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芮城縣誌》概述中記載,早在180萬年前,華夏祖先即在這裡勞動生息,創造人類文明。至殷商時,為古芮國,有“虞芮讓田”佳話載於史冊。芮城不但有西侯度、匼河遺址,還有唐代建築五龍廟,為全國僅存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之一,更有著名的元代藝術寶庫永樂宮。
《詩經》中曾有記載: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千百年來,這首描述古代勞動者辛苦勞作的千古名詩《伐檀》不斷地被人們所傳誦,可是,這首詩所描寫的伐檀之地在哪裡?它就是今天位於山西芮城東北的檀道村。而檀道廟則是上古伐檀的必經之路,檀道廟由此而得名。曾是我國商末周初聞名於天下的虞、芮二位賢君讓畔的地方,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
檀道村的古會在日軍侵華期間中斷,除此之外,一隻延續千年。三月十八這天是廟會的正會,十里八鄉的百姓自發組織迎神賽社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將近十個村子的社火表演熱鬧非凡。期間除了唱戲、進香、折花、祈願,還有拜神求藥和物資交流。現在的檀道廟,是芮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古柏
商末,虞芮二君讓畔於斯地,周武王得天下後遂為二君立廟於此,同時,栽下此雙古柏,距今已有三千餘年,此雙“周柏”雖經歷三千年風雨滄桑卻仍然枝繁葉茂,兩樹頂枝及根部相交連理,巍然聳立,東樹無籽為雄,西樹有籽為雌:兩樹柏葉皆向上翹,筆直樹幹紋理扭曲如玉龍纏身,雌樹肚臍之中更藏玄妙,酷似千年神龜兩隻,活靈活現,為天下四奇。時代虞芮人民每每翹首遠望聖廟時,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由這雙千年周柏冠形成的一尊巨大雄獅,昂首東望,若遇風氣,雄獅更是搖頭晃腦,實為中華大地奇觀一絕。文革期間的1973年農曆六月十六日,有人在此砍伐周柏,致使東邊雄柏腦袋落地,幸有虞芮百姓及時趕到現場保護,方才保住今日“雙柏”樣子。如今東邊這棵千年周柏頂上椏杈凌空高聳,恰似一位仙女臨空,雙柏屹立於此,見證了虞芮百姓的和睦文明,昭示著天地宇宙運轉的奧妙真諦。虞芮百姓自古就有年年祭拜古柏,週遊神柏的風俗習慣。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后土娘娘誕辰前後數天,如有施功德有週遊神柏者,則可祛病消災,添福加壽,闔家平安,心想事成。
正殿
正殿位於廟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正對古柏,古柏北面是屋基較高的獻殿,獻殿後面是正殿。正殿較獻殿氣勢宏偉,三尊女神一排而坐,中間的那位大的一定是后土娘娘了,左右兩邊略微顯小的大概就是虞、芮二君之母了,或是娥皇、女英娘娘了。后土娘娘神態高貴慈祥,有一種雍容華貴之氣。左右兩邊的兩位娘娘面目清秀,神態安詳。神尊兩邊各放著插滿人工花的大花瓶,如果哪位求兒求女的少婦采一朵,就能生下一男半女來。如果哪位育令婦女不經意間采一朵,就會很快懷孕。有人說:這也太神了吧?你還別不信,不信你就試試看。不論怎么著,幾千年來,這座廟只所以香火不斷,而且年年有熱鬧,這與那種千古不變的虔城是有一定關係的。
廟會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也是“閒原”人民的盛大節日。十村九社的人們大鬧禮火,盛況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數千年久經不衰,體現了人們對虞、芮二君的敬仰和懷念。繼承並發揚了當年二君讓畔的和合精神,培育出了“中華和合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這一天人們來到這個商代流傳的后土小廟進香趕廟會,婦女們來求生兒育女、求平安,有一個小伙子給他的新的愛摩托放炮燒香祈禱平安,也是,它平安了基本上他就平安了。我們也按照傳統進香後放了炮,後來鞭炮把地上的紙屑引燃,淡淡的小火苗不緊不慢的燃燒曲曲彎彎,義兄以為異,特去抽籤問吉凶看殿的老太太今年也作了點小生意趁著廟會,她頭上頂著的手絹,在這裡很常見,是自家手工織的,女子出嫁的嫁妝里的,幾乎每個上了年紀的婦女手頭都有一些,現在的小青年們已經用面巾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