釣餌”杯大獎賽(高青站)。舉辦三屆淄博高青千乘湖全國馬拉松賽,此項賽事已被打造成我縣乃至我市的品牌賽事。成功舉辦第七屆高青縣全民健身運動會,共舉辦了9個大項的比賽,競技體育穩中上升。參加市十七屆運動會,派出7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24個大項的比賽,圓滿完成了賽前制定的任務目標。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核雕 | 東路梆子 |
文昌閣 | 二道飯 |
九龍翻身鼓譜 | 大蘆湖傳說 |
井窖工藝 | 董永傳說 |
蓮花落 | -- |
旅遊
高青縣依託北緯37°黃金緯度線、中國溫泉之城、中國白酒名城、中國黑牛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線四城”金字招牌。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加快推進,天鵝湖溫泉慢城、艾李湖生態濕地、翡驪湯泉等一批文旅拳頭項目進展順利。在河之洲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國井小鎮、黑牛小鎮建設規劃啟動,青城古商貿文旅小鎮入選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陳莊—唐口西周遺址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順利推進。成功舉辦山東·高青富鍶溫泉新聞發布及推介會。“一線四城”城市旅遊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整合文化、生態、產業等資源,重點抓好天鵝湖溫泉慢城、“安瀾灣”黃河旅遊風景區、精品民宿等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生態高地、康養勝地,初步形成溫泉體驗、慢城休閒、歷史文化、工業旅遊、農業採摘等精品旅遊板塊。截至目前,全縣共有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2家、1A級景區10家,旅遊強鄉鎮2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3家,旅遊特色村9個,“黃河人家”獲得“好客山東最具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品牌”,蓑衣樊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著名人物
劉安元 | 魯仲連 |
史文彬 | 田橫 |
韓子恆 | 兒寬 |
孫健萍 | 張瑞麟 |
城市榮譽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 | 中國棉紡織名城 |
中國金融生態縣 | 中國白酒名城 |
山東省園林城市 | 山東省投資環境十佳縣市 |
中國黑牛城 | 中國溫泉之城 |
201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