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墩後古遺址:位於王家溝鄉墩後村南250米處,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0.5―2.35米,出土陶器以黑陶為主,亦有灰陶、紅陶、白陶,陶質為夾沙陶和泥質陶,可辨器物有規、鼎、豆、盆、罐、匚也、・、網墜、杯、碗、紡輪等;石器有青石岩和石英岩磨製和打制而成的斧、鑿、臼、砍斫器等。骨制器有針、錐、釒族等。該遺址1978年發現,通過探坑試掘,認為系大汶口、龍山、岳石和春秋時期的文化遺址。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墩後古遺址,位於王家溝鄉墩後村南250米處,面積約3萬平方米。
大舜廟後墩遺址屬新時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岱山縣岱東北二村,為岱山三大古文化遺址之一,1983年發現,文化層厚約一米,面積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米,...
概述 相關研究 文化 文物保護古代,就要害處設墩台,以夜舉火、日舉煙,傳遞軍事信息。明代,為防禦倭寇侵犯,以城廂為指揮中心,設定烽燧墩台。墩台的作用就是瞭望敵人,見有敵來,就點狼煙報...
簡介 考證 小墩台遺址涼帽蓬墩遺址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馬岙鎮姑娘墳墩北側40米。1983年發現,現存面積約17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採集有夾砂紅陶、泥質紅灰陶、夾...
簡介 發掘保護 文化特徵 考古研究 社會意義1978年4月,位於江淮之間的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一把帶柄穿孔陶斧,因其解決了考古界長期爭辯懸疑的新石器時代人類主要勞動工具石斧的穿柄問題,被定為...
內容 歷史價值 保護與利用 弘揚文化的構想老虎墩遺址位於靖安縣高湖鎮中港村委鄧家自然村老虎墩,屬於土墩類型,高出周圍稻田約1.5~2.5米,受長期農耕破壞,殘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遺址北300...
簡介 二次墓葬 彩陶 老虎墩遺址出土文物 遺址出現的意義寶墩文化遺址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與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關係。
遺址概況 遺址發掘 遺址特點 發掘文物 文化意義良渚文化遺址群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群,距今5300-4000年,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範圍廣闊,內涵豐富,分布於以莫角山遺址為中心的50餘處。其...
簡介 遺址群發掘歷程 遺址群目錄房或柱的基礎部分。清初,於各省邊境扼要處設立墩台營房,有警則守軍舉煙為號。有寇至則掛席鳴炮以報訊。現今許多地方仍然以XX台為地名。如瀋陽附近有:胡台、門...
簡介 烽燧墩台 墩台村 橋樑墩台喀拉墩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又名喀拉墩古城,為漢至南北朝遺址,是中國最早的佛寺遺蹟。 喀拉墩遺址遺址面積約500000平方米。遺址以喀...
歷史沿革 文物遺存 遺址保護 歷史故事